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视听天地】电视节目中的平民化浪潮


(2005-10-10 09:38:34)

陈 燕(广东电视台经济中心 510066)

一、电视平民化的形成基础

在早期的传媒理论中,传媒发出的信息理所当然地会被受众接受,是一种刺激-反应模式,传播者占有主动地位。传播者坚信,任何强大的宣传力量都会对受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影响,从而轻易改变他们的观念甚至行为。这种传播者为中心的观念导致传媒与受众关系的不平衡,受众心理、受众诉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如今,当电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文化现象的时候,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电视从业者都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电视媒体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单向传播者,相反,受众的作用在不断增强。美国著名新闻主持人丹·拉瑟在主持CBS《晚间新闻》时,曾经确立了一条著名的“后院篱笆原则”,就是对受众需求的最为形象的注解。

在我国,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的主体性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尊重,“以人为本”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传媒受众的接受心理与审美习惯发生了改变,贴近生活反映生活成为广大受众对媒介产品的要求。电视节目日渐顺应这一潮流,越来越关注内容与形式的平民化,制作理念发生了鲜明的转变。怎样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党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成为电视传媒的自觉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各传媒品种之间、相同品种的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终于带来了媒体平民化汹涌浪潮。倡导和实施平民化,适应了受众在新时代的价值取向,从而为电视赢得更高收视率。这也是电视媒体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开拓的一条生存之道。

二、 电视平民化的内涵

所谓电视节目的平民化,是指电视人以与观众平等的身份,平和的态度,平视的视角,以及融会贯通在频道、节目时间里的内在精神境界,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与观众血肉相连的接近度、亲融性和粘合力。具体说来,就是要以平民的视角选择节目内容,以平民的眼光谈论百姓关注的事件;多用平民的语言报道平民活动;追求节目的动态化、实时化与新闻直播的常态化;以更为贴近的播报风格传播节目内容;多采用双向式交流做节目,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多反映生活的原生态等等。

电视节目平民化,核心就是电视节目要更为人性化,关注受众心理,还视点于平民。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以往僵化的传播内容与形式的颠覆,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这种朝向“平民化”的转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和扩展,也是对电视管理者、制作者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观、综合业务能力及总体素质的检验与挑战。

三、 电视平民化的表现形式

1. 内容题材的平民化。

内容题材的平民化,意即从普通百姓的生活视角、审美趣味出发,观察生活、抓拍细节,纪录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需要顺应生活、顺其自然,平常人平常事,平常话平常情,平常之中见真实。

1993年10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板块第一次将记录普通人、老百姓的生活作为常设内容。一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凝聚百姓眼光的重要口号,也吹响了电视媒体平民化的号角。体现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如何更大范围内争取百姓的权益,为百姓争得话语权,正是电视平民化的表征。从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实话实说》、《新闻调查》等栏目相继开播,为百姓说话,受众知晓权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此同时,春运的民工返乡潮、为民工讨工钱、孙志刚案件始末等等对社会生活、公众影响产生了重大效应的事件,无不在新闻节目中出现,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平民化的典范之作。

2003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全面改版,也是经济节目平民化一次成功的尝试。秉承“大经济观”的新版CCTV-2,将一切渴求经济信息并想以此提升自己经济地位的人都纳入自己的目标受众群,这里面不仅有专业的投资者,更多的还是广大的城市消费群体。面对这样一个没有特定年龄段与收入水平,又不具备大体一致的知识结构特征的受众群,经济频道必须走大众化、平民化的路线,降低经济新闻的门槛,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同时,强化节目的服务功能,以贴近性和实用性来赢得观众的青睐,也就是要以百姓的寻常眼光来看经济,用平民化的手法解读经济。以此为宗旨,在题材内容的选取上,只要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投资理财、消费维权等方面的内容,都纷纷走进了编导的视野,成为节目关注的对象。

这些电视节目,不论是严谨的新闻纪实,还是轻松的娱乐节目,或是平朴的服务性栏目,平民化的路线成为它们的共同选择。它们在内容题材上有共同的特点,即让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获得更多彰现和对普通人生命价值的关注,知晓权和话语权向平民阶层转移,更加体现人文关怀,着力表达平民意识,而这也是电视节目平民化的主旨所在。

2. 参与方式的平民化:传受关系的互动得到了加强。

这主要表现在一些谈话类节目与互动式的综艺节目的开办。被奉为平民化经典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话题选择来自民间,又请来平民百姓参与探讨,让大家共同感受生活的艰辛,体验人生的坎坷,经历心与心的碰撞,共同收获一份真实的人类情感。这类节目最大的特点是增加了普通人在媒体上发言的机会,体现了对受众的注意,也促进了受众积极关注电视节目,加强电视媒体与受众的互动。

正如其名,《实话实说》“是一群各怀衷肠、各抒己见的平头百姓,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来,在一个极具平民风范的主持人引导下,开始畅所欲言的对话”。主持人的平常心态,嘉宾们的平凡故事,参与者的平实语言,共同构筑了一个平等的公共话语空间。在中国加入WTO后,《实话实说》做了一期《龙永图细说WTO》节目。其中主持人的一个问题是这样提出的:“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加入这个组织,有十几年的时间干点什么不好?”这便是以平民百姓的疑惑口吻发问,嘉宾在回答主持人问题的同时也就消除了普通百姓的疑惑。借用主持人达到了传受双方的互动,使得加入WTO这一国家大事与平民百姓的生活联系到一起了,所以很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

把互动关系发挥到极至的,是如今如火如荼的互动式节目《非常6+1》、《超级女声》等,这些栏目为参与方式的平民化做了充分的注解。

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打破了仅仅在舞台层面的互动,将寻找主角、培训主角到展示主角才艺的整个台前幕后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互动度大为增加,观众与节目的结合度远胜于仅仅现场互动的方式。该节目参与者不分职业、性别、年龄,老少咸宜。他们之中有下岗工人,有外科医生,有退休大妈,有个体老板,有公司白领,等等,只要在生活中拥有艺术潜质和几分表演天赋及拥有一份舞台梦想的人,都可以成为节目选择的对象。这就最大限度地延展了平民化的参与方式。

再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从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明星娱乐大众,发展到如今的大众自娱自乐,《超级女声》每天四个小时的海选直播,层层淘汰的赛制设置,强化了观众的决定权,到最后只有观众的短信才能决定选手的名次,因而做到了更深程度的大众化。《超级女声》的零门槛平民路线,观众强烈的参与感,正是体现了如今电视平民化和娱乐化的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娱乐类节目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这些栏目蒸蒸日上的生命力告诉我们:传受关系互动性增强,使得普通受众感受到从接触电视到参与电视这一更为欣喜的过程,能从观看者进一步成为参与者,能在节目中自娱自乐或在节目中聊聊家常。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消遣性功能,即能让受众调节身心,而平民化的参与方式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一功能。

3.主持风格及播报方式的平民化。

平民化的节目离不开平民化的主持人,或者说主持人的平民风格。在许多平民化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的主持形象,以民间的话语方式娓娓道来,为节目增色不少。

江苏的民生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的火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孟非和小璐这样两个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许多观众每天晚上锁定城市频道就是为了看小璐说天气,看孟非说新闻。按照通常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评定标准,光头一个、嘴还有点歪、普通话也一般的孟非实在算不上合格。但就是这样一个“光头”,如今却红透了南京城。孟非的主持,不仅将频道和栏目的宗旨、定位落到了实处,还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观众,成了《南京零距离》的一个招牌。平民化的主持风格在孟非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而且他一上来就没有通常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音风格,而是以一个富有市民本色的主持人形象示人,把以前新闻的我播你看变成了我说你听,完成新闻播音员向新闻主持人的转型。在节目中,他慷慨激昂,痛斥阴暗;他妙语如珠,一针见血;他嬉笑怒骂,让人忍俊不禁;他勇于自嘲,亲和力强。刚开始,人们对他的光头歪嘴形象还有些不能接受,孟非不仅没有回避这一点,而且还勇敢拿自己的缺点开玩笑,大家也就在笑声中接受并喜爱上了这个光头主持人。

又如在广州城里同样受欢迎的粤语读报式节目《新闻日日睇》,其主持人陈扬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老广州人,下过乡当过教师,1981年进入电台工作,有着二十多年的新闻从业经验。陈扬深受本土文化的浸染,在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上,更能站在广州人的立场,以广州人的眼光去看待。由于担任过多年的电台主持人,他精研粤语方言的表达,语言功力深厚,具备相当的表现力。陈扬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对本土文化的充分了解,为这个节目带来了鲜明的个性。亲切的本土方言,轻松的播报方式,让观众产生了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使得这个节目在广州的收视率迅速攀升。

四、电视平民化过程必须警惕的不良倾向

1.庸俗化倾向。

面对观众平均6秒钟就要调换一次频道的现实,许多电视人在尝试电视节目平民化的同时,也把大量摹仿而来的搞笑节目、戏说调侃式的连续剧、新潮怪异的流行音乐、越来越奢华铺张的晚会场景和高额回报的有奖收视当成了提高收视率的法宝。然而,当游戏玩乐遍布荧屏、矫揉造作引领时尚、胡编滥造占领了太多精神空间的时候,人们终于发问:电视节目怎么变得这么庸俗了?

“庸俗化是指报道过程的平庸鄙俗,不高尚。”当电视平民化让媒体争取到了更多受众,媒体争相在“平民化”旗号下高歌猛进的时候,电视人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盲目追求平民化而导致节目走向庸俗化,我们不应忽视大众传媒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绝不能让纯粹的奢侈和麻木这些低级趣味取代人们对轻松自由的娱乐方式的渴望,在节目制作中要坚决遏制庸俗化倾向的出现。

2.商业化倾向。

电视作为一种文化消费走入千家万户之后,在丰厚的广告效益下不断地壮大着自己的经济实力,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电视制作的奢靡。一些晚会喜欢用“人海”、“灯海”制造氛围,一些歌手热衷于穿梭在红男绿女中尽显派头,更有相同的“月老红娘”、相似的“快乐天使”在不同频道的近似栏目重复着相同的故事。在包括文化、爱情、亲情都被消费化、商品化的时候,这种节目很可能因为其经济效益的驱动,被文化工业生产为一种霸权文化,一种垄断产品,使得商业概念剥蚀了人的精神需求。

诚然,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一种,它的巨大功能带给社会的影响是双效的,即利弊共存。如何兴利除弊,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运用它。电视节目应做到不为单纯的商业利益而娱乐,要让人们在娱乐中增长智能、提高修养和激发创造才能,在节目的平民化与娱乐中不要为了追求商业噱头而搞一些恶作剧或庸俗低级的东西,要充满人文关怀的责任与精神。正如美国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说过的一句名言:“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但人类是否能享用到它的好处,主要取决于我们运用它的智慧是否能与发明它的智慧并驾齐驱。”

(编辑:徐蟾桂)#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