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楚天金报)记者叶子、黄振林实习生彭贞华

汪延用手机演示上网的便捷。记者叶子摄
采访汪延并不顺利。9月7日下午3时一直到晚上9时许,汪延一直都忙着在武汉吆喝新浪的“爱问搜索”。
记者跟汪延的谈话是零星的———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在这种不经意的采访中,记者得知汪延一家出了三位科学家(其中两人是中科院院士)。此外,汪延与其父亲的出生地和求学地,也颇有戏剧性:汪父出生在法国巴黎,毕业于北京大学;汪延出生在北京,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
作为新浪网联席CEO兼总裁的汪延,在武汉除了大谈特谈“爱问搜索”外,他对其个人经历谈得较少。
20岁在法国卖中文软件
互联网行业都是年轻人。不过,今年33岁的汪延,4年前就成为国内第一网站新浪网的领军人物,确实很不简单。
他那1.88米的挺拔个头,无论走到哪里回头率都很高。
汪延是名门之后,祖父汪德昭、叔祖父汪德熙都是中科院院士,伯祖父汪德耀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其父亲汪华则是我国首批驻法国外交官。
汪延父母一直在国外工作,他从小就在爷爷和奶奶身边生活,周围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科学家,如钱学森、钱三强等。和他家同住一个单元的五家邻居中,四家都是院士。汪延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直到高中二年级才到法国留学。
大学二年级时,汪延有一阵子对电脑着迷到了痴狂的地步,进而怀疑在大学读书的意义,想放弃学业回国。
为此,汪延跟家里闹得不可开交,他甚至离家出走,住在巴黎机场旁边的一个小旅馆里,打算过两天就坐飞机回国。后经家人劝说,汪延才重返学校。
1991年暑假,汪延从巴黎回到北京,认识了王志东。那时是WPS、DOS的天下,WINDOWS还没有进入中国,王志东做BDWIN时也没有多少人认可他。汪延回到巴黎后,写了好几封信与王志东沟通,并称“这东西一定是最好的成果”。
后来,王志东开发出了中文之星,尽管商业包装不佳,但已经是一个很产品化的实用性软件。1992年开始,汪延通过法国一家公司在欧洲代理销售中文之星,还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开发中心,利用中文之星专门为当地华人餐馆开发了简易的中文财务软件。这一年汪延20岁。
为了打开中文之星的销路,次年3月,汪延在巴黎凯旋门附近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名为“中国软件首次登陆欧洲市场”。当时法国当地的华文媒体和几位法国汉学界的专家、教授都来到了新闻发布会现场,他们很惊讶,也很震撼:“中国人还能把软件卖到这儿来?”
尔后,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这一产品在欧洲销售得非常好。几乎是订多少销多少,一开始汪延订了25套,还没有到货,就已经预售一空;再订50套,一样是货还没有到就被订购完了。
从此,汪延感觉到做生意比做学问更有意思。1996年,他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回国后,经过深思熟虑,放弃了自己成立公司的想法,以独立部门的形式直接加盟了四通利方公司。
汪延回忆说,当时利方在线(新浪网大陆站的前身)的聊天室和体育论坛,汇聚了中国第一批网虫,这两个栏目也成了新浪腾飞的起点。
29岁出任新浪网总裁
2001年6月,29岁的汪延接替王志东出任新浪网总裁。
谈到经营企业的压力,汪延说,我们这个企业,有好几年没有赚过一分钱,一直都在亏损。我每迈进公司大门时心里就想,“公司一开门就在赔钱呀。”那时,我们成名了,但在商业上是不成功的。我觉得我有义务把新浪带到赢利的层次上。现在,我看着它赢利了,我是很兴奋的。如果新浪不赢利,我心理上会有个特别大的坎儿过不去。这对我未来职业生涯的信心也是一个大挑战。
汪延认为,从四通利方到今天的新浪网,公司的转型过程中经历了几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值得庆幸的是,在每一个转折关头,他们都走对了。而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及时响应外在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及时的判断。
记者问,是不是因为现在搜索业务竞争激烈,才特意到武汉来推介“爱问”?汪延回答说,“新浪的业务我都参与,新业务的推出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
有不少同行、媒体称汪延是“最有代言人气质”的CEO。不仅因为他年轻、高大、英俊,更因为他确实做过不少代言广告,比如神龙公司的毕加索车。
汪延称,有次接受媒体采访,谈了许多有关自己的私人话题,没想到网上转载后,一些没有采访自己的杂志却各取所需地引用。最后,只好请助手把新浪网站上有关自己不实的消息全部删除。“别人的网站咱管不了,新浪的总管得了吧。”汪延说,“有些不实的报道到现在还没删完”。
没有新浪股份的CEO
由于企业的历史和文化不同,中国几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股权结构不尽相同。搜狐CEO张朝阳拥有搜狐将近30%的股份,网易首席架构官丁磊持有网易40%左右的股份,百度老板李彦红一夜之间身价骤升至数亿美元,唯有汪延在新浪的股份几乎是零。
知情人介绍说,这是汪延自己的选择。汪延表示,他爱新浪,同时他希望自己是一名很职业的经理人,他要做的是如何把新浪做到最好,而不是去占有新浪的多少股份。
外界一直在质疑新浪的这种股权结构,会不会降低管理层对公司的忠诚和热情。但汪延认为,从新浪诞生的第一天起,投资人和经营者就是全然分开的,属于监管与被监管的两种不同身份。“两权分离”可能会在一家公司的创业初期,显现出某种类似效率低下的弊端,但就长远而言,“两权分离”是势所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包括我在内的新浪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新浪是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我对新浪一往情深,但感情归感情,如果因此认为你和新浪有产权上的勾联,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在新浪,我没有任何股份,只有数目不多的期权。新浪不属于我,我不是它的所有者,它也不属于某一个人,新浪属于大家。”汪延很坦诚地说道。
本月底或将辞职
有消息人士上周称,在即将召开的新浪股东大会后,汪延将正式辞去新浪网联席CEO兼总裁职务,现任联席CEO兼CFO曹国伟将担纲唯一的CEO。而新浪公司新闻发言人则表示,所有传闻都是空穴来风,一切待股东大会召开方见分晓。
9月初,记者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上,就有人问汪延“会在什么情况下离开新浪网?”
汪延坦陈,我们都有一份责任在这儿,这份责任一方面是面对股东的,另一方面是面对员工的,再有一方面是面对用户的,对于我来说,应该去思考怎么把责任承担起来。我经常讲,如果有一天我对新浪的发展成为一个瓶颈,这就应该让新浪有一个更新更好的接替者,我本人是第四任,我相信新浪还会有第五任、第六任,一直到100任。
记者向汪延求证时,他说,“不错,这话是我说的。”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浪网前三任CEO要么是技术高手,要么是资本运作的行家,相对而言,汪延给人的印象只是一个光脚的打工者。在前几任的耀眼光环下,面对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围追堵截,以及百度、盛大、腾讯等后起之秀的突飞猛进,汪延将如何成就自身、重塑新浪?这是新浪每一个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这次不知汪延是否真的要离开新浪,记得他以前说过———
“我不会一辈子呆在新浪。我的特点是做人做事都比较实在。我的问题是经验不足。当新浪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我的这个问题会变得很突出。新浪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更高层次的人来带这个队伍。无论哪个人在这个位置上都非常正常。”
(《财富金刊》独家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