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楚天都市报>>创富周刊>>本页       
 
年货市场:一桌财富盛宴

(2005-01-26 13:51:22)

记者 杨向明 见习记者 徐啸寒 蔡琳璐

春节的脚步声渐渐近了,大街小巷、商场超市到处洋溢着喜悦。喜悦在购置腊鱼腊肉的菜篮子里,喜悦在张挂的红红中国结上,喜悦在市民忙着打年货的身影旁。与喜悦紧紧连在一起的,是一桌财富盛宴,也是一场商机角逐。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精彩,也有无奈。面对精彩和无奈,我们该享受什么?又该反思什么?

概念越来越淡 商机越来越大

1月21日,空中下起了冷冷的雨雪,可这丝毫挡不住汉正街市场的热闹。每个过道里,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搬进搬出的货流。打年货的高峰,如期而至。

覃先生特意从武昌南湖花园城赶来,买了几件大大小小的工艺礼品,好把房子重新装饰一番过个漂亮年。他高兴地说,哪个放在客厅的博古架,哪个挂在卧室,哪个是女儿房间的,老婆早已吩咐得一清二楚,主要是她今天没空来。

至于还要打什么年货,覃先生笑着回答:“年货啊,不知道这些工艺礼品算不算,反正还要买些水果、糖果、烟酒,再给老婆女儿买些新衣服,好像就不差什么了。”

词典里说,年货是指过农历年时的应时物品,如糕点、年画、花炮等。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年货的概念似乎越来越模糊。一连问了7位打年货的武汉市民,他们感觉大都和覃先生一样。手里提着中国结、服装、糕点甚至小家电,可是他们说不清楚什么算做真正意义上的年货,不过敢肯定的是,到了年前都要拿出一笔不小的钱来花,而且数目年年在上涨。

上涨意味着年货商机越来越大。“因为市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在上升”,汉正街商贸研究所有关人士介绍,以硚口片汉正街市场来说,去年春节前两个月交易额40多个亿,而近四五年来,交易额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速度刷新。

感触深的还是举办年货展会的工作人员。武汉迎春大联展23日在洪山体育馆开幕,组委会企划人士贺开元说,这已是第六届了,档次、规模一年胜过一年,今年有400多个参展商、5000多个品种,交易额突破去年的4000多万元肯定没问题,而且应市民要求,今年展期比往年要多好几天。

如果把“40多个亿”和“4000多万”放大到整个武汉市,则是更加惊人的数据。来自统计部门的资料显示,2004年1月(去年春节当月),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4.43亿元,增幅达13.4%。

谁抓住了变化 谁就抓住了财富

年货的概念渐渐淡了,年货的商机快速膨胀。躲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年货的“脸”正悄悄地变。

陈然在汉正街市场已坚守了七八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关键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你看到了消费变化,你就能抓到财富”。1999年秋天,一股中国民俗旋风刮遍全国,陈然果断地从浙江义乌进了几箱中国结,两三天就卖空了。

每年10月到次年2月,陈然都会在门店外面撑起五六米长的架子,挂上各种各类的中国结。不要小看这个架子,每年都会“孕育”数十万元的财富,今年已达到了80多万元。“我有上千品种,在这市场里面最全了,手机链、钥匙扣都有上百种,新品种多,生意才好做。要赚钱,就要跟着潮流走,甚至要引导潮流。”

糖果是一大传统年货。在中百仓储烽火店,初步算了算,4个糖果品牌竟有200多个品种。营业员说,榛子、夏果、绿茶等这些品种,多年前几乎不可能听过。更有趣的是,有的厂家还把糖果做成成串鞭炮等各种造型。

传统年货“升级换代”的同时,科技年货、绿色年货也受到市民青睐。

陈小姐是新华鲜花平价批发市场的经营户之一。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和云南、广东的花市下定单,好为春节和情人节准备大量鲜花。去年春节前后,每天营业额超过3万元,“人都忙晕了,花还不够”。

在武昌电脑城,武泰闸小区乔女士忙着为女儿选购一款MP3,她说,今年过年女儿都不要求买新衣服了,希望拥有个MP3,再说春节到了,厂家都抢着促销,这个时候买也比较划算。

一次次机会面前本地企业没有充分利用

年货———一个巨大的财富宝藏,这是不争的事实。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面对这场财富的角逐,本土企业离得越来越远。

拿最为喜庆的中国结为例,全省的中国结几乎都来自汉正街市场,而汉正街销售的中国结,六成来自江浙一带、三成来自广东,仅有一成产自武汉本土。

还有更难以想像的现实。近10年来,一拨又一拨的外地人(指武汉市外的)进驻汉正街,到目前为止,已占到八成以上,其中,以江浙一带为主的外省人又占到四成。

中国汉正街报总编罗建国对这种变化感受颇深,“外地人以仙桃、天门、汉川人为主,先是一个人来,再把家人接来,站稳脚后,亲戚、老乡也跟着来了。外地人能吃苦,这是他们最大的本钱。而外省人来自小商品发达的地区,他们带着物美价廉的产品而来,十分迎合汉正街的口味,逐步打开了市场。汉正街一次次的改造升级,都是外省人抢了风头。”

汉正街仅仅是外地商品的一个“据点”。据了解,此次武汉迎春大联展,80%都是外省商品。参与过五次展会的贺开元分析,一是本土有实力的食品企业本身就不多,二是本土企业对市场了解不足,不太注重利用时机推销自己。一年一度的年货展会,是产品一次极好的亮相,而武汉企业缺席越来越严重。

“这种现象比较早就存在”,武汉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兴昌认为,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各省产品聚集在此,这说明武汉的流通业发达;另一方面,本地商品处于弱势,表明部分本土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好市场,若以本土市场为主形成辐射,对产业产生拉动作用,将是一个很好的竞争力。

逛完汉正街,再一次经过利济南路路口时,发现“汉正街市场”跨街门楼的底座上写有“1995年9月15日”,这个门楼已立了近十年。一年一年过去,门楼还是那个门楼,汉正街还将会是武汉人的汉正街吗?武汉人的年货单上还将有本土产品的味道吗?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