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苏永华 实习生梅丹
中秋临近,在声势渐起的月饼大战中,除“黑作坊”趁机蠢蠢欲动外,“早产”仍是月饼行业挥之不去的一大顽疾。
3日,新洲工商分局在检查月饼市场时,将近1000个“问题月饼”下柜。检查发现,不少月饼的标签竟成了“创可贴”,厂家都是在单独打印好生产日期后,出厂时再加贴上去的。
9月1日,在位于中南路的一家糕点加工厂,当工商执法人员查出5000多个“早产”月饼和糕点时,女老板竟不依不饶:“干嘛只查我,月饼不都是这样在做。”
执法人员说,厂家生产月饼一年仅一次,如果月饼生产规模太大,过了旺季,设备闲置损失太大;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旺季又形成不了规模。于是,让月饼“早产”就成了解困之道。
武汉市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岳以干介绍,月饼一般保质期仅为40天。为了延长销售时间,有少数厂家在“生日”上打起了歪主意,这是为正规厂家所不齿的。
武汉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昨表示,在该局的月饼专项整治中,一直将“早产”月饼作为查处重点,以确保节日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