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站内检索:
首页>>文化湖北>>原创精选>>读书札记>>本页       
 
[开卷]意赅情永独步古今——读《毛泽东对联赏析》

杜贤荣

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诗词大家,其诗词堪称当代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座高峰。而对联作为汉语语言独有的艺术形式,是古典诗词的一个分支,更是毛泽东驾轻就熟的。他写作的对联,具有丰厚的历史内容和独特的文化韵味,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我们发现,毛泽东一生写作的大量对联,仅仅散见在各种资料中,作为轶闻趣事才提到它。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没有进行应有的阐释。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历史作用,其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也就被掩盖了。

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喜欢并开始写作对联。现在发现他最早的对联是1901年在私塾读书的时候,与塾师随口应答的短联。老师出联“灌足”,他属对“修身”,上下联各两字。真正写作对联,是他在湖南长沙读书期间。他利用假期,邀约相好,提着墨盒,背把雨伞,当“游学”先生,以给农家写作对联为“谋生”手段,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在“游学”生活中,他写作了大量诗词、对联。毛泽东研究专家、厦门大学教授汪满白认为,这期间他创作诗词二百多首,对联也很多。因为革命之故,这些诗词几乎全部亡佚,现仅存某首诗中的几个句子,殊为可惜。留下的对联也寥若晨星,现在只能在个别资料中看到两三副。如“爱君东阁能延客;别后西湖赋予谁?”(《赠宁乡同学》)“绿杨树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对夏默庵》)等等。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戎马倥偬,运筹帷幄,可吟诗填词不辍,也从未放弃写作对联。现有资料证明,毛泽东创作对联的高峰期恰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这是令人深思的。这时期他写作的对联,如同他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一样,是血与火的结晶,是生命和理想的升华。特别叫人动情的是,本书所选的142副对联中,有50多副挽联,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挽联就有30多副。这些挽联慷慨悲壮,正气浩然,民族兴亡的爱国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例如:

挽杨十三先生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挽平江惨案烈士联:“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对外;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在国难中惹起内讧,江河不洗古今憾;于身危时犹明大义,天地能知忠烈心。”

挽张自忠将军联:“将军之英勇奋战,足以斥责那班贪生怕死之徒;将军之为国牺牲,足以打击那班投降妥协之辈。”“一杯之奠,岂止泪洒同情;万众之心,实欲驱除暴日。”毛泽东的以中国革命历程的艺术记录,反映了革命的历史风云。阅读毛泽东的对联,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与悲壮,认识毛泽东的文化个性,并获得美的享受。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