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势而上展宏图--落实胡锦涛视察湖北讲话精神

(2005-09-16 06:43:07)

策划 江作苏 韩少林 杨激文 统筹 任大文 胡思勇 周立新

湖北日报记者张勇军孙滨

两年前,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全国“两会”上发问:“武汉在哪里?”这个问号撩拨了太多湖北人的心弦。毕竟,曾经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大武汉,在今天中国经济棋盘上占据的是一个让人颇感失意的位子。

改革开放20多年,从沿海开放,到西部开发,再到东北振兴,得中独厚的湖北一次次与机遇擦肩而过,但始终没有停止追赶的步伐。

而今,中部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湖北这只“九头鸟”,该迎势而上、腾飞翱翔了!

打造中部“增长极”

摊开中国地图,湖北地处神州中心,位于横贯东西的长江、沪蓉高速公路和纵穿南北的京广铁路干线、京珠高速公路的交汇处,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但从GDP规模来看,东部GDP与中部之比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1.4∶1扩大到目前的2.7∶1,中部6省每平方公里创造的GDP仅为长三角的1/8、珠三角的1/10。

有专家认为,现在我国东西、南北发展无法连贯,很大程度在于中部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认为,中部要崛起,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区域性的龙头、中心,类似于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环渤海的北京、天津。

对此观点,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梁亚莉十分赞同:湖北作为区域性的中心,特别是武汉作为中部唯一的特大中心城市,应该且有条件发挥中部重要战略支点作用。

曾有人这样形容过武汉:把全中国比作一个围棋的棋盘,那么武汉就是这个棋盘的“天元”;把长江比作一条蜿蜒的蛇,那么武汉就是这条巨蛇的七寸。

武汉,作为距离世界最大水利发电枢纽三峡大坝最近的大都市,其能源成本是上海的1/3;而作为国家的地理中心,其交通成本是上海的1/4;就人才储备和科教实力而言,武汉紧随北京、上海之后位居全国第三。

两年前,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建设以武汉为圆心、包括周边100公里以内8个城市的武汉城市圈,并逐步将其打造成拉动全省乃至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为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省及9市均成立了高规格的专班,政府部门着手打破一个个行政壁垒,市场主体积极对接。

神龙汽车襄樊工厂发动机生产线。本报记者杨平摄

繁忙的神龙汽车生产线。日报记者杨平摄

如今,武汉城市圈成为湖北对外招商的一张闪亮名牌,也成为客商进军内地市场的战略桥头堡。近年,TCL、海尔、美的3家中国空调巨头,相继布点武汉,形成了近1000万台的年产能力,武汉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空调生产基地。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海尔在青岛有点,广东有点,都是面向出口的。选择武汉布点,就是要面向中国内地市场。”

在重点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同时,我省同时确立了建设宜昌和襄樊两个副中心、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从整体上拉动全省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强对中部的辐射作用。

做中部产业升级的龙头

区域经济的龙头,不是可以随便自封的。除具有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外,还得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以及完备的服务功能。以国际经验为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产业不断升级,然后产业不断转移,进而带动东亚“四小龙”发展,形成经济学上的“雁行模式”。而国内的珠三角、长三角,也正是遵循了这种模式。

放眼中部,湖北、武汉虽占有得天独厚的客观优势,但产业特别是现代工业的龙头地位不明显,对周边省市的拉动作用还非常微弱。

对此,梁亚莉形象的比喻为,中部各省的产业如同“一篮子土豆”,相互间缺乏明显差异、联系。因此,湖北要成为中部重要战略支点,必须变“土豆模式”为“雁行模式”。特别是武汉要加快自身产业升级,形成一个产业不断升级不断转移的动态链条,以此拉动周边县市乃至周边省市的发展。

省委书记俞正声接受凤凰卫视专访时明确提出,湖北要着力培育壮大钢铁、汽车、石油化工和高新科技四大支柱产业,增强自己的优势竞争力,最终带动全省经济走在中西部前列。

在全国的钢铁企业里头,武钢的生产规模、特别是研发实力已步入前列。以往,武钢热轧以钢坯为主,每吨3000余元,去年热轧改“坯”为“板”,每吨售价增至6000元。就这么一“调”,1吨钢卖出了2吨的价。

在汽车产业方面,东风与国际汽车巨头标致、日产、本田合资,并将总部搬到武汉,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明显加快。

从武汉光谷走出的信息产品,占据了国内光纤光缆市场50%的份额,占据了国内光电器件、能量光电子两个市场各40%的份额。目前,光电子产品向手机、显示器等终端产品延伸。

随着沿江输油管线的建设,一条管线已从南京附近拉到湖北,我省炼油成本将大大降低。同时,武汉化工城也在加紧部署,将形成中西部最大的石化加工基地。

支柱产业是经济竞争力和实力的象征,4大支柱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湖北、武汉作为中部重要的战略支点地位逐渐体现。

打造中部的商务中心

在上海南京路的曼克顿广场,宁波雅戈尔服饰公司以年租金750万元租下了1.5万平方米的场地,开张了雅戈尔上海旗舰专卖店。

这种被称为“前店后厂”模式在长三角非常普遍,春兰、均瑶、阳光……苏浙两省不少著名企业都将总部或销售、研发中心迁到上海。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仅浙江省就有5万多企业进军上海,在上海投资五六百亿元。

上海城市的商务成本这么高,这么多企业为什么接二连三往大都市跑呢?精明的生意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在这里能够很方便地融资,能很方便地跟外商谈判,能很方便地找到人才,能很方便地寻到商机。

与长三角市场一体化现状相对照,如今的中部地区却仍然各自为政,分头突围。湖南积极靠拢珠三角,安徽希望融入长三角,江西明确提出当长三角的“后花园”,河南也开始向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靠近。

有人说,中部几个省的企业搞营销、搞研发,跟外商谈判,寻找资本,包括寻找市场,都向沿海跑,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经济的,大家都需要一个“中部的上海”,需要一个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等。

梁亚莉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来比喻现今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她说,大城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在不断变化、不断升级。早期是纺织业为主,过一段时间可能是以家电为主,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以汽车、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但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后,其比重是不断下降的。而现代服务业却是大城市的长青树,是中心城市的核心内容。比如金融业、律师、广告、会计、技术咨询、信息、营销、商贸以及各种代理、各种中介,这样一个服务体系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形成。

长期以来,武汉虽然位居“天元”,但周边县市、周边省市大量的商务活动,越过武汉,直插更远的沿海。因此,武汉要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还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为了打造这样一个“中部的上海”,近年来武汉市明确提出,在坚持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推进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王家墩中央商务区(CBD)、金融一条街、武昌总部经济区等,都是武汉重塑中心城市的大手笔。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50家登陆武汉。

极目楚天,人杰地灵。在楚庄王称雄中原2500多年后,湖北人重振雄心,为实现中部崛起再展宏图。

亮点展示


南水北调工程:一江清水一项壮举

南水北调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远距离、跨流域、跨省市调水工程,预计2010年将汉江水送进北京、天津和华北地区。作为中线水源区,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完成后,我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每年将往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优质水,二期工程竣工后每年输水130亿立方米左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1427公里,规划总投资920亿元,其中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之一。为避免对汉江中下游工业、农业及航运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需兴建汉江兴隆枢纽、引江济汉工程,改扩建沿岸部分引水闸站,整治局部航道等4项工程,以保证调出区工农业发展、航运及环境用水。

南水北调,举世瞩目。这项工程将给湖北带来诸多机遇:一是提高湖北知名度;二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形成聚集效应,有助于构建水源区资源与受水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市场等优势互补的“南水北调中线经济区”。

三峡工程:一幅宏图一座丰碑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1800亿元。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从1993年开始,2009年完工。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600公里、最宽处2000米、面积1万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设有23个泄洪深孔,最大泄洪能力可达102500立方米/秒。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共装机26台,单机额定容量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单级闸室可通过万吨级船队。

三峡工程上马为湖北三峡库区带来了历史机遇,库区经济从此走上了“快车道”。库区开展农田生态、庭院生态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奶牛、生猪、水果、蔬菜和药材五大农业支柱产业。此外,中央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市在三峡库区投资建设了一批工业项目和社会发展项目。

武汉CBD:一片热土一项创举

与北京朝阳商务区和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相比,武汉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是我国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中央商务区。

武汉CBD,即利用原武汉空军王家墩机场外迁后的4000亩场地,由国内5家大型企业集团组成股份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

建设CBD,是武汉市发展高端服务业、增强城市吸引力、辐射力的重要举措,也被专家认为是推动中部发展的强大动力机。

专家预测,武汉CBD将投入40亿至5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整个区内可吸引投资1000亿元。(湖北日报记者孙滨张勇军)


[镜头点评]水电制造大跨越

图一



图二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我是三峡发电设备由进口到国产化的见证者。

2002年11月7日,三峡首台发电机组转子成功吊装(图一)。这台装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其全部零部件均从加拿大等国进口。

随着三峡这个世界级工程的推进,三峡的建设者也在创造着多项世界奇迹。

我国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联合设计,合作制造,消化吸收”的方式,从只能设计制造50万千瓦水电机组,到能全部国产化制造70万千瓦特大型水电机组,用五六年时间,跨越了与国外30年的差距。

今年8月1日,三峡左岸电厂的最后一台发电机组转子吊入机坑(图二)。令三峡建设者们感到自豪的是,这同样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机组,不同的是其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达到85%。


[对策锦囊]跃必有据升必有基

廖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

当前,我国已形成以京、沪、港、渝四大增长极带动全国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而以东部5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经济能量带动中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显然力不从心。

湖北和武汉处于东西向长江经济带和南北向京广线经济带两个较发达的经济带交汇处,具有强大的经济建设承受能力。把湖北作为中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加以重点培育,对于推动中部经济发展,提高中部国际化交换程度,改变我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一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从国际经验来看,在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时,很多地区存在着一种新型的空间结构现象,即双核结构模式。以海港城市纽约与区域中心城市芝加哥构成的双核结构,是美国最重要的产业发展轴线,被称之为“美国经济地理横轴”。那么,中国的经济地理横轴在哪里?应该在长江干流地区。武汉是位于长江干流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上海则是位于长江河口的港口城市,两个城市构成了发展潜力巨大的双核型空间结构。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中部崛起战略中,湖北应承担起三大重任:协调责任、开放责任和服务责任。

长期以来,中部地区的各地各自为政,分头突围,无法形成区域合力。中部力量整合,湖北省要勇挑重担,不是当“老大”,而是从双赢的角度为中部崛起服务。整合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资源配置的合作,区域产业布局的分工,区域发展立场的协调,区域贸易活动的互动。

湖北要发展成为中部增长极,促进中部经济一体化,必须树立开放强省的理念,承担开放的责任。一是开放商品市场,造就物竞其流的竞争格局;二是开放人才市场;三是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

湖北还要更多的承担起服务的责任,争取更多有利于中部地区的公平、公正发展政策,争取完善商品集散环境,为中部地区商品交易提供便捷的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改革商业政策和物流政策,提供宽松的交易条件和流通环境,尽最大能力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服务。(湖北日报记者孙滨整理)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