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沈秋黄泳波实习生沈双)左手持冻石,右手执刻刀。昨日,在记者面前,仅用了1分钟,柴有炜便如行云流水般刻出一方甲骨文印章。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甲骨文是深邃而陌生的,但对46岁的柴有炜来说,却是灵感的源泉。从1985年开始钻研甲骨文篆刻印章,20年来,柴有炜已篆刻了200多方甲骨文印章,这些作品有的入选全国篆刻艺术展,有的被人珍藏。最让柴有炜自豪的是,在全国性书画大赛中,他的甲骨文印章曾五次获金奖。
甲骨文“人”字形,好似两个人握手言和,这启发了柴有炜的灵感,他用甲骨文“人”字设计了人民调解标徽,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人民调解内容,入选全国竞标二等奖。襄樊南湖宾馆的标徽也出自柴有炜之手,从1985年起一直沿用至今。
有人说用甲骨文篆刻印章难认,柴有炜却不以为然,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文字,比如“观”字,形似猫头鹰的双眼,老百姓一眼就能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