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湖北>>民俗城市>>本页       
 
[城事]我为城迷(图)


(2005-10-28 09:52:12)






  韩国小伙:做个网站为武汉吆喝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郑润基称得上魁梧,但条纹衬衣加深蓝牛仔裤的搭配突出了韩国男人的腼腆和文雅。他笑着解释说,穿成这样是因为上课,其实平时他就是拖鞋短裤,和市井里的武汉男人别无二致。

[“迷”名片]:郑润基,27岁,韩国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及计算机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迷”事迹]:1999年,郑润基做了一个网站,记录自己在中国的旅行和生活。到2002年,这个网站已经成了他在武汉生活的缩影。很多韩国人通过这个网站认识了武汉。

[“迷”语录]武汉的大学教育在中国排前列,这是我对武汉最初的印象。

从1997年开始,郑润基断断续续到过中国很多城市,北京、合肥、上海、成都……就像经历了多次“相亲”,他还是对武汉情有独钟。郑润基在韩国时从来没有听说过武汉,仅凭两位武汉网友的介绍他就闯了过来。来到武汉,他很快发现,武汉的高等教育很好,有利于学习中国文化,且经常有人找他做韩语翻译,能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我终于明白,我属于这个城市!”

[“迷”语录]看了我的网站后,很多不了解中国的韩国人惊呼:原来中国是这样的!

说到自己的网站,郑润基一脸自豪。“在韩国,很多同胞以为中国没有韩国好。可当他们看到我网站上发的图片后会惊呼,原来北京、武汉也是这么现代!”

[“迷”语录]武汉是我的第二故乡,每次从外地旅行回武汉,看到长江大桥,看到黄鹤楼,我就想:啊,回家了!

郑润基最喜欢的是融会四方风格的武汉菜,最震撼的是东湖“像海一样大”,最感动的是武汉人的直爽和热情,郑润基说,以后找工作,首选地肯定是武汉。

摄影师:取景框里的迷恋

和黎德利聊天,觉得他不善言辞。但当厚厚的影册一一打开,他的话多起来。

[“迷”名片]黎德利,47岁,武汉人,共青团武汉市委新闻中心记者,1984年开始摄影至今。

[“迷”事迹]2005年6月,黎德利举办了一次个人摄影展,意味深长地取名为《迷城》。黎德利说,取这个名字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他生长在武汉,从小迷恋这个城市;二是因为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他越来越觉得这个城市充满了值得探寻的地方。

[“迷”语录]武汉也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我要千里迢迢来到平遥,而一直没有留心我身边的历史文化景观呢?

黎德利拍武汉,其实是受了平遥的“刺激”。有一次他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相片中韵味十足的平遥震动了他。一座小小的古城都能展示它的苍凉,而武汉有那么久远的历史,有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怎么就没人来展示呢?想到这里,黎德利把手中的镜头对准了这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

[“迷”语录]我知道老房子不可能全部保存下来,但当我把它们凝固在胶片上时,我们的童年就还在,城市的过去也还在。

黎德利的童年在汉口大兴路度过,他喜欢回味那无忧无虑的时光,但童年的房子早已不在,这让他很是失落,仿佛生活凭空多了一块空白。幸好还有影像可以记录和保存,所以每天下班,黎德利都会去拍城市,因为“五六点的时候,光线也最好。”

[“迷”语录]拍城市,其实是拍城市的人。江边的房子漂亮,但那是表面的华丽,反而是老房子里的人们,让我感到了骨子里的鲜活。

在拍城市的过程中,黎德利发现照片里有“人”没“人”完全是两种感觉,他拍昙华林里北洋水师将领的后人,拍小巷里玩耍的孩子,都是被那种真实的人的生活感动了。他也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所迷恋的,是那个草根但却生生不息的武汉。

热心的哥:武汉是我家,我要珍爱它

李文学现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台,聆听其他的哥传来的消息。他握着对讲机,注视着波段频率的变化,像一位守望者,在护卫着窗外这座纷繁复杂的大城市。

[“迷”名片]李文学,37岁,武汉人,武汉出租车“见义勇为”车队队长。

[“迷”事迹]2004年10月,李文学组织了这支“见义勇为”车队,将穿行在三镇街头的出租车联合起来,协助警方打击犯罪,维护城市治安。

[“迷”语录]如果说公安110是出租车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我们车队就是第二道防线。

2004年5月,的哥李文学遭遇了一次抢劫。虽然他通过殊死搏斗战胜了歹徒,但也由此感到出租司机的势单力薄。“我当时就想把全武汉的出租车司机联合起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为了筹备这支“见义勇为”车队,李文学把赖以生计的出租车也卖了,一心一意投入其中。车队组织一年多以来,从35辆车发展到现在的100多辆,全是来自不同公司的热心的哥,李文学则在家里装了一部电台,成了“见义勇为”车队的队长。一年多来,李文学们帮北京客商破骗局,帮本地车主找失车,为失主送回失物,真可谓是江城的“第二道防线”。

[“迷”语录]决不给武汉抹黑

随着车队的不断发展,“见义勇为”的名声也渐渐传开。现在,许多北京上海来武汉的客人,还没出发就指名预订“见义勇为”车队的出租车,有些外地司机,在武黄公路上迷了路,也会想到打电话请教车队司机怎么走。去年东南亚海啸,“见义勇为”车队是最早发起捐助的民间团体,为武汉大大争了光。“出租车是城市的窗口,我们在定公约的时候就有一条——热爱江城!决不给武汉抹黑。”他笑着说,“因为武汉是我家,所以我们要珍爱它!”

(采写:记者 马冀 通讯员 范宁 摄影:记者 尚炜 李梦丹)

发表评论  
 
请进入东湖社区“新闻时评”发表评论>>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注册]
 

 热点推荐

散文随笔
·
家长会
·
写字不易
·
瞧俺这眼力
·
[语丝]天梦
·
[怀念逝者]飞机飞过,不带走一片云彩
更多
读书札记
·
《她死在QQ上》:谁的恐怖游戏
·
夕阳下的诉说
·
超人气华语小说:《成都 今夜请将我遗忘》(图)
·
《兄弟》:离畅销很近 距经典还远
·
谈《水浒传》续书连环画
·
《爱情句号》:反思女性不幸的自身责任
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