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业务研讨】公文里面找新闻


(2005-10-10 09:38:18)

曾遗荣 胡 蔓(湖北日报报业集团 430077)

2005年6月1日,有关公文的消息,在武汉几家报纸上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先来看看《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头版头条登的都是“武汉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试行)”的消息。楚天都市报的标题是:(主题)公共突发事件,让百姓早知道 (副题)武汉颁发市府令保障市民知情权。金报的标题花了更多心思,新闻要素更全:(肩题)7月1日起,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守护”江城 (主题)发生重特大事件,市长任总指挥(副题) 信息要第一时间公开 随后发布核实情况。

  另外,楚报3版在“这些新规今起施行”的总标题下,做了一组公文新闻:

一是重点围绕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建设部于5月30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房地产税收管理的通知》做文章,发了3篇政策解读报道:1、未住满2年卖房全额征税,2年时限从办证、完税时间算起;2、解读房产税收“新政”;3、列表:2005房地产政策大事记。

二是武汉人年底用上“欧盟”水,从即日起,新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执行。

三是“六一”新规拾零:1、老信封不能再使用;2、鞋跟鞋带有了新标准(由全国制鞋标准化中心制定的4项新标准将施行);3、个人也可收发进出口货物(海关总署颁布《对报关单位注册登记管理规定》。

四是《公汽乘客伤亡 公交公司赔款――我国首部公交管理综合法规<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管理办法>今起实施》。

五是《5:00-10:00禁止建筑垃圾上街 武汉市发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处置管理通知》。

和楚报一样,金报在3版也做了房产新证的消息,在7版做了“6月1日起一批新法规开始实施”,包括:1、老信封不能再使用;2、儿童入托入学须出示接种证;3、鞋带有了新标准;4、短线炒房者被抑制;5、水质检测项目增至101个;6、出租车上路需带“电子驾照”等。

而同一天,在一家党报上,关于这些公文的消息只在2版登了一则100字的简讯:武汉严控建筑垃圾,乱倒乱运最高罚5万。除此之外,上面这些读者关心的消息,连点影子都没有。

从6月1日这一天几家报纸对“公文新闻”的不同处理办法,笔者进行了认真思考,得出了几点肤浅认识:

一、要重视开发政策资源。

机关报,难免要登政策、登大量的公文。公文报道每天要在报纸上占大量的版面,这一点回避不了。想要机关报不登公文或少登公文是不现实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下功夫把公文报道做好。

其实,政策是重要的新闻资源,(1)它出自政府,具有信息的权威性;(2)它针对现实问题而发,许多都与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乃至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信息的关联性和实用性;(3)它行诸文字,具有信息采集的方便性。所以,公文内容与新闻要素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公文里包含了大量的新闻信息。

对于机关报来说,掌握政策资源是自己的一大优势。比较方便地拿到公文,能够经常接触到公文,这是机关报记者的一大优势。

在公文面前,记者要做有心人。一要钻进去,理解它;二要持续关注,发布的时候可能发了消息,但真正到了政策实施的时候却忘记了。实际上,一项政策真正对群众的利益产生影响,不是发布的时候,而是实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新闻与群众利益的关联度最高,人们的关注度也最高,记者为什么不去“聚焦”它呢?

二、从公文到新闻有一个转化的过程。

公文毕竟不是新闻。公文只是新闻的原料,需要记者去理解、筛选、提炼、加工,才可能转化为新闻。就像一个产品,经过你的加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你的产品才能变成商品,你的劳动才是有价值的。同样,信息传播的过程首先是信息搜集,同时需要进行信息加工,而且,从有效传播的要求看,信息加工比信息搜集更艰苦、更重要。

许多党报每天登了大量的公文,人们却感觉没什么可看的,面孔总也改不了。为什么?原因就在于,登了公文却没有做出新闻,或者很少见到新闻,对公文只做简单的处理。行文格式化、程式化,反映了一些媒体人思想上的懒惰。

三、怎样从公文中做出新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受众视角。

新闻有没有价值,受众是最终评判者,这是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与受众关联度越大,新闻性就越强。做公文报道时,就要从受众的视角思考问题,按照受众的需要去加工。要从公文中发现、挑选受众感兴趣的、为受众服务的、提醒受众注意的东西。上面楚报、金报都是这样做的。

所有的成功报道,必然首先是为受众所接受的,受众视角永远都不会过时。问题是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又轻易丢掉了这个“传家宝”。

我们在思维上有一个误区,以为“机关报只能这样办”,在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上不可能有多大的作为,因而消极应付多于主动努力。其实机关报在加强信息传播和增强服务性上,不仅没有劣势,而且具有优势。比如,机关报对上面精神了解更及时、透彻,这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再说,机关报内不少记者由于长期从事某个方面的报道,熟悉情况,有的甚至堪称某一方面的专家。以专业的眼光去捕捉信息,不是更有可能为读者提供有效的服务吗?

其实问题不在能不能为读者服务,关键在于心里是不是真的装着读者。

我们在面对公文做报道时,首先应该来一个思维角度的转换,即从上层和专业的角度,转向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和对受众需求的满足。现在一些都市报、晚报的公文报道,就比较多地考虑了“市民的需要”。这些报道与机关报的报道确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是:少工作性,多生活性;少指导性、经验性,多实用、服务性;少概念,多信息。这些成功的做法,许多是可以直接拿来为机关报所用的。

(2) 软化新闻。

公文有公文的格式和语言,新闻有新闻的格式和语言。现在我们来自政府部门的新闻太硬,一是内容面面俱到,没有挑选,主题不突出,新意不够,有点新意的东西也是“肉埋在饭里面”;二是语言公文化,表述不通俗。新闻一定要用群众语言,尽量口语化,让人一看就明白。

(3) 新闻要上标题。

我们的一些公文报道,报工作而不报工作中的新闻。如某次会议闭幕了,标题就会报会,至于这次会上通过了什么决议,这些决议里有些什么东西是读者关心的,标题上都看不出来。如某省党报消息《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闭会》,这样的标题,对受众而言毫无新闻性。其实,这次会议通过了两个条例。特别是通过了《××省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防雷减灾的省级地方性法规,里面规定五类设施必须安装防雷装置。这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大事,对有关部门的工作来讲也是重要的信息。可是上述会议消息里面没有这些内容,而在同一天,该省几家小报都从这个角度发了消息。

也许是因为党报在发这种会议消息时需要先审稿。审稿机构有他们的要求,但记者在写稿的时候,不能首先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如果原稿上都没有突出真正的新闻,审稿人更不会加上去。

(编辑:徐蟾桂)#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