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有神舟五号成功的基础,但对着陆场系统来说,神舟六号任务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总指挥隋起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神舟六号任务性质的变化对着陆场系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飞船在轨飞行时间由1天变为多天,使得着陆场系统必须全面启用副着陆场。”隋起胜说。由于目前技术条件的限制,还无法对长期的气象变化进行精确预报,这就使得在选择飞船“发射窗口”时,无法完全保证主着陆场的气象条件适合降落。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四子王旗的主着陆场和位于酒泉附近的副着陆场相隔1000多公里,可以起到气象备份的作用。

神舟六号飞船搭载的航天员由1人变为2人,使得主、副着陆场和应急救生区的装备和人员都要相应增加,以确保航天员的安全。以主着陆场为例,执行任务的直升机由5架增加到了6架,而且将以前配置在车辆上的医监医保设备调整到直升机上,保证空中搜索救援分队可以独立完成航天员的医监医保任务。

由于航天员的活动范围从一个舱变为两个舱,还要进行多项空间科学实验,使得飞船应急返回的几率增大,着陆场系统必须全方位做好飞船应急返回的准备。隋起胜说,无论飞船是在上升段、在轨飞行段还是返回段应急返回,着陆场系统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主、副着陆场、国内4个陆上搜救点、3个海上溅落区、3个应急着陆区以及10余个国外应急着陆区均配备了必要的人员和装备,制定了相应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