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民俗城市>>本页       
 
你好!武汉


(2005-09-02 10:07:37)

    在一座城市呆得久了,难免“审美疲劳”。九月,高校新生开学的日子,南来北往的汽车火车飞机将一批批陌生而年轻的面孔带到武汉--下车伊始,他们对武汉的第一印象也新鲜出炉了

    印象一:热情直爽的城市

    受访者:李森 20岁 男 上海人 武汉大学新生

我接触的第一个武汉人是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很热情,主动跟我聊天,而且听我说普通话,他也会立刻憋出一口不太正宗的普通话。这让我觉得有趣,还有感动和温暖,武汉人真好。这一点,我们上海司机就做不到。武汉话和普通话有区别,但是不难懂。他教我说,武汉人说别人笨是“苕”
,但是他们把红薯也叫“苕”,逗得我直笑。还有在车上他一直很大声地给其他司机打电话,所以我觉得武汉人很热情直爽、喜欢热闹,但有时不太照顾别人的感受。

    印象解读:外地人能迅速和武汉人成为朋友,因为武汉人的直爽;外地人也可能一到武汉就和武汉人吵架,也因为武汉人的直爽。就像武汉炎热的天气一样,直爽是根植于这座城市骨子里的脾气。城市和人就如此完美地结合在“直爽”这个字眼里,因为直爽,武汉人才会乐于世俗真实的生活而没有丝毫的矫情做作;因为直爽,武汉城才能经历三千年时光的洗礼而更加倔强、坚韧和执着!


    印象二:一路飞奔的城市

    受访者:熊飞 18岁 男 辽宁本溪人 华中科技大学新生

第一次知道武汉是高一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武汉的521路公共汽车有多么多么快,快到连时间都可以倒流了!虽然很夸张,但我想,公交车能开这么快,武汉路上的车一定很少,由此我产生了到这个大城市看看的好奇。我和爸爸前天到武汉,结果大出我所料,武汉的车太多了!不过我很佩服公交车司机,就算路上车再多,他们一样能把车开得很快很好!

    印象解读:在网络上,武汉市521路公交车的故事早被传得神乎其神,不仅博人一笑,也让人们从关注武汉交通上升到关注城市本身。“521”成了武汉的某种标识,它不仅仅显示着武汉交通系统的完善和庞大,同样也让外来人体会到武汉人生活的强劲节奏。这里的马路黑亮平整笔直宽阔,这里的街市没有突兀的喇叭声,这里的车流虽汹涌繁忙却依然有序。一个细节折射着城市的全局,在那滚滚的车流中,一座井然有序、快速飞奔的城市也在外来者心中渐臻清晰。


    印象三:底蕴深厚的城市

    受访者:周珑 19岁 女 福建厦门人 华中师范大学新生

    我是坐飞机来武汉的,从汉口坐车过长江到武昌,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武汉太大了!因为庞大,所以它才在武昌一个区就容纳了三十多所大学;因为庞大,所以才积淀了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我来之前收集了很多关于武汉的资料,算有些了解吧。还没来呢,我已经喜欢上这座很有人文气息,实力也很强的城市了!

印象解读:武汉有通俗的市井,也有精英的“象牙塔”,它们融合成了武汉独特的文化风景线,而其中大学绝对是武汉能傲然于全国的城市名片,也是武汉三千多年历史延续的精华所在。那些离开了武汉的大学生们无不怀念那座美好的青春校园,那些已来和将要来的学生们,也已然身在这深厚的文化韵味中了。大学勾勒的是武汉知性、丰厚的一面,显示着在悠久的历史文化浸润之下武汉的儒雅和风度。


    印象四:味蕾舌尖上的城市

    受访者:袁嘉木 19岁 女 湖南长沙人 武汉理工大学新生

    现在鸭脖子在长沙很流行,尤其是打着“武汉精武路”牌子的鸭脖子卖得格外好。我就是从鸭脖子那种辣味中感受到武汉的,虽然9月才开学,但我8月20号就来了。住在武汉的舅舅带我吃遍了大街小巷,吉庆街、户部巷、精武路……还有很多藏在街头巷尾不知名的小店让我大饱口福。

印象解读:九省通衢、兼容并蓄的地理便利和历史演变成就了武汉的小吃,四川的麻,湖南的辣,甚至江浙的酥甜,都能在武汉找到。这是一座曼舞在味蕾舌尖上的城市。

武汉小吃的精髓其实不仅仅在精武路的鸭脖子,老通城的豆皮或者蔡林记的热干面……更在于武汉人对小吃始终有着无比的热情和投入。就像在池莉、方方的文字中,在电视电影的光影中,在活色生香的饭馆排档中,抓住人们的鼻子、胃口和心的,除了四处荡漾的香气,还有一份浓浓的市井情怀。因为这种市井味儿,南来北往的游子们才不会觉得陌生,才会自然生发出一种家的自在和宾至如归的温馨。


[城思]:
新生的目光与 “新生”的城市


    作为一座交通枢纽城市,不断有人来到武汉,而对于武汉的评价和争议也从未间断。在许多新来的人眼里,武汉的形象并非完美,甚至可能一开始就比较糟糕。当年,著名作家汪曾祺刚来武汉就很不习惯这里的喧闹,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抱怨在武汉的几年没有任何创作灵感,一篇作品也没有留下。而曾经“武汉是大县城”的说法更让武汉人尴尬不已——武汉人是憋着一口气要改变这些的。新世纪来临,别的城市都在图谋脱胎换骨,那么老武汉又将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属于自己的一场“新生”呢?

其实,武汉近几年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现在,顺应着中部崛起战略,一座日渐现代、繁华的武汉正凸现于人们眼中。在这次采访中,记者发现,新生们对武汉表现出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宽容。

2005年秋天,随着港口车站的人流汹涌,武汉迎来了又一批天南地北的新学生,开始经受新的眼光的挑剔。不过我们相信,一座不断被人挑剔的城市,才是一座永远蕴涵着“新生”希望的城市。

[链接]:
新生“武汉指南”

    这座城市还有很多你要了解的地方,不妨听听当地人和过来人有什么建议吧!

    ■周先生 湖北天门人 来武汉20年

建议:刚来武汉那几年夏天,我简直快被烤熟了。武汉是著名的“火炉”城市,所以新来的人一定要做好“耐热”的思想准备。

苏先生 武汉人50岁

建议:武汉很大,有“紧走慢走,三天走不出大汉口”的说法,刚来的朋友应该到处去看看,东湖、黄鹤楼、归元寺,都很有名的!

刘女士 武汉人36岁

建议:在武汉逛街购物不要想一次就能“搞定”。这里有高档商场,也有可以狠狠杀价的小店,慢慢逛慢慢品,商业重镇的滋味才能尝够尝透!

毛先生 浙江宁波人 来武汉7年

建议:武汉市井味较浓,有些刚来的人可能会接受不了一些武汉人的“汉骂”。不过久了你就会觉得,武汉人虽然脾气火爆一点,但他们真诚爽快,交朋友没错!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随笔]青藤满架
·
[随笔]生命痕迹
·
[随笔]年过半百
·
带给狗吃
·
成语惹祸
更多
读书札记
·
《兄弟》:离畅销很近 距经典还远
·
谈《水浒传》续书连环画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
《爱情句号》:激情过后是苍凉
·
“走近大师系列丛书”《卡夫卡的钟摆》
·
一个人的家园——读《岁月与性情》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