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9期>>本页       
 
【论文缩微】


(2005-10-10 09:37:24)

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责任

史林杰在《当代传播》杂志2005年第4期上撰文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深刻革命。一方面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其中之一是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中一些弱势困难群体,在社会变革中处于社会的边缘。他们对政府有着许多期待,对新闻媒体有着强烈的依赖和期许,期望在共同富裕中得到更多关照。媒体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责无旁贷地承载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以人为本的崇高使命。

媒体在报道选题中,要更多的关注人,更多的从人本身出发,要从人的行为、见解、情感、心态、命运等密切关注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更加直面人性的真善美,使新时期的新闻报道更具人性化,更富人情感,从而更吸引人,更打动人。

新闻媒体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在新闻实践的“三贴近”中创新,让新闻离群众越来越近,让群众既有知情权,又有话语权,形成广泛的“共同舆论场”,这就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以超前的思维,大胆的谋略,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报道内容的创新、形式的创新,手段的创新上狠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使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旗帜和号角的作用。

跨媒体经营:报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黄升民在《传媒观察》杂志2005年第6期上撰文说,近几年,报纸可以称道的事情就是跨地区突破。但是,单纯从经营的角度讲,报业仅仅跨地区去多办几家报纸显然是不够的。报业跨地区是一项很大的工程,能跨地区办报纸固然不错,但最重要的还是跨媒体。报业如果不跨媒体经营,希望就不大。因为从投资的角度讲,实际上投资报纸的回报率是最低的。当然,目前在中国报业,投资报纸的回报率很高,这是个例外。这种做法虽然在中国取得了成功,却没有普遍性。严格地说,目前我们的报纸是有泡沫的,熟悉报业资本运作的人应该非常清楚,媒体今后的出路一定是跨媒体经营。

媒体的集团化,绝不是品种单一的规模化经营。因为数字技术的引导,使我们的传媒更加丰富多元,更加方便低廉。而且,也意味着传媒之间并不存在壁垒。传媒真正的突破是报纸必须会做电视,电视也必然会做报纸。一个报纸再办一个报纸,好像是一种优势顺延,实际上是投资眼光的狭窄,投资方向的误差。

媒体公信力来自何处

吴国辉在《新闻实践》杂志2005年第7期上撰文说,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本身所具有的被社会公众所信任的一种内在力量。它是媒体的立身之本。如何维护和提升公信力,是每一个媒体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维护媒体公信力涉及的方面很多,笔者简要地谈几点认识。

一、对公众知情权的尊重。“尊重和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已被新闻媒体奉为责任和追求。尤其对社会热点、焦点和重大突发事件、各类信息,群众的知情渴求显得更为迫切。在社会公众想知欲知的时候,媒体如果不能及时提供真实的信息,媒体的公信力就要受到怀疑。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是媒体对社会公众的尊重。

二、对“有偿新闻”的抵制。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于客观公正的报道,“有偿新闻”是媒体腐败的表现。如果媒体拿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利与金钱交换,事实上就是一种“新闻寻租”。所以“有偿新闻”只要存在,媒体就不可能有公信力可言。媒体要维护自身的公信力,必须坚决抵制“有偿新闻”。

三、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媒体的独立品格是媒体公信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不是某些社会现象的追随者、附和者。媒体在一些社会现象面前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要表现出“质疑”的精神。而不是只会附庸、随大流。

四、对理性精神的追求。毫无疑问,热点是媒体必然的追逐对象,但始终保持理性才是媒体追求的准则。当面对重大事件、敏感事件的时候,媒体如何能够在保持理性的同时,及时提供真实、客观的信息资讯,应该是媒体寻求保持其公信力的一个重要课题。

如何挖掘新闻的独特视角

张丽峰在《新闻三昧》杂志2005年第7期上撰文说,媒体的任务概括起来有两个,一个是给受众传递新闻事实;二是给受众传递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观。第一个使命,一般负责的媒体都能做到。第二个使命履行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这首先要看编辑的思想深度,认识问题的水平,组织、指挥及策划能力等。在报纸如林、期刊似雨、网站多如牛毛的今天,新闻竞争的纵深战主要是在第二个使命战场上展开的。

如何挖掘新闻的独特视角呢?首先,要用第一思维否定法。即将自己大脑中考虑某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否定掉。因为自己首先想到的,也是别人容易想到的。一般没有新意,缺乏创造性。只有否定一般的,才能推陈出新,想出更新、更深、更妙的主意来。

其次,要用求异思维。即在思维过程中,打破常规进行变异思考,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扩散(以多向思维、多端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思维形式),从多方面找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

  (编辑:潘宗信)#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