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新闻前哨>>2004新闻前哨>>8期>>本页       
 
做好正面报道的“侧身技术”


(2004-12-30 11:19:23)

湖北电视台 许小红

在新闻资讯发达的今天,每天各级各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数量越来越多,所包容的内容纷繁复杂。仅按照新闻事实的意义来划分,新闻选题可以分为正面选题、中性选题和反面选题。中性选题是指一般信息性选题,如社会趣闻、科技动态、娱乐文化新闻、体育消息等等。反面选题不用多说。而正面选题主要指对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新闻事件,像先进典型、先进经验、成就报道等等,这些经常被我们作为新闻宣传主要任务的正面选题在电视新闻中占据了较大的版面。如何做好正面选题报道成为了电视新闻媒体的一项艰巨任务。

正面选题的报道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事件性报道,一种是非事件性报道。事件性的正面选题主要是指一些事件性比较强的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报道。这些报道由于其本身的戏剧性、曲折性、生动性、现场感,往往能够激起观众的共鸣,吸引住观众的视线,从而比较容易达到传播的目的。而另一类非事件性正面选题,由于多是一些综合性、典型性、成就性报道,也包括一些会议和政策阐释性报道,事件性、故事性、现场感都很弱,传播劣势明显,同时各电视媒体在这方面的掘进意识不强,创新实践稀少。因此,它不仅成为影响电视新闻质量和品位的重要因素,也是观众批评的重点。比如会议纪要式的电视会议新闻,汇报材料式的电视典型报道,干涩无味的程式化领导会见、领导视察新闻等等。记者的拍摄手法、文字表述严重八股化,观众已经累积成条件反射式的厌恶,一见到这种新闻便本能式的转换频道。长期以来,非事件性正面选题报道,一直陷入令传受双方均感尴尬的窘境。

由此可见,做好正面报道的重点在于如何做好非事件性正面报道。笔者认为,做好这类报道的关键是用创新思维实行差异性操作。尽量少作正面临摹,学会侧面转身,选取独特角度,局部切入,作出鲜活、生动而别致的报道。

一、用新闻“味碟”代替信息“大餐”

正面报道,尤其是非事件性正面报道从形式上说,相对于批评报道是证伪性报道而言,它是一种证实性报道。而证实性报道最权威的方式就是用大量的事实来证明。这是平面媒体的优势,也是电视的劣势。电视做证实性报道,不可能堆砌事实,不可能多线条地进行厚重式地报道,而应该选取亮点,进行简约式、单线条的明晰性地报道,用生动的细节,委婉的故事从侧面为观众提供意味深长的新闻“味碟”,新闻“小炒”,然后由点及面,带出宏观信息,这样才能使人记忆深刻,达到预定的新闻宣传效果。

去年湖北电视台在《湖北新闻联播》栏目中推出了系列报道《抓项目,促发展》。这组新闻中有一条是反映大悟县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显著的片子。作为老少边穷地区的大悟县,现在的投资环境大为改善,记者没有直露地去表现县委、县政府如何制定优惠政策,如何改善行政办事效率,而是选取了一件小事:几名外地到大悟投资考察的商人在街头过早,摊主是一名老大爷,他了解到他们是到大悟投资的情况之后,主动地将早点的价格降下来,他也知道,来大悟投资的客商要以礼相待。这件小事给投资的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他们投资的决心。而这件小事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连一个早点摊上的老人都明白招商引资对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整个大悟县的投资环境状况可想而知。

用一滴水折射太阳的光辉,用精彩传神的细节和片断表现事物的整体属性,从细微处切入,从侧面体现,增加了电视新闻的动感,增强了电视新闻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用证伪的思路做证实性报道

不少人一直觉得,非事件性的正面选题非得用证实的手法去表现。其实,用证伪性的思路去做这些选题,非常有新意,同时,更符合受众的心理。正面报道的非事件性选题,很多本身带有强烈的宣传性,也很容易激起观众的抵触感,操作不当,会大大降低选题的可信度。而站在观众的角度,带着观众的质疑心理去拍摄、制作电视新闻,用证伪的办法做证实性的选题,往往会收到独特的效果。

湖北电视台曾播出过一条新闻,反映的是恩施市实行政务公开的内容。这个市在市委、市政府大院竖起了很多政务公开栏,连书记、市长的用车费用也公布于众。记者在介绍了恩施市政务公开的基本情况后,采取了证伪的方式来做这条非事件性的正面选题。首先,记者询问市长,这些政务公开栏多长时间更新一次,是不是“做秀”,并同他一起核实政务公开栏的署名时间。接着,记者转身到市委、市政府大院传达室,询问看门的老大爷,市委、市政府大院进来要不要填条子,普通农民可以随便进出吗?政务公开,不是给机关的人自己看的,而是要接受普通群众监督的。两项证伪式的采访,正是从普通受众容易产生疑问的地方入手,进行核实。片子播出后,不少观众觉得很有新意。

同样是在恩施市,记者还采访、拍摄了一条小康工作队的新闻。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有些小康工作队的队员是挂名队员,只是象征性的走走过场,给当地送点物资,给点钱,就算完成任务。记者在拍摄时,要求不要当地的村长等熟人跟随,只要求小康队员和记者一起到农户家里去。记者用长镜头

跟随,队员们走过田块,来到农户家门口,镜头从队员们身上摇到最先“迎出来”的一条狗身上,这条狗对着队员们摇着尾巴,一幅“亲昵”的模样。这个细节已经证明了队员们是经常到这户农户家里来,而不是走走过场的“生客”。一个证伪性的细节表现,验证了队员们的工作态度和成效,也消除了观众潜在的怀疑。

三、用生动的情境代替枯燥的说理

无论什么样的正面报道的选题,都会具体到单位或个人,而他们都是活动在社会环境之中。所以,在咀嚼题材的过程中,注意发现事件和情节,将主题柔化在生动的情境之中,隐含在曲折的事件和过程之中,用形象的表述和激烈的冲突来表现抽象的事理,这是电视新闻做好非事件性正面报道的又一种好的方法。

强烈的政治性和主观性构成了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等正面报道的宣传性,同时也使报道中的新闻性,降到了较低的程度和次要的地位。而要讲究新闻宣传的艺术性,其内核就是要提高新闻宣传的新闻性,更切近、吻合新闻传播的规律,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宣传达到预定的效果。用情境、事件代替直白的说教、枯燥的说理,将主题蕴藏在新闻性强的事件、事实、情节、情感、情绪中,使非事件性正面报道选题平生出戏剧性、现场感,客观上消泯了非事件性正面报道的选题局限和传播劣势。

湖北电视台记者曾经做过一条反映一个山区市重视教育的新闻。记者按照常规的采访思路,采访了当地的领导,拍摄了各个学校教育条件逐步完善的镜头,也采访了老师、学生、家长,请他们谈当地政府如何重视教育。应该说做一条一般性的新闻,内容也比较厚实,表述也很充分。就在记者到一个库区学校拍外景时,记者的一个发现,改变了整条片子的结构。去采访的时候,时值早春二月,采访车先开到乡政府找人带路,记者无意间看见黑板上写着“请到财务室领取十二月份工资”,而来到学校,老师们也正在领工资,一问老师,发的是本月工资。再询问乡干部,原来这个库区乡是个贫困乡,为了让老师们安心工作,乡政府宁可压欠乡干部的工资,有时甚至先到银行贷款也要保证教师工资的发放。记者马上转变思路,以“发工资的日子”为题做了一条生动的新闻特写,片子不仅在湖北台播出,还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题播出。这条片子的成功,就在于将抽象的经验具象化、事件化,将事件故事化,将故事现场化,将现场情境化。结果,就化一般为神奇,变干涩为鲜活,改枯燥为生动。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电视台必须肩负起新闻宣传的重任,也必然会承担起大量正面选题的报道任务。而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只要我们多寻找创新点,多学会正面报道的“侧身技术”,也必然会使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也会获得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贴近生活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