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8期>>本页       
 
【视听天地】如何与画面完美结合


(2005-10-10 10:17:52)

--电视解说词创作议(上)

姜歆远 李光敏(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 430071)

国内的理论界近年来有一种争论,那就是电视首先应当是语言的艺术还是画面的艺术?我们暂且不管这一争论的结果如何,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这一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语言对电视艺术的重要性不可轻估。电视解说词的写作,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字功夫,但不能将解说词写成文章,解说词写作与文章写作有很多不同,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为看而写。由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个性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因此在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就要时时考虑到电视画面的形象、状态和特点以及节目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思想。

一、避免解说“八股”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写作,它不是独立的,而是与画面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要达到解说词与画面的完美结合,首先要注意避免以下创作的误区:

一忌贴。如果观众已从画面上看到或感受到你所描述的一切,你的话就成了累赘。如果画面上太阳高照,人们热得直扇扇子,像下面这样的解说词就是失败的:“艳阳高照,大地热得像蒸笼一样。”如果解说词改为:“今天的气温高达38℃,据了解,这样炎热的天气还将一直持续到下个星期。”“持续到下个星期”从画面上看不到,这就是有效补充。

二忌空。《川鄂大江名胜录》中《极目楚天舒》里最后一个片段:

“啊,波澜壮阔的长江,你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你是中华儿女的母亲,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啊,充满朝气的长江,中国人民的冷暖离不开你!啊,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长江,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坦荡豪放、朝气蓬勃的性格,你代表着祖国光辉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这些比喻虽然精彩,文字虽然有浓厚的诗意,但是,对画面的发挥,也要遵循一定的度,超过了这个度,再优美的语言也没有实质的内容,只是空话大话而已。

三忌罗嗦。 解说词的句子不能过于冗长,太长了,观众听到后边的忘了前边的,形不成完整的印象,容易引起记忆混乱。因此一是要将长句尽量短化,一个长句设法分做几个短句来说,字数越少,越容易记忆,句子越短,印象越深,这符合人的听觉生理的特殊要求。二是尽量减少复句,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关联词语,努力将冗长的复句简化为短促的单句,目的是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四忌铺张。解说词要表达的是:画面不能直接表达但与画面又有联系的内容。在写解说词的时候,需要对画面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切忌用文学写作的笔法无限度地铺陈,这样会让观众对电视所表达的内容产生怀疑。

五忌直白。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不仅要满足观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审美愉快的需要,还要有较高层次的情感和思想的意蕴,满足观众对情感审美体验和理性审美超越的期待。因此,解说词不宜太直白,应留给观众一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

六忌官腔。 在电视中出现官腔,会拉开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甚至会让观众对节目产生反感。因此,官腔也是电视解说词创作中一个非常需要避免的因素。

七忌行话。有些电视解说词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和信息含量,对于抽象的推理性强、逻辑性强的科学知识,文字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解说词在此起到了关键作用。电视解说词是读给观众听,而不是写给观众看的,所以一定要重视某些听觉原理,听觉习惯,要尽量通俗化、生活化、口语化。有些书面语或不常用的专业术语以及方言、外来语等应尽量避免,即使是不得不用专业性特强的词语,也一定要作形象的说明。

八忌重复。

二、解说词写作的“起、承、转、合”

我国古代诗词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千古章法,不出起、承、转、合之外,虽有千变万化,其宗不离。”名家称之为“过片不要断了曲意”,说的是结构贵在周密完整,要把意思表足,这就是起承转合的规律。新闻不是诗词,但古诗词那种错落有致,避免平铺的衍展、枯燥乏味的写作手法,对新闻的写作是很有意义的。

“起”的方式很多,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如:

20多年前,邓小平那振聋发聩的声音:“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理论文献片《走进新时代》第五集 民主法制)

另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如:

“当恋爱中的人们把在这个雕塑下的留影,作为未来可以纪念的老照片的时候,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外面的这个雕塑似乎就变得有意义了,成为雕塑的人应该也会因此而感到欣慰。这是2002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是很普通的一天,是很普通的人们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足球的一个真实的存在。在这一天,大约有5000人进入五里河体育场观看比赛,这是并不被关注的甲A联赛最后一轮中的一场比赛,但是在一年多以前,也就是2001年的10月7号,这里有5万人、电视机前有3亿人在共同等待着一个大梦同喜的时刻,为了纪念那个普天同庆的时刻,在这里出现了纪念雕塑。就像所有跟中国足球有关的事情一样,关于这个雕塑是否应该出现,也存在争论,因为人们对于成为雕塑的人的评价是不一样的,而且是根本对立的。处于雕塑中核心地位的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无疑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人物,这种争论在他执教中国队的两年半时间里没有停止过,在他离开中国之后也没有停止。(央视国际《神奇的神秘力量(中)》第二集)”

此段解说词以雕塑作为“入点”,引出片中关键人物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比任何其它方式都显得巧妙。

总之,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古典诗歌不仅“起”的形态各异,“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

“转”是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它能引导读者从中体认思路,进而品味出作者的情感和整个文章的主旨。所以承和转同样重要:

“每到星期天,这条路上就会出现这对拎着小板凳的父子,父亲李先生,儿子李剑桥,他们的目的地是书店。到了书店,他们会选上一个不拥挤的地方,看各自喜欢的书。儿子李剑桥喜欢漫画,李先生则会捧上一本人物传记看得津津有味。对于还上幼儿园的小剑桥来说在书店看书没什么大不了,而对李先生来说总有着一份无比的满足感,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书店常常可望不可及。(辽宁电视台《告别图书饥饿》)”

这段解说词同时涵盖了“承”和“转”两个部分:首先是承接前面的李先生父子到书店看书,然后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买书的问题,这是相当重要,从画面来看,承接非常自然,而由看书转到买书,也是十分自然地导向主题。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时间是留不住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留下回忆,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时间在回忆中度过,封存记忆的影像,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工具,而在像片、录影带上留下什么还是要我们去书写。辽宁电视台专题片《从风干的岁月到流动的回忆:照相的故事》”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结语,这部片子的主旨才不仅仅停留在单纯介绍摄影业发展的层面上,而有了一个新的深度,具有了更多人性的味道,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编辑:肖曜)#13#10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