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忙了,女儿来给母亲帮忙,指挥车辆进出。
刘银梅走在沌口龙阳大道上,目光搜寻着旁边的空地,她希望再租10亩地,扩大物流中心。从一把剪刀创业,依靠勤劳和智慧,这位坚强的女人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还带动100多位下岗者再就业。刘银梅说,她只是成千上万创业者中的一员,唯一不同的是,肯做也敢做,有了这两点,做什么事都能成功。
一把剪刀撑起一个家
刘银梅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26年前。1979年秋天,刘银梅带着女儿从黄陂农村来到汉口,和当锅炉工的涨幅团聚。不料,涨幅因劳累患病,一家人的生计都靠刘银梅忙活。
想到自己裁剪衣服的手艺不错,刘银梅买了剪刀、针线,在马路边帮人缝补衣服。从缝补到量身定做,渐渐地,她在头道街一带有了名气。缝制一件衣服从两毛钱到五毛钱不等,为了多挣一些钱,她常常只睡四五个钟头。
业务量大了之后,刘银梅买了台二手缝纫机。踏板踩着踩着,七年光阴过去了。
1986年,刘银梅到汉阳郭茨口一位朋友家玩,看到路边有块荒地,便跑去和村长一谈,租下30多平方米,搭起木棚子,再也不用风吹日晒。生意越做越大,到了1994年,门面面积扩至300平方米,缝纫机增加到10多台,员工也请了近20位,刘银梅成了名副其实的服装加工厂老板。
开店多元化:1+1>2
正当刘银梅“大踏步”时,一场无名大火洗劫了服装加工厂,多年积蓄几乎毁于一旦。刘银梅没有哭泣,她一边捡些废弃的砖头,一边四处凑钱,硬是在原地盖起三层楼。想到服装加工利润薄了,索性办起招待所。“数学题是1+1=2,但做生意是1+1>2”,刘银梅说起多元化经营思路:二、三楼做招待所,一楼卖副食和日用百货,也方便住宿的人,同时兼营公用电话。几天后,刘银梅发现零售不如批发,再过了一段时间,又觉得批发不如总代理。
刘银梅说,一闲下来,总想着怎么赚钱,生活所迫,逼出了这个思维惯性。不仅开店要“1+1”,代理产品也寻求多样。夏天,刘银梅代理几家饮料和啤酒品牌;天气转凉,又卖起白酒。在汉阳个体户中,刘银梅成了名人。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
2000年,汉阳区组织先进个体户参加沌口开发区的招商大会,刘银梅对新华工业园情有独钟。她的想法很简单,对面正在建设汉阳客运中心,在这里开招待所一定不错。
当时,工业园规划只在纸上,到处是荒草。一些朋友劝说,那是个“鬼不下蛋”的地方,能有什么生意。刘银梅一意孤行,征地3000多平方米,第一家入驻工业园。
单填池塘就花了10多万元,但刘银梅信心十足。7月,五层楼的招待所建好了,可对面的客运中心开业似乎遥遥无期。这里企业多,何不做货运生意呢?招来货运公司信息部,不就招来了客流?跑了几天,刘银梅引来几家货运公司。招待所有人住了,停车场也有车停了。人气一旺,刘银梅又开起餐馆。
很多货车来汉送货,都是空车回去。刘银梅又打起空车的主意,她跑到贵州、昆明、成都等地,和几家大型企业的货运承包方签了合同。这样,刘银梅做起物流业务。
去年,几家医药企业落户工业园。看到这一景象,刘银梅开辟了10多间门面,果然被医药批发商抢购一空。这一次,刘银梅将多元化挥发到了极致。
未来,刘银梅一心想将物流中心做大,带动更多的人创业和就业。
编辑留言
商场即战场。这里同样有拼搏厮杀,刀光剑影。也许你叱咤风云,豪情万丈;也许你遭遇寒流,寸步难行……这里是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这里是放大事业的窗口。如果你有精彩的创业故事、宝贵的创业经验、新颖的创业项目,请与以下记者联系。我们将记录你不平凡的商旅生涯,和百万读者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