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性面面观]晚近鄂东学人的历史传承


(2004-12-23 07:56:49)

文/樊良树

晚近湖北学人,大抵务恢诡而好绝学。杨守敬“地学”,黄侃“音韵学”,熊十力“佛学”,汤用彤“道学”皆如斯。他们禀赋、个性不尽相同,但特殊的楚地气质,却不约而同使他们大气淋漓、汪洋恣肆的士人风范,在近现代中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学之外,更有事焉。身处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东方与西方的大碰撞中,他们当仁不让担荷起士人的良知与使命。徐复观才思超迈,力欲扛鼎;熊十力博大淹通,理想彻底;殷海光关怀世界,系心神器;胡风童稚,直言皇帝无衣;闻一多破门而出,烈焰逼人。

作为梁启超在《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一文中所说的“湖北为交通最便之区,而学者无闻”的一个内陆省份,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其如此之众的文化巨擘,仍不由不使我们慨叹。莫非,天才总是成批成批地产生,又总是成批成批地消亡。———这一定律,真的就验诸世界各国历史而屡试不爽?“夫学术犹如果实,成熟则灿而落,新生之机,亦于是焉茁”。(钱穆语)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土旧学灿败之余而茁其新生,诸大家蔚为大观,拜此所赐。

作为洋务运动的重要一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湖北新政”,建铁路、练新军、创学校、定币制、挽重文轻武之习等诸大政,皆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凡此种种,也赋予华中重镇武汉“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荣耀及与世界同步的脉动。那一批湖北学子特有的博大深沉及舍我其谁、敢于用事的侠气,应部分值因或奠基于此。如熊十力早年就参加辛亥革命及护法之役,后因目睹人心弛荡,遂潜心向学;闻一多书生意气之余,更有街头抗争的慷慨激昂;胡风身处逆境,九死未悔;殷海光投笔从戎,是抗战以来第一个参军的西南联大研究生。

同为鄂东人,或许说他们得益于江山之助应不能简单划为神秘主义论调。如湖北作家熊召政先生就说过,“中国有两座最古老的山。如孔子就产生于有15亿年历史的泰山,大别山有13亿年的历史。那里产生如此多的文士、将军,恐怕就不能简单地用‘文气’二字概括。有谁敢说,生活其中的人们没有接受蕴藏其中的古老宇宙密码呢?只不过,有些东西,人们日用而不知罢了。”

抛开特殊时代机缘,他们究竟是否无定之中有一定呢?或者说,他们于当下中国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这,恰是本文所想关注的。

当此之际,西方声光化电、坚船利炮一日千里,蚕食神州。中土旧学因农耕文化、科举制度及乡绅阶层的花果飘零,已不足以同当时风起云涌的达尔文主义、进化论等西方理论分庭抗礼。在激进的革命情绪下,我们打倒孔家店,扳倒了这个旧菩萨,但又树起了“凡是新的就是好的”这一个新菩萨。在此基调下,对中国文化咬牙切齿,意欲除之而后快;目眩神迷,不知所终……均属此种种波动之自然状态。等而下之者,甚至集中几个西方新名词,大玩概念游戏,动人视听。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学来学去总学不到家。义和团拳师式的自狂自大转而化为自卑、甘拜下风。上述学人虽对中国文化看法不尽相同,如殷海光就曾对中国文化劣根性痛加鞭笞,但情绪和偏激之后,是那“问题意识”和“存在感受”促成他爱深责切。与殷海光同时或先后的熊十力、徐复观,在传统学术将坠之际,皆以文化托命之人挺身而出,欲调适而上遂,返本而开新,重建中国人文的思想世界。在他们看来,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骨骼与气脉,而决非仅仅供人烧香敬礼的古董。因此,无论是熊十力的孤冷到极致,还是徐复观的力挽狂澜,我们看到,有他们这样一串前赴后继的“召魂”呼唤及尽其继绝存亡之使命,中国文化的精粹依然“游魂”尚在。中国文化长城的活的精神,虽经无数惊涛骇浪,但仍屹立不动、绳绳相续。

上述诸人均有扛鼎之作传世。如熊十力《新唯识论》、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胡风《十万言书》等。相较现今学者平静的书斋生活,上述诸作可谓“穷而后工”。无论返本开新,还是勇辟新路,他们都试图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分析到极其深微而无深不入,综合到极其广大而无远不包,可谓“赋家之心,包括宇宙”。其巍峨华瞻、万里逸步,同龌龊于偏解、矜激乎一致的庭间回骤之作相比,又岂可同日而语哉?

不宁唯是。如果说,古今正知、正见都从一生血汗中得来。夫子所谓仁者先难而后获是也。

楚人尤其是鄂东人特有的慷慨激昂、奔腾激越,也使他们吞天吐地、以宇宙为念的情怀,疾速纵横、无施不可的霸气,沉痛深情、肝胆如火的血性,分外娇娆。无论是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特务明枪暗箭的大气从容,还是熊十力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以及殷海光当仁不让担当起台湾青年学子“精神导师”之责,我们都能感受到他们“巨灵咆哮擎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的壮阔纵恣。那一帧中国真正知识分子的情意虽经无数风吹浪打,但却始终情深一往,执著如斯!

西岳峥嵘何壮哉!时过境迁,今日学人生长环境较过去已大有不同。强悍的商业逻辑及难以捉摸的受众,使得你表达思想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哗众取宠的自杀式泥沼;类似天鹅绒笼子般坚硬冰冷的学术规范及评定标准,使得你不敢轻易越位半步;学会组织或师友网络,虽对你来我往解决问题大有助益,但也促成了大致相同的理路与处理问题的方法;专家式的教育培养模式,使得专家多,通才少。同时,时代的世俗化也使我们不再将文化视为安身托命之所,那种“为文化所化之人”的苦痛与深沉,我们恐怕很难体会到。正如台湾著名学者许倬云所说,“华人学者的专业程度正在随着年龄的降低越来越高。这个好处是专业纯度高,坏处是他们缺乏归属感,难以全情投入。”反映在学术生产机制和精神气象上,不仅前辈学人精神意气,与今世优游于太平禄事者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时下利禄的直接导入,都难免有时使学人身处其中,为占地盘而著书立说。如此下来,“吃学术饭”见怪不惊,学术垃圾与日俱增。莫非,这真的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宿命?

这样说,并无任何危言耸听之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我们回顾既往,我们实际上就是为了更好向着明天。学术是深情的,借用魏晋人的话,“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学术也是人生意志的体现,借用先秦人的话,“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