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前哨>>2005新闻前哨>>10期>>本页       
 
视听天地 谈广播剧创作的人文精神


(2005-10-12 10:09:42)

汪志鹏 赵 馨(湖北人民广播电台 430022)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等的关注和保障。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无论是从过去和现在来看,人文关怀都是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人文关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对核心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确认和推进。对媒体工作者而言,高扬人文关怀的大旗,是我们不可推卸的社会职责,满足受众的期待需求,是媒体对受众人文关怀的最终表现,而人文关怀思想的最终表达途径需要通过作品实现与受众即时的心灵对话,从而成为一种潜在的引导力量,生成新的生命感和理性,以至对传统观念和价值标准提出疑问和挑战。

广播剧作为一种大众艺术形式,其最终的目的是引起传受双方的共鸣,然而受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不同年龄、职业、民族、性格和文化水平造成了他们不同的收听习惯和不同的审美心理。因此,广播剧的创作必须使受众和剧中人物在人生经验、心理状态、情感意愿和理想期待等方面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向度,使二者在短时间里达成契合,实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振。

广播剧《女儿结》改编自青年作家姚鄂梅的同名中篇小说,故事从主人公叶小昭追念去世的母亲在她遭遇婚姻离异、工作发生失误的困境下,如何得到母亲的爱和拼力的支持开始,母亲在为她心力交瘁中悄然离世,从而使她产生了对母爱的强烈渴望。于是,寻找“母亲”就成了此剧的一条艺术主线,它以叶小昭分别与几位“母亲”的交往来折射出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期盼和对相互关怀的渴望。几位空巢母亲身份的设置反映出作者的独到匠心。秦爱霞亲生女儿远在海外,电话线固然可以传递信息却难以传递母女温热的感觉;唐世芬虽有两个儿子和媳妇近在身边,但儿子们与她保持联系的目的似乎仅仅是看中她的房子。这两位不同身份的母亲,她们的情感遭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当今人们生存的某种境况:为了拼搏容易忽略了亲情;为了物质实利往往会给纯粹的亲情掺进功利的杂色。因此,秦爱霞与唐世芬才会如此主动地接受叶小昭的“寻找”,实际上她们是在相互寻找,都有着相互一致的愿望。

故事的表层是叶小昭想得到母爱的“女儿结”,但其深层反映的却是整个社会人情变迁的大背景,传统的伦理亲情在巨变中失去平衡的社会现实(例如“空巢”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的大量出现,以及由传统的“尊老”传统向“重幼”风气的演变,等等),同时又揭示了在传统伦理亲情遭遇危机时新的人伦关系的产生,在呼唤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于建立新型人伦关系的独到思考。在忠实于小说原作的基础上,《女儿结》以更贴近大众的艺术形式对原作进行了改编,使原作赋有了更集中、更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和更强的感染力。

粗听起来,剧情并无大开大合的背景和重量级人物,纯系市井凡人俗事;剧中人物特别是主人公的种种坎坷周折,似属命运不佳事出偶然。但细细品味,这偶然中也有必然,命运中可见世势。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市场法则的运行、价值观念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难免伴生了物欲炽热、人情冷漠的偏向,以致利益取代友谊,拜金重于敬老。广播剧《女儿结》中叶小昭的亲妈妈和“应征妈妈”们虽然年龄、身世、秉性各不相同,但却有着被儿女淡漠或疏远的相同际遇。叶小昭的“征母启事”刚登报,立马就有两位应征者,表现了由于人口老龄化面临这种孤独际遇老人队伍的堪忧增势。但本剧并没有就此苛责作为子女的一代,而是以令人理解的语言让他们申述各自的苦衷或无奈。应该说,作品对普通人现实生活中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易被人们忽视的盲点的老龄、亲情等社会敏感问题,并不回避,更不掩饰,以真实的艺术给予真诚关切和真切反映。这使该剧富于时代感和大众认同感,剧中人的命运乃至曲情细节,都能牵人思绪,引发同感,产生悬念,这正是该剧“好听”、“抓人”的一个根本原因。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当前,文艺领域确实‘小人物’题材兴盛。但是所谓‘小人物’历史上就有,是中国大众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他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中等收入阶层的关注也多起来了,他们的形象被“合法化”,中国的命运改变了,“应该回到‘普通人’替代‘小人物’的局面。”

然而反观一下现在的广播剧市场,广播剧创作与生产的主导思想以“人文教化”为中心,过分地去注重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而逐渐远离普通大众的真实生活,致使广播剧这一艺术形式逐渐失去活力,在其他艺术形式不断创新的形势下,广播剧市场正走向低靡。正像评论家李洁非所说的那样,“我们过去总是被英雄主义笼罩着,从小人物身上反映了高、大、全,普通人变得不普通,因而难以被人接受。”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艺术应该是人民的艺术。而真正的大众文化必须有着人性的深度、人文的关怀以及文化的张力,好的作品不在题材的大小,关键在于主题深度的开掘,人性的开掘,对人类命运的关注构成了与受众对话、与世界对话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文精神应该在广播剧中扬起自己的大旗,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实现话语权的转移:由政府向民间的转移;由“人文教化”向“人文关怀”的转移;由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移。

综上所述,文艺作品弘扬人文精神是社会的整体需要。在市场经济新环境中,更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前提;在关注当代人生存状态时,特别是在弱势群体表现中,更应重视人文关怀的体现;在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时,应增强人文色彩的笔墨,传播社会良知,反映社会核心价值观,以此体现对人的根本关怀、普遍关怀和长期关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振兴广播剧这一大众文艺,必须坚持“人文关怀”的思想,关注人的自身,关注人的尊严和价值,贴近民生,反映普通大众的现实生活。在这里,广播剧《女儿结》或多或少的给我们了一些启示,真诚地希望循着人文脚步,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具有人文内涵,充满人文关怀的好作品。我们呼唤着人文关怀的回归,同时我们也对广播剧这一大众文艺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编辑:潘宗信)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短信游戏  ·手机点播
·短信订阅  ·言语传情
·屏保图 
·待机图 
[魔法水晶] [占星奇缘]
[趣味游戏] [拇指情缘]

每天第一时间获知全球重大突发事件
突 发 娱 乐 高考热线
热 点 国 际 欧锦赛况
国 内 科 技 体育赛场
 手机号:
>>> 小灵通用户订阅更多短信由此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