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良好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系列报道十一

(2005-08-11 07:11:53)

湖北日报记者王才忠

“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前不久,国务院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帷幕已经拉开。湖北日报从7月25日起开始推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系列报道,展现出我省重点行业开展节约的风采。

然而,正如这组报道所说,在我们身边,各种浪费资源、能源的现象仍在不断上演。

省城武汉每天消耗一次性木筷在110万双以上,相当于400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大小酒家每天倒掉的剩菜剩饭不下500吨;5000家洗车点一年耗水至少1500万吨……

浪费如此触目惊心。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水土流失面积已超过1/3,这其中,有天灾,更有人祸。

2003年,我国消耗了全球当年所产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而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

目前我国已建房屋有400亿平方米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我国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在20%左右,每年因此损失的自来水近100亿立方米,甚至高于南水北调中线的输水量。

种种无形浪费更值得关注。“拉链工程”、“胡子工程”轮番登场。一些人出于“形象”与“政绩”的需要,大肆圈占农田,盲目扩大城区,搞大广场、主题公园。一些耗资巨大的项目,开工之日往往就是闭门之时。

浪费还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侵蚀了民族的肌体。

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别无选择。我国现在的耕地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我国有11个省市的100余座县级以上城市供水短缺,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占56%。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排位滞后,仅居世界第130位。

能源紧张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我们对世界能源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比如石油已经达到1/3,铁矿石达到1/2。

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上,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上苍赐给了我们丰富的资源。但大自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以拍脑袋为标志的乱发展就是没道理!

发展必须是全面的,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我们追求的GDP应该是绿色GDP,产值里面要减去环境成本和人类健康成本。

发展必须是协调的。我们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我们要满足人类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界的平衡;要注意人类当前的利益,也要注意人类未来的利益。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惠及子孙后代。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人类社会的演进史,也是一部勤劳节俭与奢侈浪费不断交锋、斗争的历史。

翻检史籍,崇俭和节用早就是先秦各学派较普遍的主张。《尚书》说:“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周易》提出“俭德辟难”之说,《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

在北欧富国芬兰,老房子的房顶一般都是黑色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吸热保暖。而房屋的窗户都有三层玻璃,以减少热量损失。

日本人煮蛋是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50毫升,点火后1分钟把水煮开,3分钟后熄火,再利用余热3分钟把鸡蛋煮熟,整个过程耗时7分钟。如此可节水4/5,节省燃料近2/3,效率却提高近1倍。

倡导节俭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节约型社会的含义,一是杜绝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的国家,也必定是一个十分注重节俭的国家。

正如读者在参与湖北日报的“大讨论”中谈到的,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党政机关作出表率作用,需要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做起,需要把节约当成一种美丽的生活态度。然而,一个完全的节约型社会的生成和养育,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恒久曲折的过程。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建设节约型社会也需要优良的环境。

前些年有富豪在京城酒店砸洋酒斗富的闹剧,不久前在重庆的啤酒节上,又上演了万人泼啤酒的狂欢。在这些人看来:我付了钱并且不违法,你管不着。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折射。不错,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这不能成为奢侈浪费的理由。

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价值观眼下颇有市场:越是大手大脚花钱,就越是有身份,有派头;相反,如果精打细算,就是小气,没出息。

还有人认为,反正是公家的东西,节不节约与我何干?

我们亟须在道德层面上重建一种现代节约型文化。

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永不停歇的教育,把节约的理念融进每个人的心灵和血液,镌刻在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上。

如此,人们就会对各种资源产生一种深深的敬畏。在浪费资源时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沉重的负罪感,心灵总是不得安宁。自觉把俭朴的生活方式看作是非常值得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

建设节约型社会,刚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去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显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相径庭。

我们的需求结构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和投资、内需和外需共同拉动增长转变;产业结构要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增长转变;要素资源投入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支撑向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支撑转变;资源利用方式要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转变。

我们要着力推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进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就是最大的节约。

我们要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让“官本位”失去市场,让形式主义彻底遁迹。我们必须树立起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法律法规。法律既要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还应当注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既要追求当代人的幸福,还应当顾及后代人的福祉;既要着眼于当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还应当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要用法律的强制力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限制在其承载力以内,限制和禁止人类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手段创造自身的幸福生活。

面对各种浪费,我们常常因法律的空白而束手无策。因此必须加大制订新法和变革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步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

我们必须通过立法与制度设计来保障、激励、促进、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加大、强化企业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企业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方式开展经营、创造财富。要通过激励和惩罚机制,在全体国民中倡导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节约是美丽的。让我们行动起来!

【相关报道】
展示电器齐刷刷地开 商家用电不谈节约
“建设节约型社会”大讨论:节约 让我们行动起来
营造良好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系列报道十一
读者踊跃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纸网互动讨论
[大讨论]营造节约的制度环境
改小习惯节约天地宽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十
[焦点]节能——紧迫的话题(组图)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八:用水浪费何时休(图)
[大讨论]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让包装回归本位——“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六
[节约评论]“ 节约,没有休止符”
社会生活中的节约话题:我们能承受多少“一次性”
[大讨论]“建设节约型社会” 多在细节上下功夫
社会生活中的节约话题:美轮美奂的引诱与糟蹋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七:有多少车轮在空转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三论建设和谐湖北
瑞士节约有道 “溜冰警察”取代骑警
“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对策研讨会”发言摘编
社会生活中的节约话题①:“六小件”该不该取消
武汉市政府7措施节约 5楼以下不乘电梯电话费包干
江城学者、官员谈节约:节约,也是创造财富(图)
[热点话题]节约型社会,离我们还有多远(图)
“建设节约型社会”之四:闲置土地上崛起工业园
[视点]和谐发展呼唤节约
十堰制定城建规划 注重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解读·背景]建筑节能不能再拖再等了(图)
湖北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新建筑节能50%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三:企业节约进行时(图)
[大讨论]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八:用水浪费何时休(图)
[“建设节约型社会”大讨论]国民需要引导
“湖北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对策研讨会”发言摘编
围绕“能水地材” 武汉出台建设节约型社会方案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二:建筑节能空间大(图)
[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商机无限
[特别关注]给节约更多科技含量
网通一年节约近千万元 建设节约型企业
建设节约型社会 武汉敲定四个着力点
改小习惯节约天地宽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十
[“建设节约型社会”大讨论]国民需要引导
“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之一:厉行节约 机关在行动
节约能源减少光污染 武汉将限用玻璃幕墙
湖北日报连续推出 “建设节约型社会”系列报道
[特别关注]给节约更多科技含量
[大讨论]营造节约的制度环境
武汉餐桌掀起节俭风 打包食客可获“节约奖”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房产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汽车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