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8期>>本页       
 
【多媒体论坛】博客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2005-10-10 10:10:28)

        杨   磊(荆楚网  武汉  430077)
    赵   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研究生  武汉  430074 )

    一、博客出现的技术性特征
    博客(Blog即web+log),即个人互联网发布方式,也被称为“网络日志”,通常表现为一个以个人为单位的经常更新的发表信息的Web页面。Blog出现之前,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主要来自浏览器。成百上千的网络用户无论身处何地,无论白天黑夜,只要访问了该网站,即能得到一个COPY。这种随时随地无限复制的特征正是媒体的本质需求。在这个基础上,网络媒体才拥有了快速、海量、互动、低成本等优势。
    凭借着互联网如此出众的优势,blog借助“人要表达”这一基本需求,在bbs社区业已繁荣的实证下,加上本身易于上手容易操作和共同遵守的rss聚合内容标准的特有优势,必将成为未来最主流的个人、社团的互联网表达方式。
   
    二、博客的小众化以及作为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的影响
    Blog 之于网络媒体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形式上,更为重要的是,它解决了一直困扰网络媒体如何提供区别于传统媒体信息的问题。直到今天的现状是,网络媒体依然是传统媒体的电子版。网络媒体通过BBS、新闻组、个人主页等方式产生的原创内容,由于表现方式、格式、组织等问题,一直未能成为网络媒体的主流内容。这些宝贵的互联网原创内容在互联网中产生,随即在互联网中消亡了。
    传统媒体通过采编,将信息集中起来,提供给读者阅读。这在传统媒体或许行得通,但网络媒体的本质是海量,网络媒体单薄的记者队伍对于网络媒体海量的内容要求形同杯水车薪。易用的浏览器,被大众掌握之后,解决了大众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问题,易用的Blog则能解决大众向互联网发布信息的问题。
    传统媒体虽然被称为大众媒体,但他的采编过程却是小众的,就那些编辑记者掌握着话语权,大众媒体的大众性只表现在他们说话,大众听着。但是大众手中的Blog媒体,现在反倒被视作小众媒体,这是因为单个Blog的访问量很小,天然就是分散的信息孤岛。互联网的本质是分散,消解中心。①但媒体的特征不是分散,而是集中。Blog要想在网络媒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就必须解决BBS、个人主页、新闻组没有解决好的“分散和集中”之间的矛盾。所幸的是,Blog不仅具有易用的外观,它骨子里通过RSS标准的Ping中心和Trackbacks很容易解决汇聚的问题。入,可躲进小楼成一统;出,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才是Blog的真正魅力。
    一个人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发表了也就发表了,到此结束。如果它同时发布在Blog上,在发布的时候又同时汇集到一个人流较大的中心,这种中心又和其他中心交流汇集,就这样通过Ping汇集,Blog在网络媒体的世界里自由地穿梭着,自动复制着,但因为有统一的RSS聚合内容标准,它无论在哪里被评论了,被议论了,都可以通过Trackbacks指向返回原始的Blog。作者能足不出户,在自己的Blog上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整个网络世界所产生的反响。
    Blog的产生及蔓延和盛行,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网络的空间上有能够自由地表达自我的需要。有的人写blog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如日记一般,但他们不愿日记只有自己能够阅读。现代的人们显然已经不愿将自己禁锢在自我的圈子中,他们也需要自己在社会这个领域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理解,也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因此即使是个人日记,也公布于网络中最为公开的信息。但是由于信息的海量性,作为url的链接地址不能被所有的人所得知,当博客主将自己的博客的链接地址告诉其他人的时候,他们之间就形成了典型的人际传播过程;即使是告诉不认识的人,同样也是这种性质的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在本质上来说是个人之间交换精神内容(意义)的活动②,blog上的日志,便成为了人际传播中的沟通工具。一方面作为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又能和另一方的人进行交流。
    博客的受众通常都具有可选择性的特征,而这种选择权属于各个博客主。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当博客主自主告知特定的人自己博客的链接地址的时候,就相当于挑选出了该博客的受众即阅读和交流对象。这种对象有可能是博客主熟识的,也可能仅仅就是一个陌生人的ID。另一种是当某位网民在海量信息的网络上通过搜索或者链接浏览的方式,偶然找到了某人的博客日志,又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进行评论交流,以至于作为自己的收藏,将该博客主作为长期的人际传播对象。以这样的方式选择的对象,完全建立在对博客上的信息所表达意义的相似或共鸣。由此引起的人际传播对象化关系更加具有交流性。
    在blog的页面中,通常会有专门的链接列表显示此博客与其他博客的链接,每一个链接都是一个传播对象。由于blog的人际传播发生在互联网中,blog本身也就具有了互联网的特性。blog中的人际传播不分主从,只是平等的点对点的传播,受众和传者都是双重意义上的,因此blog的人际传播较大众互联网上的任何一种传播都更具有交互性。
    特定的选择性和平等自由的交互性,使博客传播更加小众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现象体现在互联网的blog上尤其明显。Blog的小众的聚集有可能是个人的朋友交际圈子,也有可能是具有共同爱好的人的群体,也有可能是某一个领域的同行人士……所有的小众群体的聚集都依据于各自的blog的内容。这种天然的分类,更能让人们找到更深远的自我价值。Blog的出现,在这种意义上将人际交往的网络有效地扩大了。其有效性就表现为:以共同点出发结识的朋友形成的关系,会比简单的人际交往更牢固、更持久。
   
    三、博客新闻报道对大众媒体的影响
    博客的类型多种多样,大多以个人日志为主,发表个人的情感和意见。但纵观博客的发展史,从博客的诞生到博客的兴起,这其间,博客传播的推进无不藉由着blog在爆发性的新闻突发事件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欧美国家博客在大型突发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连线》杂志称,博客已经成为传统新闻记者的预警系统,提前提醒即将爆发的、不引人注目的,但是突发性的新闻。③
    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描述不在《纽约时报》,而在那些幸存者的博客日志中;对事件最深刻的反思与讨论,也不是出自哪一个著名记者手中,而是在诸多博客当中。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互联网上最神秘的人当数博客萨利姆·帕克斯。从2002年9月开始,他一直撰写并张贴有关巴格达局势的文章。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登录因特网搜索他的网络日志,因为那儿记载着战火之下、围城之中的巴格达的最真实的生活,从西红柿价格到炸弹的威力。他从巴格达向世界发送的报道,比CNN、半岛的报道更加鲜活有力,吸引各大媒体竞相引用。
    2.博客传播对中国新闻传统采编的冲击。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个人博客对传统大众传播的新闻界正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像如今做得比较专业的BBC(Business Blog Cluster) ④,记者可以在这里找到新闻线索,撰稿人可以借此将自己的作品传得更远,编辑可以在这里找寻适合自己版面的稿件,CXO可以在这里宣讲他们的理念,评论者可以指点江山,市场人员可以推广他们的产品,不同意见者可以在这里争论。blog的出现为此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线索获取渠道,更是一种传播模式的变革。这种小众化的传播方式,在blog的平台上利用网络发布新闻,本来就省去了编辑、印刷、发行等等繁琐的工序,更能让新闻的及时性大大提高,形成实时性报道;此外,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他们在blog上选取自己想要采访报道的新闻线索时,也同样关注的是这篇blog日志的热门程度,因为在每篇blog日志后面都有网友的评论。如果日志的评论条数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已经超过10条,显然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并成为上升到blog平台排行榜上的热门blog。记者以这种受众已经形成的热门度为依据,显然在未发表前就知晓了受众的反应程度,这对编排报纸的议程设置功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国外的博客对大型新闻事件的作用和国内日趋成熟的博客传播来看,博客必将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有巨大的冲击。总体看来,这种冲击带来的是融合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不可忽略的是,博客传播如要应用于大众媒体的传播中,其自身小众的传播的真实性问题,还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证实博客的真伪,贸然引用定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其中仍然存在有价值的并且真实的新闻或信息,如何在这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的互联网博客中制定衡量其真伪的依据或是“制度”,还是有待我们深入考究的问题。
    注释:
    ①刘韧,《Blog改变着网络媒体》2004年02月12日 16:25  原创-IT
    ②郭庆光,《传播学教程》,85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③孙坚华,《德拉吉报道与崛起的新媒体》,《新闻实践杂志》,1999年2月25日
    ④商业博客联盟http://bbc.icxo.com
    (编辑:徐蟾桂)
   
    国际著名记者、作家爱泼斯坦逝世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6日上午1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