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0期>>本页       
 
业务研讨 撼人心魄的交响曲


(2005-10-12 10:10:00)

张小燕(湖北日报政宣部 430077)

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是今年政治生活的大事之一。在全国关注的大事件中,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从8月5日到8月31日,湖北日报先后推出了《寻访抗战亲历者》、《图述湖北抗战》、《穿越湖北抗日战场万里行》3组报道,采用口述、图述、地述3种形式,向读者展现历史,引导读者关注历史,成为湖北日报整个抗战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述:让亲历者重温历史

新闻求“新”,讲求最新发现、最新进展。关于历史的报道,不能只是铺陈史料,必须找到历史和今天的结合点,使报道既符合宣传规律又符合新闻规律,激发读者对历史产生阅读兴趣。

让历史鲜活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亲历者重温历史、重述历史,让读者跟着这些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亲历者去追溯历史,去感受、触摸历史。亲历者的疼痛、愤慨、激昂的情绪是最好、最令人信服的教材。

经过调查了解、精心筛选,最终确定毛泽东主席的堂侄、原延安第一兵工厂厂长毛远耀,参加了百团大战的老战士、共和国第一批将军张秀龙,王树声将军的机要秘书王树和,原敌后武工队队长王展,原在冀中大平原抗战的老战士马国昌,原新四军五师老战士何炎贵,原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孔庆德,原八路军女战士、抗战文艺兵莎莱,原中国远征军连长唐岱,原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在晋绥抗日根据地奋击日寇的张绪等10人为采访对象。

这10人中,有身份显著、显赫者,特殊者,有高级将领也有普通战士;有上战场杀敌的勇士也有激励斗志、运送弹药的文艺兵和工程兵。他们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作战地不同,岗位不同,自然感受各异、视角各异,易于增强我们报道内容的丰富性、立体性,易于吸引读者,易于读者全方位感受抗战全过程和全貌。

连续发出的10篇稿件,既反映出全民族同仇敌忾共抵外侮(如《万马齐奔报国仇》、《军民拧成一股绳》),又反映出我对抗顽敌的高涨士气(如《金戈铁马气吞云》、《将军百战壮山河》);既有关于八路军主力抗战的报道(如《烈火金刚铸忠魂》),又有关于敌后武工队、新四军、远征军抗战的报道(《深入敌后与狼共舞》、《万里远征振国威》);既有反映富有特色的抗战生活的篇章(如《永不消逝的电波》、《激越歌声鼓舞斗志》),也有警醒后人的篇章(如《牢记历史毋忘国难》)。

每篇稿件,都从采访对象的视角展开对历史的追述,努力写出采访对象的真情实感,同时,在文中穿插报道采访对象现在的情况,并配发记者采访时拍下的采访对象富有生活气息、生动的图片,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可信度。

“寻访”二字,调动读者的好奇心,跟着记者寻找、寻觅这些亲历者,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记者找到他们的艰难。当时,确定好人选后,记者就开始联系采访。真正寻访到他们现在的住址,联系采访事宜,实属不易。通常是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一点可能的线索,顺藤摸瓜,几经周折,才寻找到采访对象。

果然,通过亲历者的口述,60年前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英勇不屈、对抗强敌的那段历史,穿越时空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画刊:用形象再现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作为湖北省委机关报,要反映抗战全貌,还要立足湖北,反映湖北的抗战功绩,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地域接近性”的要求。

在推出《寻访抗战亲历者》这组报道之后,紧跟着于8月15日推出了画刊《壮丽的历史画卷,不朽的爱国篇章》,用图片的形式形象再现历史,和读者一起重温在湖北这块热土上曾经奏响的抗战壮歌。

如果说《寻访抗战亲历者》这组报道是采用多视点聚焦同一历史事件的手法,画刊则是以时间为线索,聚焦抗战中发生在湖北的大事件、活跃在湖北的重要机构和重要人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

当九一八日本侵略军的炮弹在沈阳北大营炸响时,荆楚大地就发出了反抗暴日的呐喊。湖北的抗战与全国的抗战是同步的,湖北的抗战就是全国抗战的缩影,湖北抗战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报道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同时,作为今日之纸质媒体,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传递思想、传递观念、传递观点。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记者决定选取重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地点为组成画刊的重点内容,浓缩精华再现历史全貌。

从事件角度,选择了反映九一八事变后湖北人民的抗日斗争、声援北京一二九运动、中山舰壮烈殉国、新四军成立、《新华日报》创刊、武汉保卫战、侏儒山战役、献金运动、湖北人民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重大事件予以报道。

从人物角度,选择了李先念和新四军第五师、张自忠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从地点角度,选择了七里坪、汤池等地。

借助珍贵的历史图片,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颇具匠心地融合到一起,充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军民如火如荼投入抗战、浴血奋战的历史风云。

踏访:身临其境追忆历史

历史事件发生地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引导读者从情感上触摸历史;通过历史图片的运用,引导读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到发生在湖北的抗战风云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的踏访,可以帮助我们在读者面前铺开一张“作战地图”,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

8月16日,记者从武汉出发,驾车穿越湖北抗日战场,踏访当年抗战旧址。这次踏访历时半个月,从团风经红安到大悟,穿应城抵老河口,再到宜城、京山,过夷陵、荆州、洪湖,绕道阳新、大冶,最后重又回到武汉,跑了数千公里。一天一篇通讯、一张照片,每到一地,记者就从现场发回报道。

最生动的新闻永远发生在现场。站在现场,抚今追昔,记者的所见所闻、所触所感、所思所想,全化作生动的文字、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打响敌后抗日第一枪——寻访张体学独立大队》、《抗日干部成长的摇篮——访红安七里坪抗日军政学校》、《白果树作证——访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八字门前气势雄——访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抗战之花遍山岭——访中共鄂豫边区委员会旧址小花岭》、《铁血要塞——踏访石牌保卫战战场》、《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访大田畈战斗目击者》、《历史不能忘记——访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文章有对历史旧址现状的描述介绍,如:白果树湾山环水绕,丛林茂密。东有大马尖,西连歪歪寨,北依泉水岭,南接大悟山主峰……记者怀着景仰的心情走进五师司令部旧址。房屋为砖木结构,大小五间。屋旁也有一棵白果树,浓阴匝地。门前一条小河,四季不涸……有对当年战情战况的介绍,如: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就驻扎在这里。一时间,老河口成了鄂豫皖陕抗击日寇的指挥中心……有记者置身其中由然而生的感慨:她(武汉受降堂)让我们深切感受历史荣耀、分享抗战胜利喜悦的同时,谆谆告诫我们“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尽,可永远不能忘记历史!……”

这样的报道自然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在记者铺开的“作战地图”前,历史变得更加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每组报道,都按照一个基本的旋律,即从共赴国难、奋勇斗争到警醒后人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安排报道节奏和顺序。3组报道犹如旋律反复、上升的乐章,最终组成为气势雄浑、撼人心魄的交响曲。

(编辑:肖曜)#13#10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