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视频 | 手机互动
 
首页>>新闻专题>>2004>>聚焦中部话崛起>>中部聚焦>>安徽>>本页
 
 
[走马安徽看崛起]秀美江淮 崛起热土(图)


(2005-02-01 08:34:14)

荆楚网(湖北日报)策划:熊家余 撰稿:曾遗荣

安徽概貌

安徽简称“皖”,地处中国内陆,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近海洋的中部省份。

安徽位于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四季分明。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10万,辖15个市、68个县(市、区)。


安徽实现中部崛起的奋斗目标

实施“861”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加工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化工、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8”大产业基地和防洪保安、通达、数字安徽、生态安徽、信用安徽、人才“6”大基础工程建设,到2007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上。

充分发挥安徽承东启西作用,主动融入长三角,广泛开展中部合作,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把安徽建成连接东西的纽带和桥梁。


资源优势

矿产资源:安徽矿产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已发现有用矿种138种,探明储量的有70种,其中煤、铁、铜、硫、磷、明矾石、水泥石灰岩等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旅游资源:安徽以其瑰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成为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黄山风景区和皖南古民居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拥有九华山、太平湖、琅琊山、齐云山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


人文历史

安徽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在安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较为著名的有老子、庄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华佗、陈独秀、胡适等。

安徽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还有桐城学派、新安画派等。另外,新安医学、徽商,以及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石、竹、木)、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等,都丰富着我国的科学、文化、艺术宝库。

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种之一,它以安庆地方语言为歌唱基础,抒情见长,优美动听。黄梅戏剧目有大戏36本、小戏72出、唱腔100多种,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韩再芬等。


特色产业

茧丝绸产业:茧丝绸产业是安徽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安徽桑园总面积为68万亩,桑蚕茧产量2.45万吨,生丝产量3280吨,丝绸行业总产值15亿元,均居全国同行业第8位;丝织品产量3300万米,居全国第6位。

汽车产业:以奇瑞、江汽、星马和昌河等四大企业为重点,形成了以轿车、商用车、改装车和微型车为主体、零部件配套产业较为发达的汽车产业体系。

原材料产业:通过推进马钢、铜陵有色等企业产权改革和对外合作,加快发展后续深加工产品,到2007年,将使马钢钢材产量进入全国前列,铜陵有色电解铜产量和全省水泥产量保持全国第一。

能源化工产业:安徽矿产资源丰富,淮南煤炭总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淮北矿业集团是全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近年通过大力发展煤电、煤化、煤焦、煤电铅等高附加值产业,延长煤的产业链,目标是:到2010年,把安徽建成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家电产业:该省近年大力推动美菱、荣事达等企业优化整合和扩大对外合作,吸引国内外大型家电企业来安徽建立生产基地;鼓励海尔、美的、日立、西门子、康佳等外来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目标:到2007年,实现全省家电产量2000万台,比2002年扩大1倍以上。


数字看变化


近八年1-11月财政总收入增幅


近八年1-9月全省生产总值增幅

2004年是安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攀升。

农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扩大27.9万公顷,扭转连续5年下滑的趋势。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75亿公斤,比上年增产50亿公斤。

工业: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突破1000亿元大关,实现利润200亿元。其中,三资、股份制企业增速领先,重点行业增势强劲。

财政:财政收入跨上500亿元台阶,比上年增加100多亿元,全年增幅近30%。

消费:1-11月,全省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5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外贸:1-11月,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6%。其中进口总额30.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出口总额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

外企:1-11月,全省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00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15%。

投资:全省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95亿元,增幅比全国和中部地区分别高出5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

科技:全省有176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高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

收入: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390元,比上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450元,增长15%。


请进入东湖社区“中部论坛”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