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业务研讨】社会新闻报道变革及其思考


(2005-10-10 09:37:54)

耿 毅(湖北日报记者部 430077)

李肖璨(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430072)

一、社会新闻的兴起

社会新闻是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一种新闻体裁。对于社会新闻的定义,学者们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释。如刘志筠:“社会新闻反映的是除了政治、经济以外的那部分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风尚、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以致一些影响到社会的自然灾害、影响个人生命财产的事故等”;赵超构:“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及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钟沛璋:“是社会主义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不论怎么定义,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越来越广,跟老百姓的接触也越来越密切。

社会新闻的兴盛,是伴随着都市报在我国的兴起而凸现的。自1994年《华西都市报》试刊成功以来,其它各省党报纷纷办子报,一些地市委机关报也开始按照都市报的模式创办新报或改革老报。几年间,一些以“晚报”、“早报”、“午报”、“导报”、“快报”、“商报”等命名的报纸也逐渐把自己列入都市报行列。而都市报之所以能异军突起,社会新闻功不可没。

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新闻事业长期在阶级斗争等极左意识形态禁锢之下,造成了社会中信息的匮乏,因此社会新闻的出现恰恰满足了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受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与都市报的经营目标一拍即合,使得都市报中的社会新闻渐成泛滥之势。

与此同时,社会新闻的出现伴随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廉价报纸的经营目标就是要满足社会上大部分人的需求,而社会的分类化使得不同社会群体的媒介需求出现了多样化,在这种趋势下,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共同需求只剩下了格调不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比如对猎奇性、刺激性内容的需求。社会新闻正是满足了受众的这一需求成为跨阶层、跨地域的新闻畅销品。

二、社会新闻需要改革报道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都市报数量的增加,社会正从新闻信息的短缺转为信息过剩。同时,因为受到商业力量、庸俗文化等方面影响,社会新闻暴露出诸多弊病,如渲染色情、凶杀、暴力等现象。受众对其评价越来越低,社会新闻的生存陷入了困境。

以往,社会新闻提供的信息内容特点有:市井化,即实用化和生活化。实用化就是选择和刊登对市民有用的实用性信息;生活化就是报道市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全息化,全面报道市民所关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社会的发展使社会阶层重新分化和组合,相应的,受众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的市民主体在逐步地向拥有经济和文化资源的阶层转移。仅仅传递市井信息和全息化已不能满足较高层次市民读者的需要。媒体要满足这部分受众的需求,不仅要反映新闻事实,更要评价新闻事实,分析新闻发生的原因、背景、产生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只有对社会新闻的这种深度分析,才能更好地体现社会新闻的功用,体现报纸自身的新闻价值观和风格品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用评论或者深度报道代替社会新闻。社会新闻作为新闻的主要形式之一,其消除受众对未知世界不确定性的功能决定其存在的必然性。社会新闻报道需要的是改变以往的新闻报道观念及方式,使之更符合新的受众和媒体自身建设的需要。

三、从传播过程多个环节完善社会新闻报道

要实现社会新闻的革新,改变它的报道观念和方式,就要从传播过程的多个环节入手,使多个环节协同作用。对于媒体来说,由于其处的“把关人”地位,这份责任更加重大。

首先,在传播的各个环节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媒体。作为传播主体,媒体本身要做出一些变革。

许多都市报在绝对的市场理念支配下,以“市民需要”,“读者至上”等为理由,用市井花边新闻片面迎合受众,不断降低都市新闻的品位。它们把对新闻价值的评判权完全交给了消费者的受众,受众的喜好完全决定了新闻的选择,以期提高发行量,吸引广告。

任何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社会新闻载体在满足受众需求,实现有限市场化的同时,更要注意作为“公民”的受众应有的信息需求。不仅要告诉受众企望得到的,而且要告诉受众应当需要的信息。这是媒体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满足公民知情权的体现。因此,新闻价值的判断不仅来源于受众的喜好,更来源于具有社会责任的从业者从大众立场出发的精英意识。社会新闻载体并不能将新闻价值的评判权完全交给受众。

媒体应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最大程度地向大多数市民提供信息,尤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硬新闻,使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了解周围真实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自身的媒体品牌价值;反之,如果为了图一时之利,不断侵蚀媒体的无形资产,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其次,作为传播媒介的符号必须保证自身的格调。

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从此,新闻理论界逐渐达成一个共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既具有上层建筑属性,也具有信息产业属性。在“双重属性”的理论界定之下,一方面,新闻事业要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宏扬主旋律;另一方面,要实行企业化经营,走市场化之路。因此,新闻传媒受到极端功利的商业化潮流的冲击。

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很多报纸中低级新闻产品泛滥,媒介符号(文字、图片)也被不恰当编排运用。这其中,又以社会新闻最为严重。表现为:

第一,报纸社会新闻大量使用耸人听闻的大号标题来刺激读者的眼球,引起读者注意力。例如2001年10月2日,《南方都市报》刊载了一篇题为《大活人两肾被偷--澳警方接报数起类似盗窃器官案件》的耸人听闻的新闻。说的是一个叫艾里克·李的28岁新加坡男子到悉尼探望女友时,在悉尼市南部著名的“金丝雀”酒吧受到一名衣着性感的白人女性的诱惑,喝了含有高浓度的安眠药和麻醉剂的饮料,最后被盗取了两颗肾脏的悲惨经历。该消息刊载之后,立即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上不胫而走。第二,大幅刊登刺激性图片,不顾社会责任迎合受众。第三,对不甚重要的社会消息大加渲染。第四,传播虚假广告,等等。

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新闻中,传播符号的这些弊病是司空见惯的。随着媒体的成长,受众的成熟,拥有健康洁净的传播符号已经迫在眉睫了。要建立社会新闻的健康符号体系,媒体应该从编辑方针、人才培养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利用宏观和微观多种手段,杜绝品位低、俗气重的倾向出现在报纸版面上。

改良社会新闻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弘扬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树立较高的媒介权威性和影响力。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行业以公众服务和公众利益为目的的一套理念和信念。它还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阐述的是媒体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角色及专业操守,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人员所应遵循的专业主义,是一种在保证党和人民利益的前提下,按照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进行行业操作的从业原则和信念。具体涵盖了:以人民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中心;专业的操作和行为原则;客观、公正、及时的报道手法;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在专业主义精神引导下的新闻工作者,将用自己饱满的职业热情来报道新闻,选择新闻,从人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角度出发报道社会新闻。新闻工作者的负责态度会使社会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客观、公正,雅正性和通俗性相结合,更好地满足受众对社会新闻的高层次需要。新闻媒介本着为读者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加强社会新闻报道的改革力度,才能够赢得媒介公信力,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四、树立庄重、清新的新式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1833年纽约《太阳报》创刊,标志着廉价报纸的兴起。太阳报的起家独门武器就是大量刊登社会新闻。从此,社会新闻成为了各媒体征服受众的利器,成功报纸都无一例外地加强社会新闻的刊载,连刚出生时的《纽约时报》也没有例外,更不用谈举世闻名的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新闻大战。然而,报业从廉价报业发展到现代报业后,所有靠这种方式发家的报纸纷纷沉寂下来,而《纽约时报》在奥克斯的庄重、清新的改革思路下,逐渐走上了更加辉煌的未来。

《纽约时报》的成功轨迹对我国目前的社会新闻改革具有及时、重要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基本处于廉价报业向现代报业过渡的过程之中,传统的社会新闻已经弊端百现。依靠这些新闻的各家媒体如果想在将来有更好的受众市场,树立更好的媒介品牌,有效的途径就是借鉴《纽约时报》,依靠庄重、清新的新式社会新闻来树立其在受众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进步。

(编辑:徐蟾桂)#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