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博文生活>>本页       
 
[名人恋曲]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史变迁(图)


(2005-10-27 10:21:02)

毛泽东曾经称蔡元培先生为“人世楷模”,他一生的言行,确有许多令人景仰的方面。然而更耐人寻味的是他的婚姻,这位革命的先行者,一生经历了3次婚姻,这3次婚姻正好印证了蔡元培一生思想的变革,也印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



蔡元培


蔡元培和黄仲玉及子女


蔡元培与周峻,1924年在法国考察

第一次婚姻:父母之命性格不合

    婚礼:之前从未见面

1889年,蔡元培迎娶了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昭。蔡元培的第一次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姻,此时的蔡元培在婚礼之前甚至从来没有和王昭见过面。王昭有洁癖,而且花钱极节省,但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他更有大男子主义,常常要求王昭在所有事情上对他无条件服从,两人婚后经常发生口角。

在最初的几年里,蔡元培似乎难以接受自己的妻子,就更别提爱她了,婚姻的契约只让他义务性地呆在妻子身边,当一个所谓的丈夫。就这样一晃过了7个年头,直到王昭为他陆续生下了两个儿子,他们才慢慢找到了夫妻生活的感觉。

王昭是旧社会的妇女,在蔡元培面前,总要谦虚地称他为“老爷”。为此,参与百日维新的蔡元培还嗔怪她:“你以后可不要再叫什么‘老爷’,也不要再称什么‘奴家’了,听了多别扭呀?”而王昭总是温顺地说:“唉,奴家都叫惯了,总是改不过来呢。”1900年,接受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潮的蔡元培写了一份《夫妻公约》,详细地说明男女关系分目交、体交与心交,特重心交。所谓心交,指夫妇同心,两情融合;并强调重新调整夫妻关系,让大家更和睦地生活在一起。这对结婚十多年的夫妻逐步互相理解、修复感情的裂痕。

蔡元培与王昭维持了一段幸福的婚姻,蔡元培还告诉好友:“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奔波劳碌,身体虚弱的王昭在这一年里因病去世。

第二次婚姻:一幅画结缘作画人

    婚礼:演说会代替闹洞房

    王昭去世的时候蔡元培刚满33岁,在江浙一带的知识界已经颇有名气了,来他家里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蔡元培面对纷至沓来的媒人,磨浓墨、铺素笺,挥毫写下了一张征婚启事贴在书房的墙壁上。他提出了五个条件:第一是不缠足的女性;第二是识字的;第三是男子不得娶妾、不能娶姨太太;第四,如果丈夫先死那么妻子可以改嫁;第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消息传开来,媒人们顿时一个个退避三舍。

也许是姻缘天定,蔡元培在杭州办学的时候,有一天在朋友家看到一幅工笔画,线条秀丽、题字极有功底。他一打听,作者是江西名士黄尔轩的女儿黄世振,又名仲玉。黄仲玉出身书香门第,不但没有缠足,而且识字又精通书画、孝敬父母,完全符合蔡元培的择偶标准,于是他请朋友从中撮合。

1902年元旦,蔡元培在杭州举办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这次婚礼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以开演说会的形式代替闹洞房。190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蔡元培开始了4年海外留学的生活。在德4年,他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由最初的大男子主义思想,转变成为寻求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他的第二位夫人黄仲玉可谓对此作用不小。

1920年年底,蔡元培由北京大学派遣去欧洲考察。就在这期间,陪伴了蔡元培近18年的黄仲玉病逝了。蔡元培非常悲痛,写了一篇《悼亡妻黄仲玉》,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无限追思。《悼亡妻黄仲玉》字字血泪、情真意切,后来被收入了中学课本,成为抒情散文的典范。

第三次婚姻:相差24岁的师生恋

    婚礼:苏州留园拍婚纱照

    在蔡元培54岁时,时任北大校长的他决定续娶,他再次提出自己的条件:一、具备相当的文化素质;二、年龄略大;三、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这时一个名叫周峻的女孩子,走进了他的生活。周峻是蔡元培先生原来在上海成立的爱国女校的一名学生,这名学生对蔡元培先生一直抱有一种敬佩与热爱的情感,她一直到33岁还没有结婚,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当时蔡元培和周峻两人年龄相差有24岁。

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是蔡元培的第三次婚礼。这次的婚礼完全是现代文明式的,当时蔡元培到周峻下榻的宾馆迎接周峻,之后两人一起到苏州留园拍摄了结婚照片。当时的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婚后第十天,蔡元培和周峻携子女威廉、柏龄赴欧洲学习。周峻在相夫教子之余攻读西洋美术课程,她把对蔡元培的爱倾注在她的作品——《蔡元培半身像》中。而蔡元培则在上面题诗一首“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

1940年3月5日,也就是离周峻50岁生日还差两天的时候,蔡元培在香港因病逝世。

身体力行树新风

    蔡元培从小接受的是旧式文人的教育。光绪年间,他先中了举人,后点了翰林。中举的这一年,他迎娶了王昭女士为妻。1900年夏,他的原配夫人王昭病逝,那时蔡元培才33岁。

后来的两次婚姻及两次征婚启事,正是蔡元培从“我”做起,以“我”为例,改革社会风气,冲破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权,打破中国传统在婚姻问题上对妇女的束缚。但要使整个社会为之焕然一新,蔡元培认为当从教育入手,以启民智。因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1907年以后,他曾赴欧留学。欧洲留学的经历对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站在另一个文明的高度反观中国旧传统,自然受益颇多。(王键)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家长会
·
写字不易
·
瞧俺这眼力
·
[语丝]天梦
·
[怀念逝者]飞机飞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更多
读书札记
·
《她死在QQ上》:谁的恐怖游戏
·
夕阳下的诉说
·
超人气华语小说:《成都 今夜请将我遗忘》(图)
·
《兄弟》:离畅销很近 距经典还远
·
谈《水浒传》续书连环画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