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楚剧大师沈云陔,爱听戏的老年读者都耳熟能详。本周,正在我省举行的第三届楚剧艺术节,举办了楚剧艺术大师沈云陔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沈云陔后人也将家中珍藏的老照片拿出来,讲述了一段故事。
演出剧目200余出

沈云陔(左一)与盖叫天(右二)在武汉的合影

沈云陔给学生说戏
我家祖籍新洲,父亲9岁时就在乡下唱乡村花鼓小调。他的戏唱得特别好,人称“十岁红”。1918年前后,父亲来到汉口,拜名丑李小安为师,从此在楚剧舞台上打拼了60年,演出的剧目达200余出。他与楚剧老一辈艺人,不断改编了汉剧、京剧、话剧以及传统戏的不少剧本,让楚剧剧目不断丰富和好看起来,被誉为楚剧大师。直到去世前,父亲还在病床上为学生说戏。
送戏下乡田头唱戏

沈云陔带着剧团演员送戏下乡
父亲常说,楚剧是唱给老百姓听的。即便成名后,他仍然送戏下乡,我家至今还保存着一张他在田头唱戏的老照片。父亲也因此有了许多朋友,不仅是郭沫若、田汉、梅兰芳、盖叫天等艺术名流,也有普通的三轮车工人。
小时候看完戏,有位三轮车戏迷总是踩车子送我们回家。他和父亲一路上边走边谈戏,说到激动处还会跳下车,连做带唱。父亲十分重视他的意见,有时还约他到家里细谈。有几次,当导演的二哥觉得他不是科班出身,背后嘲笑他,父亲狠狠地批评了二哥,说:“人家不是搞专业的,但是楚剧最忠实的观众,要重视他们的看法。”
家庭生活充满情趣
小时候,我家住在汉口满春街,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和外公外婆十几口人都住在一起。父亲从小家境贫寒,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即便出名后,他也经常自己动手熨衣服、擦皮鞋,就连伞破了也自己补。父亲也很有生活情趣,每隔一段时间,他总会变着花样搬动家具,把家里重新布置一遍,说这样才有新鲜感。因为演出,父亲在外的时间比在家里多。可只要回家,他总会亲自下厨,把在外面学到的新菜式做给我们吃,一家人边吃边聊外面的见闻。每当这时,我们总是围在他的身边,叽叽喳喳闹翻天。父亲一会儿逗逗这个,一会儿夸夸那个,家里像过节一样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我深深地眷恋和父亲一起生活的那些日子,那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珍贵的岁月。
(沈建兰武昌长湖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