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何君辉实习生周中华)写意的中国山水画,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憨态可掬的国宝大熊猫,风格迥异的诗词……承载它们的,竟然是如米粒大小的象牙片或动物骨片。昨日,记者在微雕艺人童洪斌家中,手持放大镜,领略了他的微雕绝活。
童洪斌说,20多年前,他从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微雕的报道,对这门独特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经多次试验,他发现象牙、骨头是最好的材料。要将这些材料打磨成米粒大小,难度很大。童洪斌自创了不少工具,刻刀由最初的铁皮换成合金钢,刻头打磨成不同的角度,以适应点线面造型,铅笔芯粗细的钻头,用于打磨材料。
“雕刻时,我得完全静下心来,作品要一气呵成,否则就会半途而废。”童洪斌说,旁人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的画面,他用肉眼凭手感和意念创作。
慢功出细活。童洪斌在半粒米大小的象牙片上创作的大熊猫,在去年举行的武汉市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上,作为礼物送给外国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