江汉风云   湖北新政    采访主稿   同僚·弟子    书翰笔札   学者评论   故址今貌    趣闻逸事
   
 
修筑芦汉(京汉)铁路(组图)


(2004-12-14 17:07:00)

   



1903年张之洞下火车官员迎接场面

背景

    如同其他体现近代文明的新事物一样,铁路在中国的出现,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阻力首先来自长期封闭格局下的社会愚昧心理。光绪二年(1876 年),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一条仅长十余公里的上海——吴淞铁路,当地人民对此新奇之物感到十分惊惶,竟出资二十八万五千两银,将其购回拆毁。光绪六年(1880 年),直隶提督刘铭传建议以北京为中心修筑铁路干线,遭到顽固派群起反对。中法战争以后,情况有所改变。“法、越事起,以运输不便,军事几败。事平,执政者始知铁路关系军事至要”。总理衙门将建筑铁路列入议事日程。

    历程

    张之洞移督湖广,其直接原因与晚清铁路事业的开拓密切相关。清廷调之洞离粤至鄂,本意即在委他督办芦汉(芦沟桥至汉口)铁路。

    正当他紧锣密鼓筹备路工之时,沙俄加紧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对我东北地区虎视眈眈。清廷迫于形势,改变计划,“命移芦汉路款先办关东铁路”,芦汉铁路的修筑便被搁置下来。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之洞再次吁请修筑芦汉铁路。关于经费,他提出成立铁路总公司,“萃四方之商力,注芦汉一路”,并向南洋华侨招股。为补不足,可息借洋款,但不许外人入股,以保铁路主权。又推荐盛宣怀为铁路督办大臣人选。

    十二月,总公司成立,计划招股七百万两,借洋款二千万两,官库提款一千万两,南北洋提款三百万两。但实际上,官款无着。在与外商谈判借款时,美国华兴公司提出“包造”全路,与中国平均分利。同时,比利时也积极活动,争取债权。之洞从维护铁路主权考虑,权衡比较,以比利时“究系小国”,较易对付,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六月与之修订《芦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借款一亿一千二百五十万法郎。但比利时方面在俄、法等国支持下,提出由比方派人“调度经理,行车生利”作为附加条件,仍然攫取了部分路权。

    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八年(1898—1902 年),芦沟桥至保定,汉口至信阳段先后通车。光绪三十一年,芦汉铁路全线贯通,包括接通芦沟桥至北京一段,总长一千二百公里。清廷派张之洞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共同验收,并改称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是我国腹地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干道,直到今天仍然是全国铁路网的主干。张之洞为它的修建多方谋划,终于完成此“他人不愿为,且不能为”之大业,可当“铁路主办元勋”之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