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全文检索:
 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本页
 
 
[聚焦中部话崛起·反思篇(4)]中部的选择


(2005-01-13 06:34:21)

湖北日报记者熊家余 谢慧敏 曾遗荣 杨伟鸣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

从震惊中平静下来,从焦灼中沉静下来,从躁动中冷静下来,经过比较、鉴别和总结,中部人以理性的眼光打量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开始了新的选择。

发展区域经济——中部选择:中心城市带动

经济起飞要有“引擎”。20世纪末,美国大纽约区、大芝加哥区和大洛杉矶区三大城市群对美国GDP的贡献率达到67%;日本大东京区、阪神区、名古屋区三大城市群对日本整体经济的贡献率超过70%。它们不仅是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率先开放,逐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城市群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群,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2003年,三个城市群的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0.36%、9.7%和8.8%,人均生产总值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1倍、5.2倍和1.8倍。

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经验,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中部积极跟进。湖北,以武汉为核心、以50公里为半径的“1+8”城市经济圈走向实践。

湖南,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平台正在构建。

江西,昌九工业走廊的作用日益显现。河南,以郑州为龙头的中原城市群开始隆起。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调整结构,整合资源,强化中心城市“极核”作用,增强城市聚散功能,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沿着这条思路,中部经济立起一座座山峰,中部崛起有了一个个支点。

发挥资源优势——中部选择:拉长产业链条

资源短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资源浪费,中部随处可见的现象。宝贵的资源,在有的地方被乱采滥挖,简单加工后出手。结果是,资源的高附加值给了别人,污染留给了自己;反过来,再花大价钱购买人家的产成品。

可喜的是,这个现象正在扭转。山西是全国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已探明储量2724.99亿吨,占到全国1/3。但由于采掘方式落后,20年内,累计浪费煤炭资源量近300亿吨。1999年以后,山西转变生产方式。一方面,限小扶大,5年间关闭小型煤矿近4000座,重组了三大“煤炭航母”;另一方面,走煤焦化一体化、煤电铝一体化道路,使每吨原煤的产值提高10至20倍。

河南小麦产量占全国1/4。按照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河南大力发展面粉加工企业。有关部门近年先后筹资18亿元,从全省小麦加工企业中,筛选出莲花味精集团、南街村集团、郑州第二面粉厂等40家重点企业,进行集中扶持。现在,全省面粉加工企业达2800多家,加工能力达27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不仅如此,河南在面粉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又拉伸出一条速冻食品产业链,“三全”、“思念”走进了全国的各大超市,每10个速冻水饺,就有6个来自河南。从小麦到面粉再到速冻食品,河南从工业化链条中得到的,是一支庞大的就业队伍和成倍增长的利税指标。

承接产业转移——中部选择:营造招商环境

产业的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

受资源、成本和市场的影响,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部分产业正在寻求转移和扩张,闲置资本在寻求出路;国内东部沿海部分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在寻找机会向内地转移。

在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转移中,投资者选择的根本动因是回报,在意的是产业环境和市场环境。这就使产业基础完备、市场辐射力强、交通便利、资源充足、成本低廉的中部地区,自然地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国际国内的经验也表明,不发达地区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加快发展、赶上先进地区的基本动力和途径。

面对这一机遇,中部地区作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加大开放力度,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江西的做法颇具代表性。2001年8月,江西省委召开全会,作出一个重要的战略决策: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把江西建设成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从此,全面对接长珠闽,成为江西全省上下一以贯之的主战略,投资环境迅速改善。2003年,江西实际利用外资额达16.64亿美元,引进省外资金700亿元,均居中部六省第一。

湖北省狠抓外商投资环境的改善,狠抓对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通过组团访欧、访日、访韩以及鄂港经贸洽谈会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签订了一大批引资项目。去年元月至11月,全省吸收外商投资20.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面对工业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中部选择:发展园区经济

缩小差距,加快追赶东部发达地区的步伐,中部一条必经的路径是:加快工业化进程。

中部六省从业人口中,农业比重高达53.7%,农业增加值占GPD的比重达16.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2和2.1个百分点。

中部崛起,难点在农业,出路在工业。

然而,站在全国的大局看,中部的崛起,决不能以牺牲农业来支撑工业的发展。因为,东部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已经失去了大量的耕地,中部必须以足够的耕地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既要做国家的粮仓,又要加快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面对两难,中部正确处理好严格土地管理和加快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建设工业园区,集聚特色产业群,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13年打造,建设区18.3平方公里。但就在这18.3平方公里上,引进国内外投资达300多亿元,聚集外商投资企业200多家,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食品饮料、造纸印刷、电气机械、生物医药六大优势产业群。到2003年底,实现财政收入90.16亿元。

中部不少地方的经验证明,发展园区经济,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市场主体间的交易成本。

在全球化市场格局中——中部选择:追求细分优势

世界钢铁企业,可谓强手如林。湖南湘钢、涟钢、衡钢联合组成华菱集团之后,在国内外市场上各自占了一席之地。

涟钢的超薄板定价每吨比别人高100元还供不应求,衡钢的小无缝钢管占据国内40%市场份额,汽车半轴套管和高压锅炉管全国销量第一;湘钢特色线材出口占全国总量的32%,售价比国内市场高出1000元。

“整体实力不能与宝钢、武钢抗衡,便在细分市场上打造优势。”这是华菱的竞争策略。“专心做一件事,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华菱的产业追求。

我们面对着全球化的市场格局,面对着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品牌和科技实力上占据巨大优势的压力。中部企业如何立足?除了不断提高科技和管理水平,还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不具备整体的优势,可以造就局部的优势;无力把整个产业做得最好,可以把一个产品做得最好。

太钢的道路具有同样的启示意义。过去,太钢长期保持普钢特钢兼而有之的生产格局,产品要大不大,要特不特。看起来是身高体胖的钢铁巨人,挥向市场的却是一只无力的拳头。

后来,太钢果断决策:扬长避短,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在普钢与特钢之间选择特钢;在特钢中,突出发展不锈钢。去年,太钢的不锈钢产量达到66.37万吨,进入世界不锈钢企业前八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