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泡泡、名杨等烧饼店的开张,掉渣儿烧饼的老板晏琳觉得十分苦恼:作为第一个把土家烧饼卖到武汉来的人,在取得成功后,却引来许多人的跟风效仿。
今年3月,晏琳在武昌珞狮北路开了第一家店,店面全用竹子建成,十分有土家特色。随后,烧饼便在周边一带火了起来。
谈起烧饼的成功,晏琳这样告诉记者:“掉渣儿烧饼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味道的原因,而是我前期策划、包装工作做得好”。晏琳是一名大学本科生,她说,“我是把烧饼当成事业来做的,前期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如店面的装修、烧饼的纸袋包装、后期的推广等”。
5月,名杨烧饼、泡泡烧饼纷纷开张,还有一些店取名为掉渣渣、香渣儿,卖起同样的烧饼,其中一名老板也同样来自恩施。晏琳虽然已经申请商标注册,把烧饼馅料申请专利,但正式批下来还需一年多。“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批下来,等于我现在拿这些烧饼店没有丝毫办法”。
据了解,风靡江城的“矮子馅饼”也曾遭遇同样的难题,在商标审批期间,其老板不得已自己出钱将仿冒店请走;皇冠蛋糕曾经的招牌产品沙律包现在任何一家蛋糕店都能找到。
餐饮专家万杰民说,前年在铜人巷曾出了有名的“铁桥烧饼”,一段时间后,三镇几十家店都打出同样的牌子,这家烧饼店如今已踪迹难寻。餐饮是个特殊的行业,仿冒尤其容易,但是专利保护却很难执行,只要别人在馅料配比上做些许改动,就不算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