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业务研讨】专副刊如何形成自身特色


(2005-10-10 09:37:50)

吴铁洪(楚天金报 武汉 430077)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新闻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扩张。可以说,专副刊这一不属于新闻范畴,但却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并带有某种新闻的视角和“气质”,与新闻版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特殊新闻”,在满足读者对报纸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审美需求和服务需求,在组织、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报纸的副刊已成为报纸分层次、分特点吸引受众的特色手段。专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江作苏:《办好专副刊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正因为专副刊在报纸中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所以,专副刊也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要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并在可读性的基础上追求必读性;要多关注热点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要把握好专副刊的思想导向、价值导向、服务导向和审美导向等。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在一些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方面或领域重点把关。比如,未经审定,发表领袖人物的某些史料;各种新观点、新见解、新思潮的介绍;各种所谓的内幕消息;各种奇闻异事;各种未经核实的批评性文章;各种非司法部门公布的民间官司的披露;各种耸人听闻的名人轶事;草率推出的热点问题透视;涉及敏感的民族宗教问题的文章等等方面,都要特别警惕。

缺乏个性的报纸是难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专副刊既能做到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能形成自身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在可读性的基础上追求必读性呢?笔者以为,应该切实做到如下几点:

一、坚持党性原则,把握好通俗和媚俗的界限。

作为党领导下的各类新闻媒体,特别是各种报纸专副刊,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应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性原则,这是我们党的媒体性质所决定的。作为发展先进文化重要载体的报纸专副刊,要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地把党性原则融汇在报纸专副刊的可读性中,保证报纸专副刊作品正确的舆论导向。报纸专副刊在吸引读者的同时,要注意防止走入迎合的误区,要把握好通俗和媚俗的界限。从这个意义出发,就要求报纸专副刊在丰富多样的前提下,更严肃、更恰当、更注重社会效应。一方面,不能沉湎于“小我”的哀怨忧伤及低俗的风花雪月中,将一些无意义的琐事拼凑成篇,甚至展览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原生态,沦为浅薄和媚俗。另一方面,要雅俗适宜、适度,讲求“雅”时不能过于凝重与玄奥;讲求“俗”时不能简单盲目地迎合某些读者的需求,去反映不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当然,这种导向性同样要求可读性,使人们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消除疲惫,放松身心,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

二、弘扬时代精神,讴歌新时期人们新的精神美德。

报纸专副刊是正刊的延续,是新闻的副刊。因此,报纸专副刊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尤其是围绕当前党和国家及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正刊,刊发一些相关的文章,并且在内容上与读者有某种接近,如地理接近、心理接近、情感接近等。这种“接近”,可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共鸣。报纸专副刊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种矛盾,捕捉和折射当代人真实复杂的心态,从中提炼出新时期人们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讴歌新时期人们新的精神美德。要力求真实反映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反映人生、人性的丰富多样,更要着力从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中,浓缩人间真情,揭示人生哲理,使读者在饶有兴趣的阅读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同时也给人以启迪性和感染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报纸专副刊不仅是一个鲜活的时效性文化舆论阵地,更能超越时代与现实,追溯历史,既可借古讽今,也可古为今用。专副刊写历史,写过去,也要站在今天的角度,用审视的眼光去观察历史,写出新感受、新体验、新认识、新观点,才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和更好的社会效果。

三、强化文化意识,体现鲜明的地方特色。

报纸专副刊的文化意识首先是指大文化意识,它包括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具有亲和力、融通力、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先进文化。文化厚度始终应该是一张报纸所追求的目标。文化厚度和人文精神,是我们办好报纸专副刊的精髓。专副刊要摆脱过去那种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通病,努力寻找现实生活和文化艺术的最佳结合点,用文化艺术的魅力去吸引并赢得大众读者,而绝不能一味地迎合市场和时尚,追求快餐文化,甚至用各种手段包装的伪文化来愚弄读者。专副刊的文化意识还体现在鲜明的地方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专副刊。作为一张地方报纸,我们都拥有自己身边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文化氛围,它就像一块丰厚肥沃的土壤,时刻为专副刊这棵大树提供充足的水份和养料,甚至形成一张报纸专副刊的主要风格特色。可以说,凡是办得比较好的专副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它们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当地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文化的氛围相符相融。强调地域特色,并不是使专副刊显得“小气”和“土气”,相反,经过精心筛选的稿件,不但给人一种时代气息和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一种大家气派和浓浓的“风土人情”味。“人情”,往往是一家报纸是否有“生气”的重要体现。

四、突出观念更新,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针对性。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报纸贯彻新闻宣传“三贴近”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的热切期盼。同时,它也是报纸专副刊创立、保持和发扬特色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如今,报纸专副刊早已超越了原来意义上的艺术性和娱乐性,而在新闻性和集知识性、娱乐性、服务性、实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上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成为报纸的一方绿地。与一般的要闻版相比,专副刊陶冶情操、开拓视野、服务生活等几大功能的发挥,使之越来越拥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专副刊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应对的是信息社会各大媒体的有力挑战。电视专题节目和综艺节目的直观性、参与性自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第四媒体的蓬勃发展,时尚杂志争相争夺读者、广告资源、新闻资源等,都让报纸专副刊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应对新时代,要适应读者日益开放的阅读心态。信息社会,读者的阅读面越来越宽泛,阅读心态也逐步走向开放,阅读口味越来越丰富多元,要求越来越高。应对新时代,还要跳出报纸越来越明显的趋同局面。如何做到“人无我优,人优我早”,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对新时代,必须在编辑思想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可读性的基础上追求必读性,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追求针对性,有新鲜度,寓新鲜于实用之中;还要追求自身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精心策划,向读者提供大量生动而厚重的信息。

首先,要有读者意识。强调报纸的思想文化品位,不是可以无视广大读者的需求,而恰恰是要下功夫研究读者的阅读口味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怎样才能使专副刊作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而更具生命力、影响力、震撼力。其次,要注重时效,凸现新闻性。传统意义的专副刊,往往偏重于“专”字和“副”字,而且副刊总是以“文”、“艺”作为自己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专副刊必须融入新闻的因素,才能在市场上寻求立足之地。再次,要精心组织。有了好的选题后,要将编辑的意图体现在版面上,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这些,都需要以强烈的市场意识贯穿于整体策划和组稿编辑的过程之中,在创设名牌版面、名牌专栏上多下功夫,以不拘一格的形式,灵活多变的笔法,清新的文风,向读者提供大量生动而厚重的信息。

六、美化版面,在变化中讲求和谐、比例、秩序和均衡。

一个美的版面,往往使读者赏心悦目,从而吸引读者去阅读内容,更好地接受内容。美不是版面可有可无的装饰内容,而是构成一个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版面的重要因素。一幅优美的图片,一个好看的题衬,一个漂亮的刊头,往往能使版面生色不少。所以,对于版面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必须精心设计、精心选择。此外,整个版面的布局结构都要符合审美要求,版面有变化,才有生气。只有变化与统一结合,变而不乱,乱中见整,才能使人产生美感。要做到变化中有统一,就要在变化中讲求和谐、比例、秩序和均衡。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美的版面。

七、锻炼队伍,在培养新人上下功夫。

报纸专副刊编辑队伍要从传统的文字编辑发展成为“两栖”编辑,要又写又编,懂图懂文,这就要加强学习。优秀的专副刊编辑,必须具有以下几种素质:一是过人的策划能力;二是超凡的创新意识;三是较好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四是良好的公关交往能力。要达到这些要求,加强学习是根本。一个专副刊办得好坏,与专副刊编辑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密切相关。与此相关的是,还要做好作者队伍的通联工作。一张报纸,光靠编辑记者的努力不行,只有发挥广大作者与通讯员的积极性,报纸和版面才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报纸要适应各种读者口味,多种风格并存,就需要有一大批作者队伍。作者队伍的专业化、广泛性,是形成副刊高品位、多元化的根本因素。为保持副刊的不断出新,还应在培养新人上下功夫。作者面不宽,通联路不广,内容狭窄,报纸就很难办出特色。在作者队伍中,要善于培植“重点稿”,每期力争要有“出彩”的“领衔稿”,尽量杜绝“关系稿”、“平庸稿”,如此等等,才能使我们的专副刊具有鲜明的个性,才能在可读性的基础上追求更高境界的必读性。

(编辑:徐蟾桂)#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