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期>>本页       
 
“新闻扶贫乡镇行”启示


(2005-02-04 08:46:46)

胡仁钧(恩施日报社 445000 )

《恩施日报》2004年8月份开展的“新闻扶贫乡镇行”采访活动,是一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益实践。

恩施自治州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在开展“新闻扶贫乡镇行”活动之前,报社对全州乡(镇)用稿情况的统计表明,在近三年中全州有近一半的乡镇在《恩施日报》上稿数量较少,有的乡(镇)甚至一年中未在《恩施日报》发表一篇稿件。造成一些基层单位新闻宣传贫乏现象的原因,既有报纸在宣传的把握上有失偏颇的问题;也有有关乡(镇)不重视宣传的问题;还有记者采访作风不深入,下不到乡镇、村组,到不了农户、田头的问题。不管属于那一种情况,这些乡(镇)不应该在宣传上被“遗忘”。为了加强对乡镇的宣传,贯彻“三贴近”的新闻宣传方针,从8月1日起,我们派出20多名记者分赴全州43个乡镇,下村组,到田头,访农家,写出了近80件稿件,在“新闻扶贫乡镇行”栏目刊发,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让新闻跟着基层要求走,让记者循着群众脚印走。为时一个月的“新闻扶贫乡镇行”活动,达到了如下目的:

--为报纸更好地宣传“三农”提供了大量的一线信息。

2004年,党中央把“三农”作为一个重要问题提了出来。“三农”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在“乡镇行”活动开展之初的思考是,像恩施这样一个民族自治州,是全省乃至全国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报社除了可以从物质、资金等方面对乡镇扶持外,另一个“有能力的扶持”就是开展新闻扶贫。这种特殊的扶贫方式,既可以为各级各部门更好地关心“三农”、了解“三农”、支持“三农”提供大量的一线信息,既能充分报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成就、基础实施建设的新进展、开放促开发的新套路、干部群众奋力奔小康的新风貌,从不同角度印证中央关于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巨大威力。又能通过反映热点问题,如村级公路建设中的质量、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农民就医难、贫困家庭子女上不起学等等,引起州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督促解决。

--改进了文风,使报纸宣传“三贴近”更加生动有效。

“新闻扶贫乡镇行”时间虽不长,但得到了上至州领导,下至普通群众的充分肯定。正如原州委一位领导在写给报社的一封信中所说的那样,所发稿件“主题集中,篇幅短小,文笔朴实,现场感强,看了后很吸引人,是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也是改进文风的一次有益尝试。”

这次活动正值三伏天,不少记者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采访到乡镇,穿行在田间,吃住在农家,不仅着实体验到了平时坐在办公室体验不到的“滋味”,更可贵的是从艰辛中挖掘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新闻,像《鹤峰太平仔猪“为啥墙内开花墙外香”》、《尖山农民养猪实现“数字化”》、《喜忧参半话茅田》等,都是在这次“练兵”中较有份量的稿件。 体现了编辑部提出的“把笔触伸向乡镇”、“多写农家、地头新闻”的要求。体裁大多为“现场短新闻”,短小精悍的消息也有较强的“现场感”。

由于记者是亲身到一线,文风朴实,感情充沛,写出的东西大都符合“三性”的要求(新闻性、问题性、探讨性)。既反映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奔富的典型,也反映群众脱贫的愿望和呼声;既反映农村学科学用科学的新气象、新趋势,也揭露因循守旧、思想迷信等一些落后风俗习惯;既对农村改革进行探讨;也对农村缺医少药等迫切需要改进的工作进行呼吁。在报道的方式方法上,做到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现象看本质,如通过对农户进行解剖,探讨农村治穷致富中急需解决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对“打工经济”现象的分析,引出富余劳动力如何转移等方面的话题;还有富饶之地为何有穷村等思考性的报道等等。

“乡镇行”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报纸宣传要做到“三贴近”,其根本途径就是要创造条件实现记者的生活场,让记者从编辑部走出去,从思想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用笔触把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反映在报端上。这样一来,报纸就不至于来稿编稿,而是主动地沉到一线,向实际、向生活、向群众“要新闻”。由于记者深入一线,感情充沛,文风朴实,写出的东西便有血有肉,带有露珠和芬芳的泥土气息。只要记者不断增强采访作风,不断改进报道文风,来自基层的好新闻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向报端。(编辑:吴三敏)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  铃声 小灵通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港台流行] 存在(5566)
[宝贝情人] 感情线上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人才信息最热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