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多媒体论坛】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


(2005-10-10 09:37:34)

张 宁(湖北大学文学院新闻系 430062)

网络评论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其形式更为多样和灵活。但更重要的是,公众在网络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时,有了不设限的媒体空间和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极大地调动了公民关注和谈论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并通过网络舆论的影响达成利于公共利益的共识继而影响其行动,这些都有利于整个社会公共精神的培育和建设。

“我们所理解的现代公共精神是孕育于公共领域之中的位于最深的基本道德理想和政治价值层面的以民众利益和社会需求为依归的精神取向。它包含民主、平等、自由、秩序、公共利益和负责任等一系列最基本的公共范畴。”[1] 公共精神的内涵或许有文化及时空所导致的差异,但孕育公共精神的公共领域确是必不可少的。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网络媒体为公共领域开辟了新的空间、拓展了新的内涵,网络评论就成为信息时代公共精神的重要培养土壤。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将“和谐社会”的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得以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在日益增多,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和谐社会”的建设、各类社会矛盾的化解,需要借助在公共领域中孕育的公共精神,需要在公共领域中生活的公民达到和谐。信息时代的公民在网络中活动频繁,作为公共评论的一种,网络评论为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提供了一个最为有力的平台。

网络评论的一个主要集散地是电子公告板BBS,又可称为社区或论坛,是网络评论公共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提供新闻和各种信息、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回应他人的意见参与讨论;它关注重要公共性议题和公共事务,采用公开而互动的讨论形式,为公众提供了对公共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的场所;它反映受众民意的速度加快、受众主动参与地域范围加宽、受众间的交互性加强、受众言论的自由度灵活、供受众发表意见的“地盘”扩大等,及时紧跟公共社会的建构,对公民公共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网络评论已经开始承担公共精神培养的重任。[2]

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由于公共精神本身内涵的丰富而包括许多方面,具体表现主要有:

第一, 建设现代文化模式,重塑公民的文化精神,体现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现代文化模式是相对传统文化模式而言的,是与现代发达社会相适应的社会文化模式,具有商品性、竞争性、民主性、科学性、世俗性、开放性等特点。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建构适应现代世界发展趋势而不断革新的文化模式,要求公民解放思想打破保守、封闭、平均的意识。今年清明来临之际,新华网、人民网等都对清明节如何文明祭奠的问题展开报道和讨论,对祭奠方式进行调查和展开网络讨论,共同思考如何进行文明祭奠,“期望与您一同体会那些对逝去生命的感怀、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以及对于传统和文化的反思”。[3] 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具有现代文化精神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的特点,通过网络评论传达先进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减少各地区由于经济原因而引起的文化模式差异,逐渐在全社会范围内建构现代文化模式。

第二,培养公民的公共观念,体现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中张扬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强调个人的拼搏与努力。但在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讲究公共道德、遵循市场秩序。如果公民不讲究诚信,会在公共领域造成不良影响。环保问题一向是网上的热门话题,一些论坛专门设立的环境专栏,从探讨房地产浪费资源、反思如海啸之类的大型自然灾害、一次性筷子争议到水污染问题无所不及。这些网络评论体现了由越来越多的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切与参与。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体制正在破除之中,新的法律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第三,提升公共舆论品格,调节社会精神生产,体现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新的利益集团和群体的产生,有成功亦有失败。成功者和落伍者都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反映各自的愿望、提供更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如果政府略有政策倾斜,使一方或双方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网络评论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监督社会各类利益群体的开放平台,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舆论监督,对社会某一方面的失衡起到平衡作用。公民意见和情绪的宣泄有了表达的空间,也有利于社会矛盾的缓解。

第四,为公民提供政治表达的渠道,进行沟通,表现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一个社会的良好发展,需要上层领导和下层群众的双向沟通。网络媒体的双向互动,使公民在关心国家大事时,有了与国家政府的更加自由而及时的沟通渠道。今年三月,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黄埔校友会等多个海外民间组织,共同发起了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百万人全球签名”活动,在全球包括中文、韩文、英文等多个网站同时进行,到3月24日已经有100多万人在世界各地上网签名。[4]这次活动正是借助了网络媒体的力量,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将全球华人的凝聚在一起,体现了网络评论在反映民意上的重要作用。

第五,焕发公民的理性精神,体现网络评论的公共精神。网络媒体为公众提供自由表达、沟通的文化环境,并不意味着公民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网络评论作为公共评论,要求公民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时有公共精神、公共立场,能够理性地判断、抽象与批判。在这方面,网络媒体的管理者有责任去引导公民。同样是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参与的国内外网站和网民个人并非盲目跟风,在涉及到民族利益、民族精神的问题时,还是体现了网站管理者的理性精神的。正如中国918爱国网(www.china918.net)在“反对日本‘入常’签名活动”的公告中指出的:“我们希望以此要求日方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的、负责任的态度,尽早主动拿出行动来解决‘二战遗留问题’。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关心尚存的二战受害者、援助抗战老兵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5]这次活动在关注公民的数量之众以及对待公共事务的理性态度,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公民公共精神的提升。

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中,社会舆论较为分散,公民的价值观趋向多元。政府的功能由全能型转为有限型,为了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化解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具有民族凝聚力和整合功效的公共精神更加突出了它的重要性,网络评论对建构公共精神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网络媒体仍处于发展初期,网络法规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舆论引导的强化等都需要长时间的建设。由于网络媒体虚拟、隐蔽、把关难的特点,网络评论难免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评论质量比传统媒体的要低许多。如果任由其自由发展,反而会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会严重影响到网络作为公共领域的职能、继而影响到现实社会的舆论环境,不利于公共精神的培养。民主与法治、自由与约束总是并行的,网络评论在充分调动公众参与谈论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把关和引导,为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促进传媒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培养与发展广大公民的公共精神。

注释:

[1]彭继红:《论20世纪中国公共精神的复兴和重建》,《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1月,第37页

[2]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84页

[3]人民网强国论坛,《清明时节的万千思……》,2005年4月5日,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0859825&typeid=14

[4] 人民网,www.people.com.cn,2005年3月25日

[5] 918长城签名总站,http://www.china918.net/qm,2005年3月30日

(编辑:吴三敏)#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