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戴辉 通讯员林桦) 昨日,总投资27.27亿元的天河机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正式动工。3年后,天河机场的面积将是现在的4倍多,有望跻身全国六大航空枢纽——
昨日奠基的天河机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中,新航站楼即第二航站楼是主体工程。目前,第二航站楼的设计方案已经确定。
可同时停靠20架飞机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主楼全长315米,宽92米,地面高度36米。楼体分三层: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和停车场;地面两层,一楼为到达层,二楼为出发层。
设计机位20个,可同时停靠1架波音747、777等E类飞机、5架D类飞机和14架波音737、空客A319等C类飞机。配套建设站坪25万平方米,与老航站楼站坪连为一体。
新航站楼在设计理念上“以人为本”,大量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凸显通、透、亮特色。新航站楼启用后,将作为国内旅客候机楼,老航站楼将改造为国际旅客候机楼。
年旅客吞吐量达1300万人次
按照民航总局审定的《天河机场总体规划》,本期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高峰小时的吞吐能力4649人次、年货物吞吐32万吨、年飞机起降12.2万架次的需要设计。
面积是现在的4倍多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建筑面积为11.63万平方米(现在仅2.48万平方米),航站楼地下车库面积为2.92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场面积达3.8万平方米,站坪面积达25万平方米,货运仓库达2万平方米。同时,将进一步改善机场的供电、场务、机务等配套设施。
第二航站楼由一个主楼和两个指廊组成,简称双指廊式结构。其规模超过了成都、西安、杭州等地机场的航站楼。
“二次盲降系统”不怕雾
有关方面有意将“二次盲降系统”纳入第二航站楼项目中,早日建成全天候机场。“二次盲降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在大雾天气下,能够帮助飞机找到跑道,安全降落。
将开通更多航班
天河机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扩建工程总投资为27.27亿元,工期为3年,将于2007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投资方为首都机场。
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河机场扩容后,将引进更多的基地航空公司落户武汉。这意味着,首都机场会利用直属民航总局的优势,将众多航空公司的驻汉办事处“升格”为基地公司,以增加天河机场的航班数量和飞机机型,带动武汉的旅客吞吐量的增长。同时,天河机场还将引进更多国际航线,包括欧洲、美洲、澳洲航线,这不仅可以提升武汉现代化大都市的形象,也给旅客出行以更多选择。
原因一:客流快速增长
现在运行的天河机场,于1990年12月动工兴建,1995年4月开航运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420万人次,高峰小时的旅客吞吐能力为1700人次。截至目前,天河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60余条,可通达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
今年以来,天河机场的客流量保持40%以上的增幅,预计年吞吐量将达到440万人次,超过设计能力。航空客流快速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比较突出。
原因二:应对公铁竞争
近几年,武汉市交通发展迅猛:铁路规划建武汉火车站,兴建合肥至武汉、武汉至广州的客运专线;公路投资54亿元畅通市内交通,大外环建设已基本贯通。而武汉天河机场一直未有作为。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说,天河机场扩建工程,是武汉市“十五”计划中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对改善武汉市的投资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原因三:达标“六大枢纽”
武汉天河机场是国家民航总局“十五”计划中确定的国内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投巨资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十分必要。扩建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工程,是天河机场建设枢纽机场的重大步骤。
民航总局副局长杨国庆说,武汉天河机场位于我国中、东部航线网络的中心位置,已被民航总局规划为区域性航空枢纽,这说明武汉在国家民航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