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7期>>本页       
 
发现亮点 追求质感


(2005-08-14 10:55:40)

陈力峰 周寿疆(楚天金报 武汉 430077)

     刚刚评选出的2004年度湖北新闻奖中,《楚天金报》送评的《“糊涂”法官开出“鸳鸯判决书”》及《下岗厂长打工十年为诚信》,分别获得消息类及通讯类一等奖。

     《“糊涂”法官开出“鸳鸯判决书”》(以下简称《“鸳鸯判决书”》)报道的内容是:同一起案件中,原告、被告所持的相同文号的民事判决书,居然出现了诸多不同的内容,主审法官将对原告有利的判决书送给了原告,将对被告有利的判决书(该法官私自制作)送给了被告。2004年6月4日,炮制“鸳鸯判决书”的当事法官、荆州中院涉外经济庭副庭长陈新华被开除公职。6月8日,《楚天金报》记者获知这一线索,当即赶赴荆州采访,并设法搜集到了两份同一文号但内容完全不同的判决书。次日,该稿在楚天金报一版倒头条位置显著刊发。

     《下岗厂长打工十年为诚信》(以下简称《诚信》)是一则令人读罢难以释怀的故事。13年前,下岗厂长胡天富自主创业时,大量货款收不回来,导致10万元债务缠身:拖欠15名工人的工资款3万元,欠战友4万元,向亲戚的借款3万余元。他一直“珍藏”着所有的欠款和还款凭条。他虽然还有经法院认定的12万元的债权,但三个债务人分别举家搬迁,难觅踪迹。此时,摆在胡天富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效仿一些人的做法“远走他乡”,二是打工还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最终,40岁的胡天富选择了艰难打工,诚信为人。这一干就是12年。胡天富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抬过石头、钓过虾子、踩过三轮、挖过藕带……前后干过数十个“工种”。 其行动感染了妻子。虽然菜场卖水果和小菜收入不高,两人一天收入仅三四十元,但每当攒足50元、100元,夫妻俩就用来一笔笔还债。胡天富的举动,也对三个女儿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地加入到还债的行列中。2004年6月26日,《楚天金报》在一版显著位置推出了这篇1036字的感人通讯。
    
     话题以小见大

     两篇获得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虽内容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小见大,透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消息《“鸳鸯判决书”》虽然报道的是一名法官的违法作为,但反映的却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司法腐败问题。这也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惩治司法腐败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鸳鸯判决书”》一稿,正是在这个较大的社会背景下,由《楚天金报》推出的一篇典型的案例报道。也正是基于此,话题以小见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事实准确以及报道及时,成了此条消息的主要特色。

     《诚信》一稿折射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又一个热点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根除诚信缺失”。2005年,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们发出了这一强烈的声音。央视的一项调查表明,认为“现在是一个诚信社会”的人竟不到两成,而95.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有必要切实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建设。其实,此前有关讲诚信的各类报道层出不穷,为何此篇千字通讯能胜出?笔者以为,取胜的关键在于,一位下岗厂长信守诺言、一言九鼎的事迹太典型、太感人了。胡天富平实的举动,折射出的正是人生最宝贵、时代最需要的一种品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演奏了一曲诚信做人的颂歌。

     生活中,类似的事件也许还有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记者具有敏锐的眼光。这两篇获奖作品的最大亮点,都是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且,这两篇作品的切口都很小,使那种严肃的话题变得更加容易沟通,更加平民化。
    
     “对立”凸现“质感”

     我们在衡量一篇文学作品是否有厚度时,常常用“质感”做标准。那么新闻的“质感”从何而来?答案是:新闻的“质感”可以通过“对立”、“矛盾”来展现。所谓“对立”,就是情节中包含着的矛盾元素(这一点,与文艺作品有相似之处)。

     消息《“鸳鸯判决书”》的矛盾元素,就是同一文号的判决书居然有两个版本,对原告有利的送给了原告,对被告有利的送给了被告。

     通讯《诚信》的矛盾元素就是:别人拖欠胡天富货款12万元不还;胡天富欠工人工资及亲友借款1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效法其他债务人选择逃避,而是举家打工还债。鲜明的“冲突”,让两篇报道“立”了起来,“厚”了起来。

     类似的矛盾元素,在《楚天金报》送评湖北新闻奖并获得三等奖的《培优班小学生“倒卖”作文》等稿件中同样存在。该文讲述的是:暑假本是让孩子们享受无忧无虑快乐时光的日子,但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各种各样的暑期作文,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一种“对立”)。于是,一些“正为作文头痛”的学生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竟想出了“花钱请同学代写作文”的招数,将父母和老师的苦心付诸东流(又一种“对立”)。文章读后发人深思,令人感慨。

     近些时,被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京山“佘祥林杀妻冤案”,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新闻源:11年前,佘祥林因“杀妻”而入狱;11年后的2005年3月28日,当年被司法机关认定的被他杀死的妻子张在玉突然“复活”。强烈的“冲突”和“对立”,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从而引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过程中一系列值得反思和探讨的命题,新闻的“质感”从中强烈凸显了出来。
    
     拉近受众距离

     “新闻在报道或表述时,用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已然成为当今媒体发展的一种潮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民语)当然,这不是用文学的虚构来写作新闻,而是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以此来拉近媒体和受众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媒体的亲近度和公信力。这一点,在市民类报纸中已开始逐步显现。

     《诚信》一稿中,报道开篇便巧设悬念:“51岁的胡天富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笔收不回的货款竟彻底改变了他们全家的命运。10年来,他们全家人的生活与还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过得异常艰辛和充实。”读到这里,读者不仅要问,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一家的命运?又是为什么需要耗时10年来偿还债务?过得异常艰辛但为何又是充实的?疑问点点,一下抓住了读者。

     接下来,文章娓娓道出了下岗厂长胡天富如何起家,又是因何欠债。行文至此,记者突然笔锋一转,交代了文章的最核心内容,身为债务人的胡天富如何和家人一起,为还那10万元欠债而艰辛劳作,以及他们内心深处那平凡而伟大的世界。环环相扣,一波三折,令人唏嘘感慨。这种“讲故事”的新闻写作手法,将新闻变成了叙家常、摆龙门阵,使新闻更可读、可亲、可信。

     在这一点上,《楚天金报》已作了一些有益偿试,其中包括2003年11月18日首推的一个以讲故事的形式描述新闻的版块--新闻故事版。开办“新闻故事”版之初,《楚天金报》编辑部内部的争议也曾经非常大,因为它改变了以往消息、通讯写作的固有格式,在新闻学上被视为极不规范的体例。可读者认同这种模式,称之为将“新闻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命运化”,“命运情感化”。为将新闻与故事较好地结合起来,该版的稿件结构不墨守成规,内容以通讯的方式来组织,而导语却吸收了消息体的特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这种构架不仅有张力,而且方便了读者阅读,也不埋没细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读者对信息的获取是有选择的,因此,该版稿件在导语上注意将新闻的核心事实告诉读者,以供读者选择;而在主干部分,则注意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有关新闻事实的细节和情节,包括事件的前因后果、当时的场景,以及精彩的对白和矛盾冲突。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就要求记者一定要采访到位,严把事实关,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故事情节,进行合理想象或人为安排。在深入挖掘新闻中的细节的同时,还要坚决挤干稿件里的水分,力争把新闻现场的场面、情景、对话,乃至人物的面貌、行动、性格等有价值的信息再现在受众面前,使媒体以一种读者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去梳理和呈现事实。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激情岁月  ·爱情滋味
·春暖花开  ·岁月留声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房产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汽车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