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7期>>本页       
 
新闻敏感:时刻准备着


(2005-08-14 11:03:01)

郑福汉(咸宁日报社 437000)

     记得一位老记者曾说:“新闻记者的第一技能不是写作而是发现。”《陆水管理局上书全国人大》这篇消息能获全省市州新闻奖一等奖,我深深地体会到:新闻报道源于发现,发现源于新闻敏感。

     如何获得新闻线索呢?新华社著名记者徐人仲说:“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

     抗日战争期间,著名的战地记者陆诒去重庆找周恩来,谈及新闻线索缺少时,周恩来对他说:“当你在新闻线索实在贫乏之时,不妨到茶馆里去坐坐,听听群众在谈论什么,想些什么。”陆诒深受启发,随即去访问几个擦皮鞋的儿童、嘉陵江渡口的船夫和室内公共汽车售票员,写了不少访问记和特写,受到读者欢迎。

     对于记者来说,如果新闻线索源源不断,采访就十分活跃;反之,只能靠编辑部给题目,靠别人给米下锅,工作就会十分被动。

     通常作为一名记者,获取新闻线索通常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途径,如被邀请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各种活动,还可阅读一些文件资料,从中获取新闻线索。这毕竟只是他所得到的部分线索。此外还有许多途径可以获得新闻线索:从其他新闻媒体中获取之,从 广泛接触社会获取之,在闲谈中获取之。

     我觉得,当记者,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法预知什么时候、什么时间会遇到新闻线索,你得时刻准备着,一旦发现线索,你就要敏锐地感知,迅速地捕捉。就像战士听到号角,就像蜜蜂闻到花香,冲向现场,投入战斗。

     当记者,最大的乐趣就是在别人不经意的信息、小事中发现新闻线索,挖掘新闻价值,这感觉象在一堆破铜烂铁中发现了珍宝,象在丛林中迷路后忽然辩明了方向,充满了发现的陶醉与惊喜。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当记者,就是要让新闻敏感时刻准备着,随时用职业的眼光去审视一切人和事。这样有意培养新闻意识,是记者每天的功课,长期坚持,必有所获。

     有一次,在餐桌上听说头两天咸宁师专的老校长去世后选择了树葬,而且就葬在校园。我听说后,立即采访,虽然没有了现场,但我找到了当时的录像资料,再补充采访,写成了一篇消息《青松做伴好长眠》。还有一次,我无意看到一则教育方面的简讯,说赤壁一小华燕奖学金首次颁奖,简讯中提到华燕是该校的一位优秀的老教师,去世后,子女为了纪念她,筹资10万元设立了这个奖学金。这其中有浓浓的亲情,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当时正值国庆节,我放弃休息,几经周折找到知情人,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写成了一篇小通讯《让母爱萦绕校园》。

     采写陆水管理局上书全国人大这篇消息也是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有一天,我看到一则信息,陆水管理局就执法中遇到的难题上书全国人大,获得了答复。这件事立即引起了我的关注,我与同事马上与写这篇信息的工作人员联系,得知该局执法中遇到的难题在禁渔期间具有普遍性,感到这个新闻的主题不错,便立即从此入手,经过深入采访,了解到事情的全过程,删除了事件中的一些枝节问题,集中报道法律条文规定中比较模糊的条款给执法带来的困难。写作完成后,本报总编亲自审阅编辑,使文字更加精练,主题更加突出。

     回想起来,许多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报道往往都有许多偶然的因素,但这离不开平时的积累。我想,一个高超的画家一瞥间能抓住一个人面孔的特征,是因为他有经过刻苦训练的眼光。一位杰出的棋手能有常人难及的精深算路,是因为他有经过艰苦磨练的大脑。诗人的功夫在诗外,记者的功夫也在“记”和“写”之外。新闻永远都离不开火热的生活。它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困惑,让我们不断获得发现的喜悦,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潜能。     (编辑:吴三敏)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房产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汽车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