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襄樊旅游部门统计,去年外地来樊游客总量在580万人次,其中武汉方向的游客占20%。武汉-襄樊-十堰一线,不仅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遍布,而且分布着神农架、武当山等诸多驰名中外的自然风景区。襄樊处于“一江两山”黄金旅游线的中心地带,孝襄高速不仅把这些风景区以及长江连成一串,而且大大缩短了各景点之间的距离。孝襄高速公路无疑是一个加速器,将有更多的武汉人乃至鄂东地区游客踏上大通道,直达襄樊。
据业内人士预计,从明年开始,从武汉来樊的游客将增加20%以上,也就是说,武汉方向的游客数量将每年新增30万人左右。据旅游部门调查,目前外地游客每次在襄樊停留的时间为2.61天,按平均每天消费200元计算,将增加旅游收入1.5亿元,对襄樊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拉动作用。(记者陈善福 通讯员许也)
“还有两天我们就能走高速了。”26日,襄樊襄管物流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刘臣又撕去了一面台历:“东风盼这条高速可盼了几代人啊!现在好了,高速贯通三个基地,我们发往十堰、武汉的车就能朝发夕返了。”
襄管物流负责东风在樊的大部分成品、半成品的运输,和东风襄樊基地30多个汽车公司有业务来往。“不说别的,光是这100多台车走高速省出来的轮胎磨损,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还不说运输车的维修费了。”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一位员工算了笔账:目前,天籁的国产备件有90%左右来自外地。有了高速以后,从武汉至襄樊平均每趟车节约3-5个小时,节油10多公升,备件损坏率更会大幅降低,几乎没有因路面质量造成的备件损坏。
其实,80年代东风把第二个生产基地选在襄樊,就是看中了襄樊便利的交通,但90年代后,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的兴起,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襄樊失去了优势。这种现状同时也影响了东风公司的决策:90年代,东风将轿车项目放到了武汉;在广东开辟了南方事业部,成立了东风本田发动机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天东风日产轿车项目落户广州的局面。
随着襄樊市支持东风的政策出台及2002年孝襄公路的开工建设,东风对襄樊的投资热情却愈加热烈:天籁轿车落户襄樊、东风康明斯发动机产能扩大……目前,仅襄樊基地就有轻卡10万辆产能扩张、神龙发动机二期工程、风神轿车10万辆产能建设等等,一大批汽车项目正在襄樊建设。“襄樊不会丢,襄樊的汽车大有希望。”一位公司老总说。“这条高速更大的意义在于,湖北形成了一条从武汉到十堰500公里的汽车走廊,这是全国最长的汽车产业链。”襄樊市汽车工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处于这条产业链的中心位置,襄樊具有更大的优势。
按照市政府的规划,2010年将把襄樊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城。孝襄高速的通车,给高速发展的襄樊汽车产业这匹快马加了一鞭。用一位老总的话说:“益处是无法计算的,也许只有通车后才能看到它迸发出的能量!”(记者刘汉泽)
工程特点
绿色生态路孝襄高速公路自开工以来,就提出了“优质、生态、环保、绿色”的理念,力求打造楚天第一生态路。襄樊段建设协调组负责人告诉记者,公路设计时就考虑到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绕过学校、医院等修路敏感区。全线中央隔离带选用了襄樊的市花——紫薇,它花期长、色彩鲜艳,减少了驾驶员途中的视觉疲劳。
闻名于世的九连墩战国古墓群位于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由9座大中墓葬封土堆组成。孝襄高速公路建设要从此经过,因无法全部绕过9个墩,只好选择破坏性最小的一个方案——经湖北省文化厅、文物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中一个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桥梁博物馆全长243公里的道路上,有256座形态各异的桥梁,像是博物馆里的一件件珍宝:有的像航行中的风帆,有的像冉冉升起的月亮,有的像腾起的鱼腹,划出一道彩色的弧线……不愧为高速公路上的“桥梁博物馆”。楚文化长廊公路沿途共有18座反映历史名人和荆楚文化的雕塑:仅襄樊境内就有枣阳的东汉皇帝刘秀雕像;襄阳有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的米芾、鹿门寺的诗人孟浩然。(记者毕学谦 通讯员刘志雄)
数字孝襄
★孝襄高速公路主线全长243公里,双向4车道,路基宽度28米,设计车速110公里/小时。
★设互通式立交15处,分离式立交37处,服务区和停车区各4处,配设云梦、随州、枣阳3条连接线共31公里。大桥、特大桥54座,中桥36座,小桥56座,桥梁总长29828.6延米,占总里程12.2%。
★覆盖区域2万平方公里,影响区域经济400亿元,提供17万个劳动力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