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页       
 
楚剧


(2005-08-10 10:11:35)

    楚剧,旧称西路花鼓、黄孝花鼓,1926年改用现名,大约于百年前在鄂东流行的哦呵腔基础上融合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形成。

  1922年,楚剧逐渐接受京、汉剧及文明戏的影响,演员和音乐工作者开始了分工,唱腔上创造了[打腔]和[起腔]等腔调,剧目也开始变单出戏为本戏,并采用一些京剧、汉剧的道具。1927年前后,楚剧整理和创作了《思凡》、《赶斋》、《赖婚》、《汲水》、《董永卖身》、《张朝忠》、《小清官》、《乌金记》等六十多个剧目,《葛麻》是解放后享誉全国的楚剧剧目。近年编演了《虎将军》、《中原突围》等。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记者手记]擦亮江汉路这张“金字招牌”
·
我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图)
·
[“田禾杯”散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童年
·
夏赏绿荷池
·
我们怎样长大
更多
读书札记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
最美懵懂少年时(图)
·
为什么要读《德川家康传》
·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
·
献给党旗的颂歌——读《雪白旗红》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