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湖北>>独家>>本页       
 
[解读·背景]重塑“九省通衢”(图)

(2004-12-30 07:54:56)

湖北日报记者张勇军 严运涛 通讯员张国祥 黎云


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效果示意图


武汉绕城公路东西湖互通。


武汉市绕城高速公路示意图

湖北日报记者杨平摄

2004年,在武汉交通史上注定是辉煌的一页,一串串大手笔让人为之惊叹!

12月29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却传来两道喜讯:号称“全国第一环”的武汉绕城公路东北段正式通车;总投资27亿元的天河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12月24日,武汉市两条高速出口公路同时动工。

9月28日,京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的第一项工程———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动建。

……有识之士惊呼: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大背景下,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九省通衢”的新优势正在迸发新的活力!

武汉地处神州腹部,承东启西,联南接北,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美誉。万古奔腾的长江、汉水在这里交汇,四面八方的客商、货物在这里云集,曾是“四大名镇”之一的汉口,早在明代就呈现出“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繁华景象。

到了近代,随着京汉、粤汉铁路的兴建,特别是万里长江第一桥的贯通,武汉成为“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的铁路枢纽。数十年间,这一优势为其奠定了区域性政治、文化、物流、商业中心的骄人地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外资的进入,武汉市的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几乎在不经意间,长江、汉江上架起长江二桥、白沙洲大桥、军山大桥、晴川桥、月湖桥……武汉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桥城”,武汉的过江交通以及过境交通大大缓解。

然而,随着全国铁路的接连提速、公路的四通八达、航空的飞速发展,“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水运逐渐衰退,“九省通衢”的光彩似在消散。

与周边省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省市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相比,武汉的交通建设变得相对滞后:机场客流已趋饱和,出城通道不畅,沿江东西向铁路欠缺,阳逻等集装箱港口建设较慢,内河运输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等等。

近两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圈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市敏感地意识到,要担当全省的龙头,要走在中西部前列,必须抢抓机遇,优先打造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于是,在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等方面,武汉市近几年频出大手笔。

几次大提速后,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举足轻重,但武汉的铁路网络格局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不太相符。有人笑称,武汉仅仅是与襄樊相提并论的“铁路分局”而已。

现在,这种状况即将成为历史。根据国家部署:武汉市将升格为全国四大路网性客运中心之一(另外三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届时,北京-武汉-广州高速客运线,以及上海-武汉-成都高速客运线,将在武汉形成“十”字交叉,在武汉会形成一个特大环型铁路枢纽。

今年9月,作为京广快速客运线的首个实施项目———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在武汉市内动工,与其配套的新武汉火车站也正在筹备建设。预计3年内,用于武汉市铁路建设的投资将达130余亿元。

在全国铁路快速路网中,只有武汉处于当日往返、夕发朝至或朝发夕至的最佳位置。届时,武汉将开行全国最多的“当日往返”列车,由武汉达上海、广州、北京、成都等均只需4小时左右。

面对日益增长的航空客流量,天河机场作为武汉市唯一的客运机场,已开始“喊挤”。

熟悉武汉的人至今清晰记得:很长一段时间里,江北有一个军民共用的王家墩机场,江南有一个南湖机场,规模都不大,且均在市区内。一些赶飞机的人,慌忙时甚至跑错了机场。

1995年,天河机场建成,一时成为武汉人的骄傲。

不到10年再看天河机场,它已赶不上时代的步伐,现有规模及设施与武汉作为全国六大航空枢纽港的要求差距甚大。机场客货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再不改扩建,高峰时就会挤得不行,有损大武汉的形象。

据介绍,天河机场现有的航站楼面积仅2.84万平方米,设计高峰客流量1700人次/小时,年旅客吞吐量420万人次。近年来,天河机场的客流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吞吐量将达440万人次,突破现有的最大设计容量。

按照业内标准,当客流量达到设计标准的70%时,就要考虑改扩建。如今已趋饱和的天河机场,今年又取得境外客人落地签证权,首次开通飞往欧洲的航线,并积极申报第五航权,对外经济往来将日趋频繁。改扩建势在必行!

经过资产重组,天河机场股权今年分两次转让给首都机场。实力雄厚的首都机场决定筹资27亿元,对天河机场进行改扩建。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同意项目建设。

根据国际招标的设计方案,天河机场第二航站楼建筑面积为11.63万平方米,为现有航站楼的5倍,超过成都、西安、杭州等地机场的航站楼规模;设计旅客吞吐量为1300万人次,为现有旅客吞吐能力的3倍。

首都机场有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第二航站楼到2007年建成后,至少可满足到2020年的客流需求,同时将开通国内外航线126条,通达更多的国际、国内城市,武汉离世界将会更近。

出口公路是经济辐射和交流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进出武汉市的人常为堵车烦恼不已,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卡脖子路”、“断头路”。武汉市交委有关负责人说,过去武汉市的出口路等级太低,加上没有形成环状,外地过境车辆不得不进入市区借道,增加了城市道路进出口的压力。

近年来,武汉市着手打造一个“环形放射状”的路网。依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该市公路网发展分为三级战略:第一级发展环形路网,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第二级发展放射线路网,以7条高速出口路、20条国省干线周边路和18个连通道为放射线网;第三级发展藤蔓路网。

为解决现有城市出口道路等级低、进出不畅问题,加快武汉城市经济圈发展,武汉规划建设7条高速出口公路,分别通往洪湖、孝感、红安、仙桃、鄂州、麻城、咸宁、汉川8个周边城市。7条高速出口公路建设总里程约为210公里,总投资80余亿元。目前,通往孝感、咸宁等地3条高速出口路已动工,其他4条出口路预计明年亦可动工。

预计到2007年,阳逻长江大桥及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全部建成后,武汉将全面形成“环形放射状”的路网:京珠、沪蓉高速公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7条高速出口路及城区主干道全部连接互通,可构筑武汉中心城区到绕城高速公路30公里半小时交通圈,武汉到省内周边城市100公里一小时交通圈,武汉到邻省的周边城市500公里四小时交通圈。五长江黄金水道,曾是武汉人的骄傲。在依水而兴的农业文明时代,武汉的水运成为九省通衢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但现在,长江远不如人家那条小小的多瑙河繁忙。

襟江达海的优势,以及水运载货量的优势,让武汉人不甘就此放弃水运。如何重振水运的辉煌,也成为武汉人重塑九省通衢的一大课题。

对此,武汉市明确发展目标:一是加快阳逻集装箱港口建设,增强江海直达运力;二是加快汉江航道整治,提高江海联运能力。

目前,投资1.7亿元、年处理10万标箱的阳逻国际集装箱转运中心一期工程,已于今年2月投入营运。一家大公司拟与武汉合资15亿元,开发建设阳逻新港西港区(散装作业区),改扩建老港区。

汉江航道整治去年也已动工,计划2005年完工。整个工程计划改造小河口至蔡甸段33公里航道,迁移汉江两岸碍航的趸船、船舶,完成辅助设施和监控系统建设。

有关人士预计,阳逻新港建成后,将形成800万吨吞吐能力、通江达海的华中枢纽港口。汉江航道整治完成后,通航能力将由现在的4级提升为3级,形成汽车、石油等江海联运的水路运输新格局。


[背景链接]全国机场建设如火如荼

据预测,随着航空客货运的强劲增长,今后16年(到2020年)我国每年要建设40万平方米的旅客航站楼和15万平方米的货运站。

为适应未来航空业的需要,国内已掀起新一轮的机场热。据统计,今年全国新建机场14个、改扩建机场41个。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约300亿元,主要包括建造一座年货运吞吐量为500万吨的货运站,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的机场航站楼,两条新的飞机跑道,以及一些配套设施。机场二期航站楼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

广州新白云机场工程分两期规划,总投资196亿元,面积约为老白云机场的4.6倍。一期工程已于今年8月完工,双跑道设计,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500万人次、货邮100万吨的要求。二期工程完工后,终端设计客流吞吐量为8000万人次、货邮300万吨。

首都机场、重庆机场、西宁机场改扩建,大连机场扩建,长春新建机场等工程,今年均已动工。青岛机场、拉萨机场改扩建,井冈山机场等工程,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昆明新机场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小资料] 武汉三环

内环———全长28公里,在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形成。

中环———全长88公里,在白沙洲大桥和在建的天兴洲大桥之间形成。

外环———全长188公里,在军山大桥和在建的阳逻大桥之间形成,西南段和东北段已经建成,2007年完全建成。部分城市外环长度武汉外环:188公里,4车道杭州外环:123公里,6车道苏州外环:120公里,6车道上海外环:99公里,6车道北京外环:95公里,6车道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