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专题>>2005>>陶宏开>>社会关注>>本页       
 
江城知名学者:探讨网络成瘾 贡献治瘾良方


(2005-01-18 15:47:08)

楚天金报记者赵飞

青少年上网成瘾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网瘾如何产生,怎样治疗网瘾?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了湖北省高校部分专家学者。

【呼吁】对“网瘾”要综合考评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院士认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人类科技文明发展的一项重大进步,而伴随着这一新生科技成果产生的网络成瘾现象,则是当代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新兴研究方向。

杨叔子院士说,网络成瘾问题,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大事。对比网络出现前后的几代青少年,其童年生活有着很大差距:旧时孩子间追逐嬉戏的群体游戏,变为如今一个人的游戏;以前孩子们共同制定游戏规则,通过上网,也变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制定游戏规则等。

杨叔子院士强调,当代青少年在网络的影响下,产生的生活方式和心理上的变化是项严肃而影响深远的研究内容,全社会应以科学、客观、理性的态度,从多方面探寻原因、寻找解决的答案。

【分析】上网为何会上瘾?

(1)青少年免疫力低

武汉大学政治与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咨询心理博士生导师佘双好教授认为,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青少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显示,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较其他年龄阶段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痴迷上网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与青少年的成长发育特点有很大关系。

首先,从年龄上看,中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成熟的青春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易出现思维的片面性。青春期的孩子更偏爱就外界事物的某一点来进行假设,一旦迷恋某种东西,就会难以自拔,这种思维的片面性易使他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对自我和社会的评价易理想化。他们普遍有一种英雄情结,“追星”、崇拜偶像都是这一心理因素的外在表现。他们总爱把自己置于某种想象的环境中,扮演或模仿自己内心的偶像。孩子这种在成长中产生的心理变化,往往为家长所不解甚至忽略,而虚拟的网络游戏却能满足孩子扮演英雄的需要。

同时,许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观众效应”的思维模式。因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生理正迅速发育,他们会很留意自己外表的变化,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里会觉得别人都在关注自己,进而渴望表现自我、乐于被人赞赏甚至崇拜。孩子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很难得到这一心理的满足,而在网络游戏中“修炼武功”、“当帮主”却能满足他们这种自我夸大的心理。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严梅福教授表示,国外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一种“快乐中枢”,人形成网瘾、毒瘾、赌瘾等,都与之相关,有些长期上网的孩子甚至产生条件反射迹象,一看见电脑后,平时经常点击鼠标的食指就会不由自主的抖动;一听见“网络”、“电脑”这类词,就会莫名其妙的精神亢奋,产生上网冲动。

严教授指出,还有一种现象是很多家长都有同感的:孩子在十岁左右一直和父母保持较亲密的依赖关系,但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后,便会出现反抗父母的行为或思想,当被父母当众批评或指导时,他们甚至会表现出烦躁、愤怒的情绪,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人生第二次断乳期”。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希望被人看作是成年人,但却又不具备承受压力的能力和成熟思考、决策的能力。当他们在交往、学习中遇到障碍时,便会寻找其他途径来逃避压力、展现自我,而虚似的网络交流是他们最易找到的代替途径。

(2)家长将孩子“推”向网络

孩子“染”网瘾,家长也有责任,这些责任主要出在教育方式和观念的误区上。在某种程度上,不当的家教甚至将孩子“推”向了网络。

2002年1月20日,赤壁市15岁女学生小芳因沉迷网络,为逃避父母责罚而偷走家中200元钱,离家出走到武汉流浪4天后,被民警找到(见本报2002年1月29日7版)。佘双好教授指出,这证实了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教失当。

佘教授表示,要纠正孩子的失当上网行为,家长应首先端正自己对待网络的态度。调查表明,不少沉迷网络的孩子,他们的家长或多或少对网络这一新生事物有着非理性的看法。很多家长盲目排斥网络,还有些家长在无法制止孩子沉迷网络时,就干脆采取纵容的办法对待。家长对网络的非理性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孩子对网络的好奇和依赖感。

其次,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误区,把对孩子的爱简单地理解为单纯的付出和投入,而忽略了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特别是一些家庭存在祖父母和父母共同教养一个孩子的情况,祖孙三代人由于年龄的差距,往往会在事物的理解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偏差,而这种缺乏配合的教育观念,易加剧孩子青春期的反抗心理。

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什么角色,也是影响孩子生活兴趣的重要因素。现在一部分家长或整日忙于工作,或天天沉迷打牌,或为感情困扰而自顾不暇,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和亲密程度。而青少年缺乏独立能力,交际范围和能力也十分有限,当他们在依附于家庭,却无法从家庭得到温暖时,便会转而利用网络的交际功能从中寻找温暖,也易因此沉迷于网络。

(3)社会责任难推脱

佘双好教授认为,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的原因,与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育局限性有关。

对青少年的教育应是人文、素养、知识共同发展的过程,但现在由于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估方法,高考选拔人才的形式等原因,中、小学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多侧重于学业,以学生成绩为中心构建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使学生面临沉重的学习和思想压力,也会过早地把孩子的发展方向局限于某一方面。

另一个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原因,就是社会环境的改变。据统计,目前武汉市中小学周边平均网吧数量为4所到5所,而这些网吧中又普遍存在刻意吸引学生上网的现象。青少年由于存在爱模仿、爱表现的心理特点,所以各种网络流行语言极易在校园内盛行,这也是吸引不少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佘教授表示,综合分析后可以看出,导致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因素既有其自身发展中的生理、心理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原因,不同的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各不相同。现在很多家长都希望能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甚至寄希望于孩子与专家、医生的某一次谈话,便能使其摆脱网瘾。这种单纯的说服式教育方法,并不能长远地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要使青少年摆脱网瘾纠缠,既需要在社会上建立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大环境,又需要家长和老师针对导致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长期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这就需要建立一种社会群体帮助效应,而这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过程。

【现实】武汉未成年人多数无瘾

在家长普遍担心孩子们“网络成瘾”的同时,一份来自武大社会学系的调查却表明,网瘾并不是那么可怕,至少多数孩子对网瘾还是有免疫力的。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周运清教授告诉记者,2004年7月,该校社会学系和共青团武汉市委组织专人,对武汉市江岸、江汉、硚口、汉阳、青山、武昌、洪山等7个主要城区的社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状况分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行为健康”三类,其中又细分为(健康、亚健康、障碍和病态)四等。

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武汉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在三类健康指数中最低,他们的交际群体环境最差。接受调查者中,有52.3%的未成年人上网,47.7%的未成年人不上网,上网者中,有23.7%的人每周上网1小时以内,15%的人上网时间为1-2小时,9%的人上网时间为3-4小时,3.2%的人上网时间每周超过7小时。而所有这些孩子上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新闻、听音乐、交友聊天,只有一少部分孩子将上网时间用于游戏。

因此,整体来看,武汉市区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健康的,网络分配时间较为平均,并没有大量的未成年人一味地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从侧面反映了未成年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强,紧跟时代步伐。

周运清教授认为,导致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数偏低,部分孩子沉迷网游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和教养方式。在父母关系不稳定的家庭,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同年龄段的孩子要高出很多。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放纵和溺爱也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因素。

【良方】治网瘾要三方并举

严梅福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那么对上网成瘾的孩子该采取怎样适当的家庭教育呢?严教授认为,不同的孩子虽然上网成瘾的原因也有不同,但作为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成人感,他们渴望能与家长进行平等的对话,而多数家长通常对青春期的孩子采用对待儿童的态度,从而造成了与孩子间沟通的障碍。

(1)尊重孩子,设立教育底线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说话,应将自己摆在一个“参谋”的位置上。在作出有关孩子的决定时,多引导孩子发表看法,家长则以建议的形式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作出判断。同时,在引导孩子自我决策时,家长也应设立一个教育底线。比如,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上网时间段,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家长的考核;在管理孩子上网时,家长应结合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跟他们一起聊聊网上的轻松话题,将他们的兴趣引到一些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网络信息上来等。

(2)培养孩子爱好,转移兴趣点

佘教授告诉记者,他常听到很多家长反映,为什么我的孩子大道理都说得头头是道,可就是偏偏知错而为?其实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说教,但却并不能理解其中深远的内涵,他们更关注的是眼前快乐与否和得失。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温暖和爱心,应首先明白这个道理。

当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不应采取放任或暴怒的极端方法,而应以包容、客观的态度。家长可在生活中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针对性的把他们对上网的兴趣扭转到生活和学习中来。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流

华中科技大学应用社会学教研室主任陈志霞副教授表示,多数上网成瘾的孩子都是在网上玩游戏,严格来讲,电脑游戏本身只是一种科技产品,至于是用它来放松身心,还是沉迷其中都在于使用者本身。因此,对待青少年上网成瘾现象,应以预防为主。家长和老师都不应强行排斥孩子接触网络,这样反而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应在有效的监管下,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将他们在网上单纯玩乐的兴趣,转移到对这一科学技术的兴趣上来。

对于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不要急切地逼着孩子迅速扭转,而应给他们一个自我觉悟和转变的时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家长应根据与孩子沟通的程度、孩子对家庭教育的接受程度及时进行反思。如果家长感到孩子自控力不足,或无法找到家庭教育的障碍时,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教育专家这类专业人士来对孩子进行指导,鼓励并设法为孩子营造出与同龄人现实交往、展现自我的交流环境。当孩子逐渐产生改变自我的想法后,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另一个兴趣点。

同时,迷恋上网的孩子通常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不愿与人交流、对网络以外的事物反应冷淡、情绪不稳定等现象,对这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为他们建立一个全新的、相对独立的转变环境,家长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夏令营、素质培养班之类的同龄人团体,让他们在无法接触网络的环境中,在老师的引导下试着与人交际,尝试体验网络以外的同龄人群体游戏的乐趣。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