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史事在经历60年的时间跨度后,往往会被人忘怀。
但是,世界没有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争,也是一场道义冲突最为尖锐的战争。由于法西斯主义的极端反人类性质,二战成为一场人类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场战争,则是因为他们在欧亚大陆东端抗击着另一个法西斯轴心国日本。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这场战争,既是中国历史上抗击外侮最惨烈的一页,又是改写民族历史的伟大一笔。它打败了侵略军,挣脱了殖民枷锁,使中国成为世界新秩序的重要建设者———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终结,是走向民族复兴的始点。
这也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一方面,侵略者的国土仅为中国版图的1/26,是谓“以小击大”;另一方面,侵略者的经济、军事优势又显而易见,中国可谓“以弱胜强”。两个反差,两个意义:一个是对落后必定挨打的残酷诠释;一个是不同政党、不同阶层,基于民族大义,团结御敌的胜利解读。
世界今天还在享受二战成果。因为战争的胜利,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世界今天也还在为二战进行“验明历史”的斗争。因为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并不同一。有的廓清历史,经历了一个认罪、服罪、悔罪的精神洗礼过程;有的并没有正视、反省历史污痕,甚至扭曲历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60年前的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导致战争和灾难的毒菌仍然存在,我们还不能简单地作别过去。
因此,今天怎样纪念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新考验。站在新世纪的历史枢纽上,面对民族复兴的历史机遇,我们明确了历史的期许。在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关系史上,恩怨难免,如无宽恕之心,则会冤冤相报,延绵不绝;但历史的事实和是非如不厘清,历史的教训如不记取,悲剧则还会重演。我们既需要自信与宽容,更需要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歪曲历史而误导未来;既需要经常唱起“我的家在松花江上”、“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忘国耻,更需要弘扬全民抗战精神,化悲愤为开拓未来的勇气、意志和行动。毕竟,实力是卫国的保证,崛起是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