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页       
 
知情人揭露文物拍卖黑幕:洗钱行贿骗贷贩假


(2005-02-28 07:57:06)

1999年,北京文物拍卖拍到一个亿,大家觉得不得了;

2003年,北京文物拍卖成交额12亿,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2004年,这个数字又翻到了39.35亿元……

文物拍卖,如今成了公认的暴利行业,一些文物动不动就拍出上千万元的价格。那么文物拍卖都底是怎么在赚钱?近日,拍卖行业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了其华丽外衣下的重重黑幕。

创纪录拍卖被疑有“鬼”

2005年年初,刚刚成立的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第一场拍卖,就刷新了两项中国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一件是乾隆铜胎万福吉祥灯,拍得6600万元人民币;另一件是宋徽宗《桃竹黄莺卷》,拍得6116万元人民币。

创出这两项世界纪录的这家拍卖公司,去年4月才新注册,是拍卖界的小辈。于是拍卖行业内相继有人对两幅作品的真伪提出质疑,据北京媒体报道称,竞得宋徽宗《桃竹黄莺卷》的上海一家收藏机构仅向该拍卖公司汇了1500万元汇票。

一位拍卖公司的老总做出如下判断:如果拍卖前已经证明是赝品,还拍卖成功,惟一的可能就是洗钱;如果真正的成交价远远低于拍卖价,那就涉嫌商业欺诈。可是因为拍卖行业的特殊性,这两种可能目前都很难求证。

    知情人揭露五种“黑幕”

一位拍卖行的知情人士说,拍卖行通行的原则是:拍卖仅仅提供了一个公平的交易渠道,至于委托人与竞买者有什么更“深”的目的或者做法,拍卖公司作为中介一般很难知晓。就如同商场和银行,都为顾客提供了一个交易场所,但顾客在进行交易后到底拿商品或金钱去干些什么,则商场与银行并不去管。

但正是在这一通行原则下,至今没有任何拍卖行因提供了洗钱渠道而受到谴责或惩罚。近些时间,有关拍卖行“黑幕”的消息频频曝光,总结起来大致有几个类型:

其一,洗钱。乙将一件“艺术品”拿到拍场,甲以高价购回。于是,利用拍卖公司的中介服务,甲将需要支付的“黑钱”,安全、迅速地送到乙方手中。

其二,行贿受贿。行贿者有时将行贿对象的某件不值钱的艺术品进行拍卖,暗地派人用高价买下,进行变相行贿。

其三,骗取银行高额贷款。有人利用拍卖,虚抬艺术品或古董成交价格,实际交易价格要低很多,然后将拍品抵押给银行,获得高额贷款。

其四,卖假古董。原浙江中澳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林1996年在杭州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40万元的价格竞拍得10件书画作品。后经专家鉴定,其中6件作品是假货。由此引发了中国拍卖史上的第一起因画作真伪之争而引起的买家状告拍卖公司的诉讼,也就是当年沸沸扬扬的“中国拍卖第一案”。

其五,国有资产流失。国营的文物商店把以国家名义征收的重点文物,直接拿去拍卖,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北京市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总经理透露:这两年,北京市出现了很多短命的文物拍卖公司。有的只拍了一场就关门了。他们是因为一次赚够钱改行或者就为了替违法活动充当交易渠道而成立,再或者是经营不善破产,都很难讲。

    拍品真伪到底谁来鉴定

2005年1月14日,在“荣宝2005年迎春书画拍卖会”的预展上,66岁的知名画家韩美林发现一幅署名“韩美林”的《八骏图》并非自家手笔,这幅画起拍价为18万元-28万元。

随后,韩美林通过律师向拍卖公司发函,要求对方立即撤销对《八骏图》的拍卖,之后,对方虽然撤除了该拍品,但是却拒绝提供委托人资料。

一位拍卖业内人士表示:“从法律意义上看,拍卖行即便不把有争议的作品撤拍也没有问题。因为拍卖行已在《拍卖规则》中郑重声明对拍品瑕疵不做任何担保。拍前预展三天,不就是让买家、藏家经过认真鉴赏后再做决定的吗?”

紧接着,韩美林发现从1999年到2004年各拍卖公司一共拍出了246件署名“韩美林”的作品,其中95%的作品他个人认为有问题。

韩美林要打赢这个官司,从法律上来说,就必须再找一群权威的专家重新鉴定此画。但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金运昌指出:哪个专家的鉴定结果可以比韩美林本人更有说服力呢?但是谁又能证明韩美林本人没有说谎呢?言下之意,如今拍品真伪的鉴定都被人为操纵了。

此前也有一宗案例吵得沸沸扬扬:2003年,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一部《晋索靖书出师颂》,被故宫博物院行使优先购买权,以2200万人民币购得。而关于此作的真伪专家意见不一,甚至有人认为,嘉德和故宫博物院收买部分专家操纵鉴定结果。此事最后不了了之,但是拍卖行与鉴定专家的关系却越来越扑朔迷离。

一位拍卖公司的老总对记者说,自己公司员工曾花费很大精力征集到了一对乾隆时期的粉彩瓶,请了一位很出名的鉴定专家来鉴定,该专家一口咬定是后仿的。拍卖公司只好退回委托人。

谁知没过几天,就听说那个鉴定专家从委托人手中低价买走了这对粉彩瓶。据称,这对粉彩瓶后来被拿到香港,拍了将近一千万港币。


拍卖行重新洗牌

为了整治文物拍卖行业这种混乱局面,去年5月,国家文物局开始勒紧缰绳,对全国拍卖行洗牌,重新审核拍卖公司的资质。

这是自1992年我国出现文物拍卖以后,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就文物拍卖资格进行审核。以后只有获得此许可证的拍卖公司,才可以进行文物拍卖活动。而且拍卖的标的要全部报文物部门备案。而在此前,拍卖公司拍卖文物常常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

国家文物局负责此项工作的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对全国现有的拍卖公司的文物拍卖资格审核已经基本结束。共有100余家拍卖公司取得文物拍卖资格。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审核要求,申报企业必须有5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此外,国家文物局还特别强调,文物商店不能经营文物拍卖,文物拍卖专业人员不许在社会上兼职等。

这个门槛看起来似乎并不高,可是没有通过审核的拍卖公司依然占去了1/3的比例。北京市有9家公司被淘汰。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有关人士表示,以后文物局每年都将对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的拍卖企业和取得文物拍卖专业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年审。如果发现违规现象,文物部门将重新考虑该公司的文物拍卖资格。

而在实际操作中,文物商店不能经营文物拍卖、文物拍卖公司必须具备5名以上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等等硬性规定,让很多拍卖公司很是不满。

一位在国家文物局工作20余年的退休官员摆出了一个现状:全国100多家文物拍卖公司,每个公司5名专家,也需要500多名。加上在职人员不许在社会上兼职、国家鉴定委员会成员不许参加等限制条件,一些中小城市61岁至90岁的文博系统高级职称的专家已经被全面瓜分,有的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行动的老人也担当了拍卖公司的专职人员。有的拍卖公司在跟专家签约时,甚至明确要求,不用来公司上班。他们能不能对所供职拍卖行的拍品起到有效鉴别真伪的作用,无从考查。

“这是一个不得已为之的办法。在当前情况下,对于规范市场,也是会有一定积极作用的。”这位文物局退休官员说。

(据《新京报》报道)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我爱我家】最是那一回头的“提醒”
·
[艺林·妙意曲]筝韵如酒
·
[艺林·声声慢]觅春何须东郊去
·
[艺林·昨夜灯]智慧之爱
·
[随笔·偶然]书店里的民工
更多
读书札记
·
[随笔·朝花夕拾]着尽美人衣
·
[艺林·昨夜灯]一辈子的童话
·
读《悠悠边关情:记励兵育子模范军属杨进群》
·
[新作评介]读黄艾艾小说《我的心在跳舞》
·
[博闻]“红杏尚书”妙写春
·
燃烧的激情——读《退伍不褪色——“119”老兵的最后三天》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