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视听天地】从受众心理看武侠电视剧的热播


(2005-10-10 09:37:37)

屈晓平(湖北电视经济频道 430071)

这两年,根据金庸的武侠经典改编的古装武侠剧,基本已经重拍了个遍。而在2005年,这股热潮依旧。《神雕侠侣》是金庸作品中的上乘之作,目前金庸武侠剧重拍大户张纪中正带领剧组转战各地,拍得如火如荼,隔三岔五会有相关消息出炉而占据娱乐版的头条,观众的期待心理已经被吊足了;来到内地“淘金”的香港著名娱乐片导演王晶与张纪中争夺《雪山飞狐》的拍摄版权正忙得不亦乐乎; 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旗下一气推出了三部武侠大戏--《七剑下天山》由香港著名电影导演徐克操刀,目前已经正式杀青,近日又传出筹拍续集的消息;《小鱼儿与花无缺》以经典武侠剧《绝代双骄》为蓝本,未播先红。根据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原著改编的武侠电视剧也纷纷上马。

站在传播学的角度,从受众心理出发去研究这样一种现象应该是有必要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虽然受众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受众具备不同层次的观赏心理。但是就总体而言,任何受众都是传统中的观众,传统的审美心理在观众的灵魂深处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针对武侠剧热播这一现象,本文将从五个层面来分析受众心理。

一、 娱乐化的观赏

眼下的武侠电视剧多由武侠小说改编而来,尤其是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古龙为最多。如前者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后者的《绝代双骄》、《陆小凤》等,原创的武侠电视剧则比较少。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的作品,在“武” 、“侠” 、“小说”这几个要素上,都达到了一流甚至超一流的境界。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跨越地域之广,读者层次之丰富,基本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但凡有华人之处,便有金庸作品。他作品的故事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人物性格鲜明,形态各异,武侠功夫想象奇异等特征非常适合于改编成电视剧。武侠小说的可读性--曲折的叙事,紧张的情节,浓厚的娱乐色彩,在电视剧制作上自然转化为了可看性,转化为一般受众熟悉的密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程式化的手法,规范化的语言,表面纷繁复杂实则明朗清晰。二是简单明确的价值判断,善恶是非二元对立的思路极为简化。正是基于这两点,武侠电视剧像武侠小说一样极易被不假思索的读者认同。而这种不假思索带来的观赏快感,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得益于武侠小说,武侠电视剧的兼容性、综合性是其他题材电视剧望尘莫及的,它往往将历史、社会、风土人情、言情、侦探、搞笑等元素溶于一炉,因而从电视剧制作方面来看,观众容易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比如就历史因素而言,在服装道具上受众便可一饱眼福,《天龙八部》中天下五国的各色服饰令人惊艳;涉及战争场面,小说中的情景得以逼真的还原,《射雕英雄传》中蒙古大漠的战争场面可谓雄伟壮观;就各地风土而言,《天龙八部》中桃花岛、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风景名胜拍得如诗如画,何尝不是一场视觉盛宴;若就武侠本身而言,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又能深深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天龙八部》中多场乔峰、段誉等顶尖高手的功夫场面拍得美仑美奂。观众坐在家中,就能领略各地美景、各色美女、各种深不可测的武侠神功、令人感动的感情纠葛等等,武侠电视剧大大满足了他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二、 对生命的观照

金庸的武侠剧塑造了各种形态的大侠,他们的精神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有郭靖这样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有杨过、令狐冲、段誉这样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逍遥侠”,有乔峰这样历经尘世磨难,依然九死不悔,为民族和平捐躯的“超侠”,有黄药师这样具有魏晋名士风范的“邪侠”,有周伯通这样可亲可爱的“顽侠”,有岳不群这样道貌岸然的“伪侠”,还有韦小宝这样贪生怕死,机灵狡黠却又飞黄腾达的“反侠”……金庸剧写尽了“侠”的各种面目,各种可能性,实际上也就是写出了人生的各种可能性和大千世界的无穷变幻性。观众从武侠电视剧表现的人生百态中观照生命,透过他人,看到自己,获得启迪。

三、理想的社会图式

纵观历史,侠客形象的形成和发展与大众的心理需求有紧密的联系。武侠小说的核心是“侠”,武侠电视剧的核心也应该是“侠”。什么是侠?梁羽生认为:“侠就是正义的行为”。就是牺牲自己帮助他人的行为。助人为乐,舍己为人,舍生取义,这都是侠的精神。社会总有黑暗,人间总有不平,当个人的力量有限时,人们就会希望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来替自己摆平。从这个角度看,武侠电视剧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要求社会公正的强烈愿望和心理。用今天的话来说,便是受众从建立理想的社会图式出发,对武侠电视剧的心理期待。

“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童话是人想象力驰骋的地方。武侠电视剧就是这样,给成年人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虚拟了一个既适合于侠客生活,又能满足受众观赏快感的江湖世界,朝廷有朝廷的法律,江湖有江湖的规则,在现实世界中,王法至高无上,可在武侠电视剧中,侠客为江湖义气完全可以置王法于不顾,把江湖世界作为一个不受王法约束的法外世界,实际上是在重建中国人古老的桃源梦。在远离教化的江湖上,寄托了受众对于公道和正义的希望。在江湖世界中,社会的一切错综复杂都被简化为正邪善恶之争,而且是以最原始最公平的赤裸裸的肉搏战来解决,这种理想主义色彩无疑满足了受众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四、 个体生命的飞扬

武侠电视剧以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童话抚慰观众,让受众在刀光剑影的视觉呈现中来圆自己的英雄梦。大众之所以喜欢武侠电视剧,一方面在于大家在侠客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侠客行侠仗义,惩恶扬善,这是侠客能够被接受而代代相传的心理基础。尽管“侠”的精神内涵可能不同,但是侠客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即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在武侠电视剧中,处处显露出有仇必报或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并且给观众带来最直接快感的便是:侠客报恩复仇的自主性。“恩仇”纯粹是个人性的,即使涉及到民族恩仇,也丝毫不动摇个人恩仇的主体地位。在本质上说,武侠电视剧是带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形象越是突出,就越能接受,受众才会有最大限度的满足感。这就是金庸剧中郭靖、乔峰、杨过、令狐冲等大侠成为经典形象的理由。

武侠电视剧受欢迎的另一方面在于,侠客本身的气质令人向往,实现了观众对于个体生命飞扬的梦想。侠客的特征在于“游”,游离于世俗,法度,乃至对江湖规则的理解和超越。象杨过、令狐冲、段誉这样的“逍遥侠”,既是千山独行浪迹天涯,也是游离于规则和常规之外。《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和任盈盈,在事业的高峰毅然退出江湖,归隐田园,这种建立在至情至性之上的桀骜不驯给了受众莫大的心灵慰藉,受众要体验的正是个体生命的飞扬。

五、 人格精神和文化传统

生命只有一次,人们穷其一生,总是无法摆脱地域空间的有限性和时间的有限性。于是人们渴望超越,在武侠电视剧中的大侠客身上寄托自己的江湖梦想。在人格精神方面,武侠电视剧中处处可见的报恩观念、复仇观念、义气观念、死亡观念都是值得研究的,例如在武侠电视剧中,以暗器伤人是为侠客鄙夷的,这是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在武侠电视剧中,有仇必报或知恩图报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传统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经历艰辛,迷惘和困惑,一方面人们在社会的游戏规则中寻求解决的办法,寻求出路,另一方面在观众的心里又有自我的意念,有着自我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

从娱乐化的观赏到对生命的观照,从理想的社会图式到个体生命的飞扬,再到人格精神和文化传统,是观赏层次的递进过程,也是受众心理的深入过程。不同层次的观众有不同层次的观赏心理,有的只是从纯娱乐心理出发,有的则为舒缓忧郁获得慰藉,有的则缅怀传统再次接受洗礼。研究受众心理,正是为了探求武侠电视剧如何更好地发展,如何更好地改造接受者。

  (编辑:潘宗信)#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