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民俗城市>>本页       
 
[城事]不识城中山面目


(2005-08-12 10:00:28)

武汉的山数量其实并不算少,但也许是因为“个头”普遍不高,所以叫人虽然身在此城中,却总有些——

    武汉没有山?

“武汉,地处东经114度19分,北纬30度31分。海拔高度多在50米以下。汉口、汉阳地势低平,武昌为丘陵、湖泊之地,三镇如从空中往下看,陆地城区被江河、湖泊所环抱……”这是经常见诸于武汉地理资料上的一段话,也是被武汉人广泛认同的一段话。从小时候起,武汉人就似乎都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武汉多水,是“江城”、“百湖之市”;可是武汉市内却少山,至少没有“高山”———假如提到长江两岸的龟山蛇山,武汉人还会十分不屑:“就那两个小土包,算个么山唦!”

的确,在武汉人眺望的视野中并不存在那些巍峨伟岸的身躯,城中200米以上的高楼很有几座,可200米以上的高峰却是寥寥无几。武汉人眼里的山都不大像山:著名的龟蛇二山常常被看作长江大桥巨大的桥墩,东湖边的磨山倒活像水边的一座高台,而元宝山更是失去了山的本色,夷为平地,成了街市。本来就不高的山体又被生活削平了锋芒,自然难入习惯了大气的武汉人的“法眼”。在这丘陵湖泊之间生活得愈久,武汉的山在武汉人心中的面目就愈加模糊了。

可是武汉真的没有山吗?回答自然是否定的。在晴明爽朗的日子,站在月湖之畔,梅子山、赫山就会在烟波水面隐隐约约,次第而出;驰骋青山城区,连绵的绿色也会随山势起伏,青峰叠嶂;登上磨山楚天台,群山更是尽收眼底,只见峰峦横亘蔓延,重重叠叠……这些被忽略的厚实脊梁会化作清冽的山风、摇曳的松涛,以及清脆的鸟鸣,唱响在武汉人耳边,它们在说:武汉是有山的!

青山何处寻?

武汉不仅有山,而且它们还错落交织,颇有阵势。1998年,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武汉市自然湖泊和山体保护界定规划》,确定对主城内自然湖泊和自然山体的分级保护方案。其中对山体的保护还分为两级:一级保护山体包括龟山、梅子山、蛇山等32座山体;二级保护山体,则包括赫山、磨子山等26座山林。规划一出,武汉人立刻瞪大了眼睛:想不到武汉不仅有山,而且竟然还有50余座之多呢!

可是,既然有这么多山,为什么武汉人对于山的感觉依然朦胧呢?

其实,只要留意一下我们自身对于这些山的联想,大概就能约略知道其中奥妙了。正如提到蛇山,我们就会首先想到黄鹤楼的身影;提到吴家山,开发区的厂房马上会浮现眼前;提到青山,我们立刻感到了钢城的温度;提到梅子山,空气里也会流动着《高山流水》的琴台天籁一样,这座城市中太多的历史和文化都负载于山体之上,逐渐湮没了山峦本该有的美丽和锋芒。那些厚实绵延的身躯慢慢沦为时间的配角,消淡于浓墨重彩的历史文化身后,成为一笔带过的背景。当城市迅猛地成长,当一个个或底蕴深厚、或惹眼瞩目的地标诞生之后,人们的目光自然就聚焦在这些城市的新贵之上,而那些苍老的脊梁反倒被冷落下来。

峰峦不能忘

尽管城市对山未免有些冷淡,山对城市却一直“有情有义”。其实,无论在武汉的中心城区还是边缘地带,山脉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主旋律。厚实的山体不但和横阔的江流共同支撑起武汉庞大的骨架,而且它们共同演绎出文化的交响,让城市穿梭于凝重和轻灵之间,个中滋味也更加复杂。

和江水一样,武汉的山峦也在界定着城市的格局。正是散布城中的山河展开了城市的身姿,才让武汉面积跻身世界大城之林。试想,没有星罗的湖泊,没有汹涌的江河,没有连绵的山脉,武汉的大气和雄浑将打如何折扣?

和文化名胜一样,武汉的山峦也浸润于深厚的底蕴当中,散发着文化的魅力。当年承载着“文脉”之称的珞珈山,有着“诗脉”美誉的桂子山,不仅仅因为有武汉大学、华中师大这样的百年名校,山生来就有的灵秀也是孕育万千文思的摇篮。

还有,武汉的山峦也构成了城市的风景。站在龟山一眼望去,满眼青翠,可以感觉到树木的呼吸,仿佛城市的胸膛也在起伏,龟山这个“城市绿肺”的美称名副其实。

所以,武汉的山是融入了城市的根脉之中,赋予城市底蕴和味道的。连绵的山脉组成了一条绿色的轴线,贯穿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山由此也成为城市灵魂的一部分。武汉的山虽然不高,却不能忘记,因为那山峦绿脉的搏动依然强烈,它们让武汉魅力四射,也让武汉壮阔深沉。


[新闻背景]:

    在大手笔改造长江江滩后,武汉将环境改造的目光投向这两座标志性山体。日前,龟山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已开工,整治工程分两期,工程总投资4.15亿元。

[相关链接]:

[城事]龟蛇二山的传说
[城事]珞珈山的传说
[城事]木兰山的传说


(采写:记者 马冀 通讯员 范宁 摄影:记者尚炜)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学人剪影]一面之缘——记启功先生
·
旋转的向日葵
·
[记者手记]擦亮江汉路这张“金字招牌”
·
我永远都是人民子弟兵(图)
·
[“田禾杯”散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童年
更多
读书札记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
最美懵懂少年时(图)
·
为什么要读《德川家康传》
·
“一切阅读都是误读”
·
献给党旗的颂歌——读《雪白旗红》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