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0期>>本页       
 
业务研讨 新闻的萎缩与广告的扩张


(2005-10-12 10:09:14)

--党报在经济报道新格局中的尴尬

任大文 黄 磊 张勇军(湖北日报武汉新闻部 430077)

一、经济报道面临新领域和新格局

1992年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逐步确立,“市场”和“经济”在国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生产力水平和人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

此种背景下,中国传媒沿袭多年的经济报道领域和格局也有不少变化和发展。笔者初步归纳,大致呈以下几种特点:

(一)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相互交融。如电子产业、信息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金融服务、生物医药、化妆美容、中介服务等等。其中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交融最甚,家用电器、计算机、电信、手机等,从产业到产品,已呈现越来越不可分割的趋势。

(二)部分战略性产业“放下架子”,在品牌和产品战略的引领下走向大众。这方面最典型的是汽车产业,特别是轿车产业。

(三)受众兴趣被消费链终端牵引,产业经济成为受众关注热点。任何一个产业和企业,只要其产品进入大众消费市场,就会引发受众广泛关注。而一旦成为大众消费产业,该产业内产品信息、企业重组、运行战略、人事变化等大小事宜的变动均成为新闻。比如,随着计算机、汽车和房地产消费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三个产业的关注度,就相对超过了钢铁产业。许多人并不清楚世界十大钢铁企业是哪几家,但微软、IBM、联想等IT企业却几乎是家喻户晓,比尔·盖茨也近乎具有了明星效应。

(四)区域化逐渐让位于全球化和全国化。以笔者采访亲历感受,东风汽车公司已经是个多元化的国际性汽车企业,在全国有各种下属企业,东风日产旗下最大的轿车基地就放在广州。湖北媒体采访东风若仍仅限于武汉、十堰和襄樊,显然就不够全面。又如:武汉NEC是NEC在中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但其行政、销售和宣传部门却设在北京,只与武汉NEC打交道,直接采访和深入采访基本不可能。

(五)作为市场主体,大量企业和企业家开始进入包括普通百姓在内的公众视野,并以“成功”、“创富”、“商战”等话题成为公众舆论的焦点。

二、新闻的萎缩与广告的扩张

如今,面对经济报道新领域,不少党报的新闻采编部门依然没有足够重视,客观上在萎缩战线,而广告部门却在不遗余力地扩张。

据笔者的观察与体会,新闻“萎缩”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在与有关企业、产业的日常接触中,党报常常“缺位”,不利于记者的积累和报道的深入。出于市场竞争和营销的需要,目前多数新兴产业和大众消费产业对新闻单位及新闻宣传的需求,往往重点放在产品推广和品牌宣传活动上。在这样的场合,企业高层和业内人士云集,信息交流频繁。由于许多党报对此种信息不甚重视,战线记者因难以发稿而疏于应对。于是就导致两种后果:记者长期缺乏直接了解产业动态的机会,进而相对缺乏较宏观的把握认识能力和与相关企业的沟通能力,难以形成有分量的报道线索;而广告人员因工作需要和客观便利条件,可长期接触相关产业、企业,企业对广告人员产生“角色模糊”,重广告人员而轻记者。笔者跑汽车企业4年,发现各种场合出现的媒体战友中,绝大多数竟为广告部门编辑。

(二)面对一些重大经济领域和重大经济事件,党报常常不必要的“失语”,不利于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等功能的发挥。试举两例:其一,近年来全国及武汉房地产市场升温,市场街谈巷议,海内外大地产商纷纷入汉。武汉的房地产市场几年来如何发展、走向如何、与其它城市相比的共性与个性何在?武汉地区的党报(甚至包括市民报)在新闻版面上尚未有报道进行全景揭示。重招商引资动态(因为这是中心工作),轻业内跟踪、观察,这样的情况在新兴产业报道中相当普遍。其二,去年底,武钢“换帅”,笔者作为《湖北日报》战线记者从内部获悉消息,但由于没有组织部门授权发布,循惯例只得等待。而此事已由武钢在公司网站上面向全球发布,《武钢工人报》也予报道。结果是,本地几家市民报转载了《武钢工人报》稿件,《长江日报》和《湖北日报》只能通过自身组织评选揭晓的十大企业家活动顺便提一下,《湖北日报》在时序上排名最后。

(三)采访力量和版面资源分散,不利于报道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如,不少高新技术产业已呈融合之势,产学研一体化成为主流,同时部分战略性产业走向大众。反观许多党报的运作机制,还没有适应这种变化。在几乎所有的党报,科技报道、大院大所归口科教文部,而信息产业和企业却又归口经济部。另外,在《湖北日报》,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农业这样的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迄今还没有专门的新闻版面。其实,《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党报,在这方面已做了有益的探索:该报对信息、汽车、农业等重点产业和受众关心的产业,已分别设立了新闻专版。

(四)对经济新闻的价值观判断存在局限,不利于新闻线索的发现与挖掘。长期以来,媒体、特别是党报对经济新闻的价值判断,多从政策诠释、配合中央和地方党政部门中心工作、策应各种政治荣誉和评价活动等几方面出发。这种价值观体系是党报工作的重要基础,应继续发扬。但问题是,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受众的需求,我们还必须丰富我们的新闻价值评判体系。比如,产品动态的稿件,因带有广告之嫌,往往简讯都难发。殊不知,一款新产品的推出,有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如,2002年神龙公司推出的“爱丽舍”轿车,彻底宣告全国轿车市场“老三样”时代的结束,真正将中国汽车和消费者带入“汽车时代”。又如,在汉港资企业丝宝集团,就因其密集的广告宣传,导致对其的新闻报道束缚甚多。实际情况是,该企业是中国化妆品市场中最大的民族品牌,战略意义不亚于过去乐凯对抗柯达。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品牌,这样激烈和有意义的交锋,难道不足以去重点报道吗?

与新闻“萎缩”相反的是,包括党报在内的各媒体广告部门,对经济领域中的新产业、新企业却是全力拼抢。

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为例。从湖北日报到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在信息与家电产业、房地产产业、汽车产业、旅游产业、金融服务、商业零售等诸多领域,广告部门均开设了专版。道理很简单,这些产业是“朝阳产业”,经济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巨大,同时又为各界受众关注,在新闻资源丰富的同时,广告资源也非常丰富。

由于采编部门没有这样的阵地,受众的相关需求就只能在广告版上寻求满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广告版面上除了大量的广告信息之外,经常能出现广告人自己撰写的产业分析和深度透视。但总体看,广告版面中隐含了大量的新闻信息,可惜没有按新闻规律处理。这并不是广告部门的责任。

三、应对之策:强化四种意识

面对经济报道出现的新领域、新格局,新闻“萎缩”显然不能继续下去。笔者以为,改变这种状况,新闻采编战线的同志需要从强化四种意识入手。

--强化“三贴近”意识。如前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经济报道中新领域、新格局不断出现,特别是受众对经济新闻的需求从广度到深度均有很大发展。如果我们的经济新闻仅重视工作性报道而忽略产业经济报道,就很难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利于媒体竞争力的提高。

--强化创新意识。这包括,加强新闻价值观创新、采编和报道方式创新、业务管理机制创新、版面设置创新等等。

--强化采编人员的专业意识。经济活动越分越细,受众需求也越来越细。做产业经济报道,要求记者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某一专业经济领域的各种信息和知识。搞汽车报道的人起码要会开车,采访上市企业的人起码要会看年报,采访企业家要具备与之平等对话的素质,写分析报道要敢于善于提出产业发展趋势。汽车界资深记者李安定、程远,信息产业资深记者方兴东等的专业素养就值得学习。他们的报道,可以找到与众不同的角度,可以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强化整合意识。经济活动的交融性和多样性,对新闻部门整合各种采编力量的机制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采编架构中,战线划分不可能绝然清晰,总有交叉冲突之处。有关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取长补短、互相配合,“补台”不“拆台”。以《湖北日报》为例,假设要采访湖北全省汽车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机制和平台来使武汉新闻部、记者部、经济部等有关部门团结协作,统一策划、联手采访、信息共享。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