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 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200051 )
现在,直播新闻已经被各台广泛使用,尤其成为广播新闻发展的一种强有力手段,获得主导的地位。同时也对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多、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播音员从坐在录音室的录音播出,到直接坐在直播室话筒前的直播新闻,此种角色的转换远不是两个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得那么容易,它要求新闻播音员从以下几方面强化训练,才能承担此重任。
一、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说到播音员的专业技能,有播音前辈们创立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即站在党和政府政策的立场上,准确地高质量地完成理解稿件--具体感受--形之于声--及于听众的过程,积极地进行话筒前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达到贴切的思想感情和尽可能完美的语言技巧的统一。从中我们可见,播音员的一切专业水平,都是在话筒前完成的,话筒前播音,是播音员工作的前沿阵地,不能有一点马虎,而直播室话筒前的特定环境,就更使播音员的业务技能得到全方位的真切的展现。
只有当你具备话筒前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练就扎实的语言表达基本功,在新的实践中,再摸索,再提高,再总结,才能较好掌握不同情境下话筒前工作的自然状态。平时,要具备一个播音员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富有个性的创造精神,养成科学用声、苦练吐字的好习惯,关心国内外时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有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和领悟性;面对每天新闻稿内容的大信息量和短时间的送达,备稿时看字要快,对文中重要语句,有敏锐的感受力,较快把握文章结构中起承转合的逻辑关系。
直播新闻的语速问题是大家议论和关注的热点,单从目前收听工具和收听环境的变化,我们就不难发现,很少人能够有大块时间坐下来收听广播节目,直播新闻的语速自然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这一特点。另外,新闻编辑部里的工作氛围,每时每刻都是紧张、忙碌、严谨的,直播室里的现场气氛,又是极其严肃、认真、神圣的,播音员身临其境,情随所至,播音时的情绪不能不受到影响和感染,直播新闻语速的加快,是必然的。但这种快,要求建立在既有吐字的弹性力度,又有听觉效果的基础上。囫囵吞枣,打机关枪一样的快速播音,是不能起到新闻叙事清楚,清晰流畅目的的。
以前,讲究长句子一气呵成,换气让人不易察觉。现在为体现快,在长句子的处理上,除标点处的停顿外,在主语后面多设置几个偷气似的自然微顿,这样听起来既轻快,语义表达也更清晰。如:“6月前后,先是美国等(停顿) 对中国棉制针织衬衫等七种纺织品设限,后是欧盟(停顿)对中国T恤和麻纱(停顿)采取设限措施,还有不少国家(停顿)也开始酝酿(停顿)对中国纺织品的限制措施。”
二、保持良好的心理素养
新闻直播,就好比一个真正的战场,播音员的一切表现,其结果成败只能从广大听众的反映中得来,没有可以挽回的余地,它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现场。因此新闻播音员必须具备相当优良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直播新闻提出的要求。众所周知,新闻播音员是一种受到世人瞩目的、光荣而崇高的社会职业,在广播电视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肩负时代发展赋予的责任,每一个新闻播音员都要对自己是否具有优良的心理素养有所认识,以便在实践中,细心体察自己的心路历程,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锻炼,最终较好的把握并驾驭它。
何种情况会影响直播室里良好心理的建立呢?
播音员拿到稿件,有时字迹潦草,改写、误写的地方较多,很难辨认;有时备稿的环境很嘈杂,思想不易集中;对稿件内容不甚了解,唤不起强烈的播音愿望;嗓子不好,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都会使直播工作情绪遭到破坏,以至于难以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另外,由于各种原因,有时在直播新闻中,还会发生个别字音没有发准,或误读了词语,看错了行间的错误。如果没有平时的努力学习,掌握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补过能力,就会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力,变得束手无策,造成过度紧张,结果一错再错,以至于无法自我调整,导致新闻直播的正面效应得不到体现,负面效应暴露无遗。
所以新闻直播方式,最能体现出一个播音员真正的播音水平,也最能检验出一个播音员的全面素养,在遇到重要新闻时,要沉着机智,保证安全播出。它不仅需要依靠平时扎实的专业技能做底衬,还需要刻苦磨练优良的心理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优良的个性品质,这些都是从事新闻播音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方向。
三、增强服务听众意识的培养
广播是听觉艺术,听众是推动广播事业改革的直接动力,听众的需要是广播事业存在并发展的基础。
虽然,播音员是坐在封闭的播音室里,面对话筒播音,至多也只能看到隔离玻璃窗外,正在操作录音设备的录音员,“目中无人”的情景,似乎拉开了和听众的距离,但实际上,播音员和听众始终处在一种互相感应的关系里。因为广播是听觉艺术,播音员既通过播送大量新闻内容,又通过他(她)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感染并作用于听众。播音员的思想观念、审美情绪、行为规范、个性风格都会下意识地在话筒前一览无余,对节目的好坏优劣,听众自然会做出公正的评判,这从大量的来信来电中得到反映,比如节目收听的调查,也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从来都这样认为:一个节目拥有听众的多少,可以大致反映这个播音员受到听众欢迎程度的大小。只有当播音员的播音引起听众积极肯定的反应时,他(她)的工作才起到了党和政府的宣传喉舌作用,完成服务于听众的目的。电台早新闻节目之所以是电台的名牌节目,在收听率调查中一直稳坐头把交椅,除了占有早晨广播节目的黄金时段,新闻编采有很强的政策性时效性之外,和新闻播音员有较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心里时刻想着听众不无关系。
所谓听众意识,说到底就是要有真心实意为听众服务的思想。对直播新闻播音员来说,要放下架子,不要板起面孔,使用高高在上的语气。多强化自己头脑中的听众意识,多和听众展开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听众常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和朋友。如有的容易读错的字音,也常常是他们真诚的来信、来电,给我们提出中肯的批评。直播新闻工作的性质和特殊性,是以前任何历史时期无法相比的,播音员要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任何思想上的“抛锚”都会给听众带来迷惑,给党的宣传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播音员要以“主体地位”积极参与,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处理好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相统一的辩证关系,使新闻直播的再创造,融入播音员更多的真情实感。
如:2004年6月7日,高考改革后的第一个考试日,990新闻频率的午间新闻为考生提供的内容:
“据上海中心气象台最新提供给本台的高考期间的本市温度和湿度报告,今天本市的温度、湿度和风力都是恰到好处,给了考生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从现在开始,天气开始转好,为阴到多云,温度保持在26摄氏度,相对湿度50%。考生可以抓紧中午的时间好好休息,养足精神继续应对下午的考试,到下午2点,本市的温度保持在24-25摄氏度,相对湿度45%,这样的气象条件使人体比较舒适,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从容应对,取得好成绩。”这条直播新闻,达到了形式与内容较完美的统一。
(编辑:肖曜) #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