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7期>>本页       
 
时评浅论


(2005-08-14 11:28:36)

巍(湖北电力报 430077)

      一、新闻时评在国内的兴起,除了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民众的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等现实因素外,还有着新闻规律内在的要求

       评论是新闻传媒的旗帜。作为评论的轻骑兵,目前,新闻时评正处于勃兴之状,其生命力之强,作者参与热情之高,媒体之重视,完全可以用“风靡”来形容。一时间,新闻时评大有成为新闻新的生长点之势。
       实际上,新闻时评绝非今天才有。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上海新闻界电邀邵飘萍回国。他于当月下旬匆忙返回祖国,参加反袁护国斗争,为《申报》、《时事新报》、《时报》执笔,发表了著名的时评《预吊登极》:

     “京电传来,所谓皇帝者,不久又将登极。
     呜呼!皇帝而果登极,则国家命运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极矣!
     但二月云云,尚需多少时日,各处反对之声势,再接再厉。所谓登极者,安知非置诸极刑之谶语乎!
     记者是以预吊。”

     全文共86字,却用了6个“极”字,把“登极”和“极刑”相连,预言“登极”之日,也是“置诸极刑”之时。短小精悍,用语犀利,给民众以希望。实为中国新闻时评的经典之作。

       但是,客观地说,这种以讲真话为生命的文体在我们的媒体上却是无奈地沉寂了相当长的时间。
       今天,新闻时评在国内的兴起,除了舆论环境相对宽松、民众的表达欲望日趋强烈等现实因素外,还有着新闻规律内在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媒间竞争的加剧,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传统的报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论时效,报纸快不过广播电视,论传播,报纸广不过网络,只有在深度、观点上多做文章。因此,时评这种文体,作为新闻的“伴侣”,也就应运而生并渐成气候。它依托新闻、评说新闻、解读新闻、爆破新闻,使得新闻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在电力行业报中,湖北电力报是比较重视经营新闻时评的。近年来,本报精心组织的一批新闻时评,无疑也提升了报纸的影响力。

       本文试以有关媒体和湖北电力报近年来发表的一些作品为例,对新闻时评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和写作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
    
       二、新闻时评的基本特征:以新闻为立论的主要根据,选题广、门槛低,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

       一是以新闻为立论的主要根据。

       立论,指的是在文章中建立起自己的论点。新闻时评以新闻为立论的主要根据,意为写新闻时评,离不开拿新闻来做论据。其它材料,包括取自史书、小说等材料,也可以被用作论据,但最主要的论据必须是新闻。一篇新闻时评之所以有话说,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而不说那样的话,完全是由新闻来决定的。其具体表现就是常以新闻作为生发议论的由头。

       例:《电荒是一支清醒剂》(载湖北电力报2004年9月14日一版)。这篇时评以浙江省长吕祖善认为“这两年的电荒是坏事,也是一个好事,因为它给了浙江人一支清醒剂”这条新闻作为立论的主要根据,对我国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质疑。文章不仅让人看到了我国经济发达的一个大省浙江的经济发展低水平、高能耗的另一面,还恰到好处地引用有关数据,对我国电能利用效率低下的整体情况算了一笔大帐,说明浙江经济增长方式上出现的问题其它地方也都存在。由此不言自明地让人清醒地认识到,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型。

       二是选题广、门槛低,适合一般读者的口味。

       新闻时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门槛低,只要具有一定思考能力和文字水平的人都可以发言,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都可能出现在媒体上。这样就颠覆了传统评论的写作特权,唤起了民众参与的热情:既可以指斥时弊,又可以提出建议,既可以从细微处议论,也可以就大政方针发言。这种平民化写作、公民式表达,成为时评最引人注目之处。

       例:《保生活用电应该有个谱》(湖北电力报2004年2月17日一版)。这篇时评从生活场景落笔,徐徐铺展,平白如话,由小见大,深入浅出,使人在平等的交流中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三、新闻时评的主要功能:记录历史;对重大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人们了解民意、认识社会、把握导向的一扇重要窗口

      时评的“时”,是“时事”的“时”,更应当是“时代”的“时”。由此也决定了新闻时评的主要功能。
       一是记录历史,让今天和后来的人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时评是对最近发生的事件或者流行的观点进行评论,或说明其意义所在,或剖析其严重危害,或揭示其现实导向,或挖掘其社会根源,或指出其潜在倾向等。这样可以把一件事情、一个观点说得全面透彻,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能产生不同的作用。或如同一记重拳,促其改正;或催人猛醒,使之引以为戒;或给人启发,使之不断提高认识等。

      例:《“铁本事件”意味深长》(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4月,中央政府对“铁本事件”的查处结案引起世人关注,众多新闻媒体不仅发了报道,而且发了时评,其中,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水皮写的这篇时评值得一读。记录历史,警示国人,这样的时评,往往能一语惊醒梦中人。

       二是对重大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影响社会和历史进程。

       例:《为何不公布外逃贪官的具体数字?》(中国青年报 )。这篇时评涉及到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且将笔锋直指“官方”,彰显了作者的胆识与勇气。

       三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成为人们了解民意、认识社会、把握导向的一扇重要窗口。

       时评的范围是广阔的,既可以是“表扬式”的,也可以是“批评式”的。如果时评丢弃了“批评”的重要方面,那就会削弱自身的力量,影响受众对它的关注度。如今,时评逐步从狭窄的视野中走出来,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深化自身的内容,强化自身的职责,从而契合了时代的脉搏,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这样的转变,主要体现在时评在舆论监督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时评比之一般的批评性的报道,有更大的余地和更广的空间。批评性的报道一般是对社会上的负面现象予以披露,其范围在“负面现象”上。而时评则不受这样的限制,它可以批评负面现象,也可以对一些人们一时还看不出有什么问题的现象进行批评。

       例:《穷人的经济学不应该是被大众遗忘的角落》 (2005年3月17日 中国青年报)。 这篇时评以舒尔茨为参照系,反衬出“那些只为特定利益集团发言的经济学人”的虚伪,警世之言,一针见血,发人深省。
    
       四、时评写作应注意之点

       一是力求独家,独到。

       判断一篇时评是否优秀,主要有两个标准:独家,独到。
       这种“独家”,通常需要“和时间赛跑”,否则,过了今天明天就没戏了。因此,它要求作者出手快捷,编者反应敏锐,即使文字粗糙一点、观点不那么周延也没有关系。
       所谓“独到”,就是:言人之所未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胆识。
       例:《 假如媒体也造假》(2002年湖北电力报一版)。由于文章写得有辣味而不平淡,因而得到同行们的肯定,先后获得了全国电力报刊新闻奖和湖北省新闻奖。

       二是力求观点鲜明。

       时评往往是针对新闻的热点、疑点、难点、焦点、争议点甚至冰点进行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解读,是配合新闻来做的,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新闻伴侣”,它与新闻相映生辉。时评作品是典型的易碎品,虽然时评佳作也会让人印象深刻,齿颊留香,但这种佳作,让人记住的往往不是可以剥离出来的艺术手法,而是其作品所表达的观点和思想。
       观点是时评的生命。只有观点新颖,稿件才有含金量,落了俗套,文词再精美也索然无味。时评的观点,或褒或贬均在其次,重要的在于观点是否鲜明。所以,写时评就要密切关注时事,关注社会。

       三是力求尊重逻辑。

       时评编辑和时评作者的第一要义,便是尊重逻辑,“讲道理”;其次,是善于在世事纷纭中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评议的“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否则,他再怎么勤奋和努力,也不过是无头苍蝇、瞎子摸象。

       四是增加知识素养。

       社会变迁日新月异,时评的评说素材越来越多,因此这需要时评作者要用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去对待这些新事物、新现象。
       这个时代毕竟不是单纯的杂文批判、文学批判、道德批判的时代了,时评作者需要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等多方面的知识素养,才有可能在众声喧哗中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五是精选时评由头。

       时评多是一事一议,论从事出。作者在写作中,常煞费苦心精选评论由头。有了典型的事例,文章就成了一半。
       时评要发展,必须吸纳更多的时评写手,但有一种充满宽容与理解的氛围,才可能让更多的写手加入进来。这种持续、稳定的“换血”对丰富时评将有更深刻的意义。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房产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汽车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