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 记者 窦昆 通讯员 董文生
绿树掩映下,当阳市育溪镇境内的“洪庙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耸立。
这是一片洒满了抗日军民热血的红土地。1940年,日军铁蹄踏入宜昌,李先念领导的鄂豫抗日挺进纵队在当阳设立独立团,开辟抗日根据地。
昨日,独立团老战士、现年82岁的付士金老人,向记者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情景。
“1942年3月,鬼子进山扫荡,独立团组织上千人在仰山庙形成包围圈,将300多个鬼子围住。这一仗,消灭日本兵200多个,活捉了12个。”付士金说,团里机枪只有3挺,子弹也很宝贵。连长一下命令‘放’,我才往外打一梭子。”
3个月后,王家大山头,付士金和战友们又打死日军100多个,活捉2个。“多亏了这两个俘虏,又让我们换来了一些子弹。”老人眉飞色舞。
俘虏换子弹?付老解释,当时国民党发放给新四军的枪支弹药十分有限,还定下规矩:1个日本战俘换取5箱子弹。“抗战条件再艰苦,我们也要打下去,比起牺牲的战友,吃苦算什么?”付老说。
当阳市委党史办退休干部贺大霖介绍,从1940年到1945年的6年间,当阳共有5670人为抗战而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