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大学校园,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清瘦单薄的身影:背着挎式书包,两只空空的袖管别在腰间,行色匆匆地走向教室。他就是湖北大学商学院2001级21岁的大学生陈瑞。而从陈瑞9岁失去双臂开始,他的父母便不离左右,悉心照料,伴他度过了12年的陪读生活。
一场意外让9岁少年失去双臂
对于今年21岁的陈瑞来说,9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成了他这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记忆。
陈瑞是湖北省沙洋县沈集镇丁坪村人。1992年11月18日下午2时许,小陈瑞放学后经过路边的变压器平台,好奇的他当即爬了上去。当他双手刚触摸到正在运行的变压器时,一股强大的电流瞬间将他击倒。
邻居发现后,立即将陈瑞送往医院。正在田间务农的母亲彭玉香听到消息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她哭着喊着跑到医院后,医生告知:“烧伤太严重!要做好截肢的思想准备。”
“什么?他才9岁呀,没有双手,这辈子怎么办啊?”彭玉香一下子瘫软在丈夫陈士林身上,两人以泪洗面。
手术前12天,陈瑞住在无菌病房里,彭玉香每天只能趴在窗户外,眼巴巴地往里面看。整整12天,彭玉香茶不思、饭不想,只想多看儿子一眼,多看看他那双手,看累了,再坐在走廊的楼道上默默流泪,晚上就在走廊里睡觉。
第12天,当陈瑞从手术室被推出来后,彭玉香一下子扑了上去。当她双手触摸到陈瑞那空荡荡的袖管时,她的心仿佛也空了。只是在心里默念:“放心吧,瑞儿,我一定会好好把你抚养成人。”
“没有了双手,我该怎么办?”
失去了双臂的陈瑞,看到病房里的小朋友手舞足蹈,不知难过地哭了多少次,他问爸爸:“没有了双手,我该怎么办?”陈士林抱着儿子哽咽着:“别着急,会有办法的……”小陈瑞痴痴地瞪大了双眼问:“有什么办法,爸爸?”父亲说:“瑞儿,没有了手你还有双脚,这就是你的希望啊!”
彭玉香买来了笔、作业本,扶陈瑞端坐在床上,让他学习用脚翻书、写字。陈瑞用一只脚压住书,另一只脚的脚趾学着手指的样儿翻书。可是一翻就是一大沓,很难做到每次只翻一张,几经折腾还是不成,气得陈瑞一脚把书踢飞。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咬咬牙,把书夹回来,重新开始练习。彭玉香含着眼泪劝道:“孩子,我们不练了,爸妈会照顾你一辈子。”每次,陈瑞都是眼泪汪汪地用脚推开她的双手,一声不吭地开始练习。
出院后,陈瑞在家中仍坚持用脚翻书、写字,补习课程。
寒冬,陈瑞裸露的双脚被冻裂了一道道的口子,彭玉香常在深夜抱着儿子那双红肿的脚痛哭。
第二学期开学后,彭玉香领着陈瑞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课堂上,他记不下笔记,就抢着回答问题;放学后,就借来同学的笔记抄;要上厕所,也是同学们帮忙。那个学期的期末考试,他数学考了100分,语文也考了90多分。小学毕业时,陈瑞以优秀的成绩考进初中。
因学校离家有10多公里的路程,彭玉香为了能照顾儿子的学习、生活,设法在学生食堂当上勤杂工。每天中午,忙完食堂午饭的彭玉香赶回家,帮助丈夫做农活,下午再赶回食堂忙晚饭。遇到农忙时节,她连夜赶回干农活。就这样,彭玉香坚持了3年。
令母子俩尴尬的是,由于陈瑞上厕所要靠人帮助,因此刚上初中时,陈瑞都是在母亲的帮助下去上女厕所。每当遭到别人异样的目光时,母子俩只能把委屈默默藏在心里。
高考考出高分,录取却一波三折
1998年9月,陈瑞又要到离家25公里之外的沙洋县城上高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陈士林、彭玉香毅然决定,将家里的5亩水田给邻居种,双双打点行李前往沙洋陪儿子读书。刚到学校时,两人一个多月都没找到工作,全家的生活无着落,几乎陷入崩溃的边缘。在学校领导和老师帮助下,他们在校门外租了一间小平房,办起了小吃店。
也就是在高中3年里,陈瑞逐渐学会了生活自理。他学会了用脚翻书、写字、吃饭、洗脸、刷牙。在他的记忆里,穿袜子的岁月属于9岁以前,为了写字方便,现在他常年累月光着脚。为了让脚充分发挥出手的功能,压腿、锻炼脚劲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除了穿衣服、洗澡、上厕所外,其他方面他大都能自理。
2001年7月25日,高考成绩揭晓,陈瑞考了577分。8月2日,湖北省招生办公布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第一批理工类录取分数线555分,陈的考分竟高出22分!喜讯传出后,作为高考史上“用脚参考第一人”的陈瑞在沙洋县家喻户晓。然而,陈瑞和父母心里也充满担心,哪所大学愿意录取他这样的无臂考生呢?
果然,直到9月10日,全国高校录取工作结束,陈瑞还没有等来通知书。陈瑞从高考开始录取的第一天起,就每天到学校的收发室查看,但随着时间一天天滑过,他的心也在一阵阵缩紧:难道12年的心血白费了吗?
焦急之下,9月12日,陈瑞和父亲来到武汉,找相关单位求助。最终,在省残联、省教育厅等相关单位的帮助下,湖北大学录取了陈瑞。
这天,陈瑞终于长舒一口气。
无臂大学生获创业计划大赛湖北赛区二等奖
去年12月下旬的一天,在武昌傅家坡梅苑小区,记者见到了在家用脚打字的陈瑞。只见他两只脚脚掌宽大,脚趾如同手指一样灵活,在键盘上翻飞,一分钟能打30多个字。“还有打字慢的同学请我帮他们打材料呢!”陈瑞自豪地说。
进校时,陈瑞报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入学后,天资聪颖的陈瑞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自学电脑。作为没有双手的残疾人,他深深感到键盘操作给他带来的不便。能否设计一个专供残疾人用脚操作的键盘呢?陈瑞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对电脑键盘的设计做了修改,并对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没想到,这个设计得到了专业老师的肯定。
为了熟练编程,他可以从中午一直在电脑面前坐到深夜11时。不仅如此,他还自学通过了全国计算级三级考试。今年5月,陈瑞参加两年一次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经过半年的艰辛努力,他和他领导的团队顺利完成了项目计划,并获得了湖北赛区二等奖。
为儿子陪读,父母不知道换了多少工作,搬了多少次家
就在陈瑞上大学的同时,陈士林、彭玉香又做出一个重要决定,把小吃店卖了,把家搬到武汉来,陪儿子读书!
他们在湖大附近租了一套民房,陈士林买了一辆“麻木”,在学校附近做生意。彭玉香直到第二年初,才在武昌三角路菜场找到一个摊位卖菜。
说起那段卖菜的日子,彭玉香感觉“每天都像在打仗”。每天凌晨3时许,她就要赶到武昌武泰闸蔬菜批发市场去进货,和菜农、商贩谈好价钱后,再去搬货。别人买菜进货都是两人帮忙,而彭玉香只有一个人。近40公斤一蛇皮袋的蔬菜,彭玉香扛起来就走。陈士林不太忙时,便开着麻木来帮忙运菜。早晨6时许,他们赶回三角路菜场开始卖菜,一直守到下午6时许才收工回家。
半年后,彭玉香实在有点撑不下去了。湖北大学了解情况后,主动给她安排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2003年武汉市“禁麻”后,陈士林也失业了。他四处找工作,才在一家银行当上水电工。4年来,陈士林、彭玉香两人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工作,搬了多少次家,但看到陈瑞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所有的艰辛都化成了宽慰的笑容。
如今,马上就要毕业的陈瑞又要面临一道难题:找工作。已经参加了三次招聘会的陈瑞每次投的都是网络公司策划岗位,虽然还没有结果,但陈瑞说:“论专业成绩,尤其是在计算机方面,我很有信心。用人单位如果不在意我的身体缺陷,我相信自己肯定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就算陈瑞找不到工作,我们这辈子都会和他在一起。”彭玉香接过话茬,“在我心里,儿子真的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