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海泉(湖北日报摄影部 430077)
在当前的新闻竞争中,稿源需求增大和报社自有摄影记者人数少的矛盾,使构建大摄影队伍成为当前新闻摄影改革的发展趋势,所谓大摄影队伍是将与省报联系密切的地方宣传战线上的摄影人员与地市报的摄影记者,通过特约记者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对省内新闻反应迅速的报道网络,以作品交流为平台,使新闻资源最大化地得到挖掘和利用。目前《湖北日报》已采取行动,初步建立起了这个网络。网络建立后的关键,是能与《湖北日报》的图片报道需求协调起来。
一、湖北日报图片运用原则
重大新闻、重大事件和成就报道图片:强调以人为中心来报道新闻事件和社会变革。图片要配标题,新闻时效性要强,要清晰度高,色彩饱和亮丽。在主旋律的报道中减少一般性报道。
动态新闻图片:应避开一般性工作环境,力求视角新,生活气息浓,多选用摄影通讯的形式,突出现场和深度。
《摄影》画刊:注重发挥新闻摄影专题、现场纪实性和机动性强的优势,用第三只眼看社会,拓展报道的新视觉。要求切入点新,用强烈的视觉形象表现报道主题,开掘报道深度。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快速反映。在加强摄影报道纪实性、时效性的同时要求提高图片画面的艺术性。对画面的拍摄,构思构图,色彩运用要求创新,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 图片聚焦”专栏:聚焦社会热点、难点,注重跟踪反馈。
二、大摄影队伍框架下图片的选择
--找准着眼点
坚持“三贴近”原则。强调来稿把视点聚焦在基层,强调多报道人民群众,少报道各地领导活动,多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少报道工作中的四季歌。在摄影画面的选择上要求“人物要动起来”,拍摄处于新闻事件过程中的人物状态,不要摆拍的、矫揉造作的画面,要求画面的真实性,摒弃虚假作品。
--写好图片说明
强调图片说明对图片效果的提升,图片说明应该在准确、清楚之上追求精彩和巧妙。图片说明包括标题、文字说明。标题要传达作品的视觉主题。文字说明不得使用“近日”等模糊的时间概念,应先写与事件相关的时间、地点、人物,再介绍其新闻背景。避免“图为”这类重复解释画面的语言。
--严格技术规范
要遵守网络传稿的指导原则。如图片后期制作时严禁改变画面人物、环境和多图合成,以保证图片的真实性。在作限度内调整时色彩和画面的锐度不要改变太大,以免图片信息衰减,无法正常制作发排;稿件传送时图片用jpg格式保存,图片大小为500KB以内,不得小于300KB;稿件要及时传送以保证时效性等等。
三、图片编辑如何作为
在大摄影队伍的格局下,图片编辑要充分、有效地用好新闻资源,以提升报纸图片效用。但在观念上,图片编辑应该谨记的头条原则是对报纸负责,将最好产品奉献给读者。对报纸负责,意味着图片编辑发稿用稿要超越摄影部部门利益,以开放的心态,本着图片优劣之判断来决定选用。如果图片编辑不建立这样的观念,构建大摄影队伍就是一句空话,难以在实质上建立起来。
建立大摄影队伍从根本上而言是为拓宽摄影来稿渠道,在第一时间能选用到新闻性强、时效性强,画面生动、文字鲜活的新闻图片。图片编辑应该通过选稿用稿的具体行为,推动整个摄影队伍与报纸的良好协作。因此,在大摄影队伍的构建中,实际上图片编辑需要琢磨的问题是更多了,比如如何在大摄影队伍中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如何利用大队伍做大规模报道等等。
此外,图片编辑也可以不断尝试推动图片在版面运用上的创新。就《湖北日报》而言,作为一张对开大报,它在新闻图片的版面安排上具有优势。比如对于视觉感染力强、信息量大、色彩丰富的图片,在版面安排上就可以打破常规,凸现图片的冲击力。不断创新的图片运用,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起到提高摄影者积极性的作用,对于大摄影队伍建设不啻也是一个有效的推动。(编辑:肖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