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0期>>本页       
 
业务研讨 危机新闻的预警功能


(2005-10-12 10:09:10)

程 锐(人民日报驻湖北记者站 430071)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 所谓危机新闻,就是对这种“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所作的新闻报道,如2003年初的SARS事件、2004年末的印度洋海啸事件及最近发生的伦敦连环爆炸案等新闻都属于典型的危机新闻。对危机及时作出报道,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危机新闻,从题材的范围来说,有自然危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金融危机等等。从题材的时态来说有两大类:其一,处于萌芽状态的某种事物,给社会带来潜藏危机;其二,事前无任何征兆,会突然发生,给社会造成危害。从功能来说有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预警功能,它正好符合现代社会发现的需要。

现代学者指出:“生活在正在变革的社会和文化之中,特别是处在今天那种革命性变革时期,用过去来指导现实的决策和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已经越来越不可靠了。面临这种情况必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明确的概念。还要想出新办法来对付它们。”②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现代社会对未来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进行社会预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受重视。危机新闻的预警功能是新闻媒体在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过程中,不断地“瞻前顾后”,对有可能产生危机或已经产生危机的因素进行监测、甄别、判断并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发出预警,通过警示让社会自身自觉去规范社会实践,避免恶性问题出现或反复出现,让自然与社会之间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关系。

近几年危机新闻在我国备受社会重视。面对各种危机事件,新闻媒体的危机新闻有尚佳的表现,较好地发挥了它的预警功能。如果对其作一个基本的归纳与总结,预警功能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洞察先机:具有趋向警示功能。

我们常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这是古人从大自然变化的现象中总结出的规律,说明事物发生时必有前兆这一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虽然处在萌芽状态,但其构成的某些因素具有不稳定性、具有负面作用。在发展过程中,这样的因素通过量的积累,到某一天,一个外部偶然因素的介入,使其内部积聚的能量大于自然或社会的有序组织可能承受的范围,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由于这些事情是潜在的,对此,一般人看不到。我国的危机新闻能以新闻敏感洞察先机,深入地觉察“未然态”中的危机因素,用洞若观火的慧眼进行科学判断,及时发出社会预警,警示人们要防患于未然。如近些年来,我国媒体对洪灾过后长江上游伐木、基金黑幕、孙志刚案等的报道,均揭示了社会生活中某种潜在的被人们所漠视的危机,提出警示,在危机产生前将其发展趋向予以扼制,将其化解。

二、 抢采抢报:具有应对应急功能。

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危机事件突然发生,出乎人们的预料,或人们压根儿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只有局内人知道。过去,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地方隐瞒实情,国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使它造成更大的危害。现在,在新闻的不断改革中,我国危机新闻报道不仅适时地使用,而且不断加强了时效性。一些危机事件发生后,媒体马上跟进抢采抢发,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人们、让全社会、让国家有关政府部门了解情况,引起关注,制定应对应急措施,力求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2001年7月17日,广西南丹发生特大矿难,当地严密封锁消息,人民日报驻桂记者冲破重重阻力勇揭铁幕,使事件最终曝光。南丹矿难是我国首例由新闻记者最先披露的重大安全事故,因为记者的抢采抢报,让国家政府很快了解清事态并及时制定应对应急措施,对这起危机事件做了全面处理,并为我国煤炭生产的长治久安建立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又如2004年对禽流感的报道,也体现了这方面的功能。

三、 解剖分析:具有警钟长鸣的功能。

考察一些危机新闻报道,我们看到的很少是就事报事、一事一报,而是很多运用了深度报道的形式。抓住危机事件,运用立体思维、多向思维,对事件的发生追根溯源,全面透析事件产生的复杂背景和社会原因,多面分析危机产生后所造成的种种社会影响,并对危机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这样的报道,给予受众的不仅是当下信息接收时的震惊,更是一种终级关怀,它让受众明理、增长见识。再是警钟长鸣,让人们具有一种自我预警意识,自觉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如1998年长江全流域水灾发生后,新闻媒体对长江分为三段作了调查:长江上游滥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使江水水满为患;下游河道不畅,使长江成为悬河。并对其产生的原因作全面分析,得出结论“天灾乃是人祸”。这一报道发人深省,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预警意识。水灾过后,有人又在长江上游滥砍滥伐,人们发现后,马上向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媒体报道后,相关部门对其给以有效制止。

四、积累信息:具有提供应对经验的功能。

由于深度报道的形式的运用,深度报道各种手法在危机新闻中各展其能,如背景设置、新闻链接、新闻解读、名词解释、记者评述等,均被危机新闻所普遍采用。一次危机新闻报道后,它不是易碎品,而是积累下丰富的有关信息,建立了相关专题的信息库,为今后处理所出现的类似的危机事件提供应对经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调研提供便捷的服务。近几年,凡是发生规模较大的危机事件,一些主流新闻媒体、知名门户网站都会建立相关的新闻专题网页,专题内容涉及范围广泛、信息内容较为全面。比如人民网针对2004年的禽流感建立的专题《禽流感袭击亚太 中国严密防范坚决控制疫情》③,内容包括国内动态、国际动态、认识禽流感、知识问答、图表解读、综述评论等。新浪网建立的同类专题名为《积极防治禽流感》④,内容也表较全面,包括全球各地禽流感疫情、禽流感防治常识、图片报道、动物与人之间的疾病史等。这些专题新闻信息库的建立,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专题网上图书馆,供大众日后方便查询,为今后处理此类危机提供办法与经验。

综上所述,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考察,危机新闻的预警功能与人们的需求是相符合的。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提出针对传播内容形态和传播方式的“防疫论”。他认为,人的思想需要经过锻炼和考验,才能经受刺激的挑战。要提高人思想上的抵抗力,一来要使用“滋补法”,让人事先接触支持其基本信念的正面信息;二来要使用“防疫法”,即让人事先接触一种弱性的、为刺激其防卫的负面信息,这样可以让人形成一种通用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足以使人的基本信念在受到另一种攻击时也不致于改变。⑤危机新闻的预警功能正是通过满足人的这类思想需求、以新闻信息的传播来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心理能力的。

危机新闻发挥预警功能需要讲求一定的方法,才能体现预测的科学性和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危机新闻一般分为自然性危机新闻和社会性危机新闻。两者相比,自然性危机新闻的预警依据相关的自然科学规律显得更为客观化、形式化,新闻的预见性和清晰性更强。社会性危机新闻的预警由于社会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事件发生发展的主体能动性等原因,预警的方法也要复杂许多、难度也大一些。虽然两者有区别,但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都有规律可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为社会预测的可能性奠定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规范方法上的保障。比如趋势外推法、专家评估法、模型法等,有时还须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⑥

注释:

①转自吴海荣:《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决策:经验必须给科学让路--以广东“两大事件”危机传播管理为例》,《理论导刊》,2003年6月

② 阿尔温·托夫勒(美):《预测与前提--托夫勒未来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10月

③网址http://www.people.com.cn/GB/guoji/8212/31447/

④网址http://news.sina.com.cn/z/birdflu/index.shtml

⑤ 转自韩书:《灾难事件三个环节中的媒介运用》,《中国记者》,2004年10期

⑥欧阳康:《社会认识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

(编辑:徐蟾桂)#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