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0期>>本页       
 
业务研讨 人物采访中记者提问的艺术


(2005-10-12 10:09:42)

何 瑛(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430022)

刘 畅(荆楚网 武汉 430077)

华 伟(湖北电视经济频道 430071)

作为一名记者,人物采访是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在采访人物过程中,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从事记者工作13年来,我们采访了各种类型的人物,从中也获得了一些心得。

高质量的提问离不开采访前的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做了哪些具体事情?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潜在动因是什么?他行为的背后有哪些深层社会原因?包括他的性格和为人,这些都要在采访前做好提问准备,还要尽可能通过各大新闻媒体、政府部门、网络等渠道多获取一些资料,多查、多看、多思考,明确采访主题。记者在采访中要围绕采访主题提问,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那么究竟怎么提问呢?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在采访武汉市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徐月英时,她始终是一幅面带微笑客客气气的面孔。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家大型饭店的执行经理,她把对客户的应酬也习惯性地用在了采访上。我们没有单刀直入,而是先和她拉起了家常:

记者:你现在家住哪里?

徐:在汉口范湖。

记者:每天从汉口赶到武昌上班得一个多小时吧?

徐:是啊。

记者:我也是这样,桥上经常堵车,夏季就容易中暑。天天这样也是够辛苦的。

徐:是啊。

记者:听说你还有个孩子,累了一天回去还要照顾孩子。孩子多大?

徐:5岁。

记者:挺可爱吧?

徐:小家伙挺聪明。有天回去累了,小孩说‘妈妈,妈妈,你累了,我帮你捶捶背’,说着,一双小手就捶了上来。哎呀,孩子一撒娇什么累啊苦啊都忘了。

母爱是女人的天性。谈起孩子,她的脸部表情松弛了下来,气氛也变得轻松和谐起来。一个好的开端很关键,它可以使被采访对象放松紧张拘谨的情绪,使采访能够顺利进行。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

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什么?”“您的打算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就像简单的公式,缺乏个性。泛泛地提问往往得到的是泛泛的回答。那么,怎样避免泛泛提问呢?我们的经验是:记者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访谈《母爱撑起一片蓝天》,讲述一位种了半辈子田、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为了给三个身体不健全的儿女看病,南下广州打工的坎坷故事。在对身患残疾的大女儿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了照顾好三个孩子,母亲近20年没在娘家住过一宿。于是我们就从她母亲南下打工走的头天晚上开始提问:

记者:你母亲走的时候肯定很舍不得你们。走的头天晚上她是不是一夜都没合眼?

一提起当夜,女儿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慢慢地细述起来:

那年我15岁。她突然决定出去。她头天晚上和我们说:“孩子们,我要出去打工,我要去挣钱回来让你们过得更好,让弟弟好好读书,有钱买新书包,买新衣服,想吃什么好糖果可以有钱去买。”我们三个把她团团围着哭,她自己也哭。她跟我说:“你是姐姐,你应该坚强一点,不要哭,应该让弟弟妹妹都跟着你学会坚强。”……妈妈把简单的行李收拾好以后,跟我们说:“妈妈现在出去借点钱,等妈妈回来再陪你们睡一晚上。”我看得出妈妈的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她就把我们一个一个抱到床上坐着。那是冬天,她给我们盖好被子,晚上没有电--我记得很清楚,她给我们点上蜡烛,然后就出去借钱。

记者:借了多少?

女儿:两百块钱。回来的时候她特别高兴,说:“孩子们,你们睡了吗?你看看,妈妈借到钱了!妈妈借到钱了!”好像希望就在眼前。就这样,第二天早上,提着方便袋、一点很简单的东西就离开家了。

这篇访谈中像这样感人的细节很多。我们通过这些具体细致的提问捕捉到了一个个生动细腻的故事细节。

三、要善于运用层层追问的办法来挖掘故事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被采访对象往往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的好多细节不以为然,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时记者就要以敏锐的眼光迅速捕捉住、追问下去。通讯《李运生和他的家庭辅导站》,记述一位74岁高龄的农村残疾老人义务帮教400多名问题孩子的感人事迹。李运生感化学生的故事很多。当讲到其中一个学生被父亲痛打出走,是他把这个孩子找回来的经历时,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我们想,孩子出走十来天,亲生父母都没找到,却是非亲非故的这个残疾老人给找回来的,老人肯定吃了不少苦,这个细节肯定很动人,于是我们追问:

记者:你怎么想到要去找这个孩子的?

李:那些日子可把我急坏了,天天睡不着觉。一个孩子不见了十多天,是饿死了还是被狼叼走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每天哭得死去活来,我也焦急得很。所以我就叫我老伴给我装了一壶水,带上几个馒头,拎上包就走了。

记者:他的父母已经找了一个礼拜没找到,那您知道怎么找才能找到啊?

李:他的父母把镇上翻了个底朝天,没找到。我想只有到周边的乡镇一个一个找,花了将近十天时间……在东南方向有个百图山,我最后到那儿找到了他。

记者:您当时是怎么发现他的呢?

李:山上的树木很多,上面有几个临时的工棚,我喊 “梁冬冬,你不用害怕,你爷爷来找你,你爷爷做好了工作,你爸爸不会再打你了,你出来吧。”一会儿,我看到一个烂棚子里出来一个孩子。我走近一看是梁东东,头发蓬松,身上很脏,我心疼得很。

紧接着我们采访梁冬冬:

记者:一个人在山上这么多天,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你什么感觉?

梁:我就像看到亲人一样,不再孤单了。

记者:那你想不想跟李爷爷回去?

梁:我想爸爸妈妈。我当时一下子跪在李爷爷面前,抱住李爷爷的腿,哭着说“李爷爷,我错了,我再也不进网吧了。”李爷爷也哭了。后来他带我回去了。

四、记者在遇到采访对象隐晦的问题时,可以采取迂回式提问的办法,避开正面提问而从侧面深入。比如,一个名模的成功受人注目,她成功的背后更引人关注。但这类问题她们是不会正面回答的。于是在采访时我们不去就事问事,而是从侧面了解她、观察她,从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中看出她的处事之道。于是我们问:

记者:社会上对名模有这样一种看法:一个女名模的背后都有一个男性朋友在支撑,是这样吗?

模特:这种情况有,但我认为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实力。我很看重内涵。它在台上是永恒的,它会永远发光发亮的,哪怕就是说你现在流行到了五年后,哪怕到了十年后,但是你在台上表演得精彩,你是要通过自己的内涵去表现。你懂得了这种文化底蕴,你有了这种很深厚的东西,有了这种积累的话,在台上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它的韵律都是非常非常足的。身材是会变的,容颜也是会老去的,但是文化底蕴和一个模特儿的内涵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

从她的坚定的话语和坚毅的表情中,我们感受到实力在她模特生涯中的分量。

人物采访中关于提问的技巧还有很多,比如采访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问题就要比较专业一点,那样才能和被采访对象拉近距离;当遇到被采访对象文化比较低、表达能力比较差时,记者要有耐心;当遇到被采访对象说话跑题时,记者要想办法引导他回到正题等等。总而言之,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素材,记者所有的采访技巧都应该为这一目的服务。

(编辑:徐蟾桂)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